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 教育

畢業展——如何完成從學校到社會的轉身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11-21 11:33:11 | 文章來源: 雅昌藝術網

最近幾年,有關青年藝術家及其市場的討論越來越深入和客觀,任何一種現象的産生都不是偶然的結果,而是經歷很長時間的準備和醞釀,有著充分和必要的內部條件和外部環境,在當代藝術市場調整的最近5年,調整的不僅僅是成名藝術家的市場價格,同時更主要的調整是藝術市場的本體資源——藝術家,藝術市場在調整洗牌,藝術家也在調整洗牌,很多藝術家被無情地淘汰,也有很多藝術家開始在藝術市場嶄露頭角並逐漸成為新勢力的領航者,這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70後”、“80後”的青年藝術家。青年藝術市場正在成為收藏和投資領域的一個重要關注板塊和主題,其中藝術市場的新晉資本有著不斷發掘和佈局青年藝術市場的趨勢。

畢業展:青年藝術的新陣營

市場的作用力是巨大的,隨著這幾年青年藝術的火熱,很多機構和收藏家開始把目光放在了青年藝術的大本營和最基層——藝術院校畢業生。這些剛畢業的學生即將迎來自己真正的職業藝術生涯,同時經過藝術院校專業正規系統的學習後,其畢業創作作品幾乎是他們藝術實力的最高呈現。傾盡一年甚至更多時間準備與創作,使其畢業創作作品不同於藝術家的一般作品,畢業展的作品對於藝術家來説是其學生階段最投入精力和能力的作品,所以畢業展的作品具有特殊的意義,無論對藝術家還是收藏機構和收藏家來説都是如此。

很多藝術院校也注意到了這個市場的變化,開始用盡各種新手段在畢業展的布展以及推廣上下足功夫,讓藝術與大眾發生直接的關係。今年清華美術學院為畢業展舉辦了一場VIP預展,邀請畫廊主、藏家等嘉賓直接介入到畢業作品的推廣之中;中央美術學院則是利用自己的品牌展覽“千里之行”和CAFAM未來展吸引藏家和社會的關注;四川美術學院因為“川軍”的美名,每次畢業展也是藏家和機構必去的地方,評選出的優秀畢業作品“學院獎”“依戀獎學金”“新秀獎”“鳳凰獎學金”等獎項成為川美對年輕藝術家扶持的重要途徑;中國美院的畢業展比較低調和務實,“推出作品、推出人才、推向社會、推動就業”成為他們畢業展的重要目標。

解決畢業生的就業也是很實際的問題,很多機構針對畢業生也推出了自己相關的藝術項目:大學生藝術網主辦的“大學生藝術博覽會”主要面對的對像是應屆畢業生,與嘉德拍賣合作推出“大學時代專場拍賣”;還有各種冠名獎項如“凱撒藝術新星——藝術院校大學生年度提名展”“‘富隆杯’當代藝術院校大學生年度提名展”等,一時間有關藝術院校大學生畢業展和畢業生的新聞迅速佔據了各藝術媒體的主要版面。今年畢業展市場的突然啟動跟當代藝術市場持續幾年的調整有著重大關係。2005年前後中國當代藝術市場的突然啟動,主要是以“當代藝術F4”為首的中年藝術家為主,藝術市場的第一批金礦被小部分提前進入的資金獲得,更多的資金只能通過投資其他板塊和未被開發的藝術資源來獲利,青年藝術就在這樣的歷史機遇下成了最優的投資收藏選擇對象,畢業展作為青年藝術的第一站也就成了當仁不讓的先鋒軍了。

畢業展背後的推手及運營模式

哪些機構和資金在推動中國藝術學院大學生畢業展市場呢?背後的推手和操盤者又是哪些人?新進的大量資金的背景來源以及規模又如何?從廣大的社會環境來説,剛畢業的學生的確需要更多的參加展覽展示等藝術活動的機會,但藝術市場中最好的藝術資源都被已經成名的藝術大家把持,整個青年藝術家群體非常缺乏展覽展示的機會和平臺。從這一點上來説,正如張子康在接受採訪時説的一樣:“在商業社會背景下,藝術家總有一部分是商業性的,這種商業性的推動也是社會需要,但是這種商業性的推廣和學術性的推廣是應該分離的。”

1   2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