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 教育

讀“趙無極西畫講習班授課記錄”的一點感想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11-04 15:26:40 | 文章來源: 東方早報

趙無極是典型純血統的中國人,雖然入了法國籍,大半生生活在巴黎,受足了西方文化的熏陶和融化,好在從童年所受中國文化的血脈還沒有完全喪失,血管裏流著中國人的血液,故有中國文化的精神,可以區別於其他民族的文化,是他得意之處,也是優勢所在。趙無極的抽象畫,許多“格”極具東方風格和神韻,這是西方專家的看法。

或許因為有東方(中國人)的理念、情感和觀察方法,與西方的抽象畫迥然不同,從組形到趣味都各異其趣。一個東方人則可能無此強烈的感受,誰是誰非也很難簡單論之。趙深通油畫,技藝嫺熟,油彩技法當然沒有問題,以大象、意氣為對象,表述自己的心象體驗,特別是以宇宙間的雲氣和聲光(音)為根據,奏響色彩宏肆壯闊的華章。這些東方的哲思西方也有,但表現的趣味不同,是他價值之所取,約有以下幾點:

一、整體性。“一起來”、“連起來”、“把畫面作為一個整體來處理”,相互聯繫、相互交感,産生共振、共鳴的效果,決不割裂,孤立的拼接組裝對象,這裡最傳神的關鍵詞就是:“呼吸”,畫面要呼吸,物象要呼吸,色彩光影要呼吸,無處不在呼吸,也是典型中國畫的理念。有呼吸就活,就有了生命感,就生動,在中國書畫理念中,呼吸的觀點無處不在,同義詞如張落、張弛、虛實、顧盼、相應、往復、伸縮、搖曳——最經典的哲理就是“一陰一陽”,這個陰陽之道還遠遠超過了呼吸的小範疇,而是包容了一切的“道”。中國書畫最典型的基礎技法就是“一勾一勒”,也是呼吸的精確表達。

二、空——愈空愈辛苦(愈著力愈費功夫)。他指的是虛處,大多指虛白處,這也是中國畫的理念和處理方法。空而不空,空中有物,有些意思是相同的,但中國畫的“虛”意思還要豐富,不僅僅是指空白。

三、光色的顫動。有顫動自然生動,就明亮、就醒目,不會灰悶。

四、觀察。怎麼看,不是技巧問題。這符合“澄懷觀道”、“以象媚形”的思路,靜觀才能悟道,然後表現為觀,就是觀察、靜心的體察感悟,有心得體會,有所發現,有表現述説的慾望和衝動。這時的慾望和衝動就成為想畫的內心需要、根據和張本,也就是畫意。寫意的意思所在,不是去描摹對象、克隆對象。故“觀”的首要性就是中國畫的重要理念。

五、“畫畫不可能事先想得太多,不能先有個準備”、“畫了再説”、“隨機性”、“偶發性”、“即興性”都是符合中國畫的理路。愈理性愈僵死,那不叫“畫”不叫“寫”,而是“製作”、“模倣”在“抄”。因而是“匠”的範疇,不能算是“藝術”。

以下有幾點異議:一、臨摹。趙反對臨摹,不論是重復別人還是重復自己都是“抄”,不是創作。臨摹是國畫學習的必由之路,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不能一概否定。臨摹就是倣,就是照抄,就是千百次的重復,了無生意,扼殺創意,養成惡習、老套子、因襲守舊、不求革新——其結果是遺患無窮,自取毀滅,死路一條。這種情況的確是真實存在著!但這是對臨摹的錯誤理解,是不善於臨摹,而不是臨摹本身的錯誤,故不能全盤否定。(如何正確對待臨摹的問題可以另外討論)

二、繪畫的國際性問題。國際性的繪畫,似有一定的根據。1.地球越來越小,交往方便頻繁,已成為共同體、地球村。2.民族和文化的交往、了解、傳遞加快,再加上發達的印刷術、影視新媒體、網際網路的強大,經濟文化加速了融合。3.人種的流動、融合、雜交趨向普遍,都傾向一體化、平均化、統一化的趨勢,這是一種推理性的預測,遠遠不是生活的現實,這過程也將遙遠而漫長,也將曲折而複雜,是一種怎麼樣的現實狀態也不可能預知,不可能以現實去推想將來的現實,正如唐人不畫元人的畫一樣,文藝復興時代的達芬奇不畫20或21世紀的繪畫一樣。歷史的現實告訴人們,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的事,不可能完成超時代的事業,故這種設想是不確切的。

按趙無極先生的主張,畫前不應該想得太多,只有對著模特兒動筆畫時才知道幹什麼,應該怎麼樣畫,該怎麼樣去解決問題,之前想很多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國際性”不也是這個道理來著,國際還沒有成為真正的現實,高談什麼主義什麼性,不也是空談嗎?我很贊同劉大鴻的意見,他説“藝術所謂國際風格是最可怕的,這也是包豪斯被唾棄的原因,抽象藝術最易國際化”。在全世界各民族的人類還沒有融合為一體之前是不會有真正國際性的畫家的。在漫長的融合過程中將有無數變化的形式。現階段總是以保持自己的特性為關鍵,因而應該以“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性的”提法為恰當。藝術沒有了各自的個性還有什麼藝術風格可言,都一個樣一個面孔也不成為藝術的國際性,自然這樣説可能曲解了趙先生的原意。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