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教育

中國的動漫為何沒有宮崎駿誕生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9-10 13:46:55 | 文章來源: 中國企業報

一個72歲的日本老人將要退休的消息,居然讓許多中國人心中涌起了無限的離愁。他就是創作了《風之谷》、《千與千尋》、《哈爾的移動城堡》等作品的一代動漫大師宮崎駿。

與失去大師所帶來的寂寥相比,籠罩中國動漫界更多是大師尚未出現的寂寥。就像沒有博大精深的中華武術,就不會有傳承不息武俠精神一樣,沒有發達的日本動漫産業,也就不會産生宮崎駿這樣的動漫大師。

中國缺少的不僅是動漫大師,更是動漫産業的繁榮。

失去資本力量的引領,讓國産動漫缺少能夠和觀眾産生心靈感應的作品。在動漫藝術創作人員過分“自我”的情結中,部分動漫産品淪為了創作人員“自娛自樂”的玩具。而片面要求“教育意義”審查制度直接導致越是低齡化,越是有顯性的教育意義的作品越容易通過,而這樣情感上膚淺的作品很難引起消費者的共鳴。

很明顯,宮崎駿並不是一個技術派。在精美的畫面之下,真正撞擊千千萬萬影迷心靈的,是宮崎駿所演繹出的他對人與自然關係的深切思考。正是那種對現代文明和自然世界矛盾衝突中的人類普遍情緒的藝術化表達,讓他的作品充滿了魔力。

事實上,沒有什麼會比資本更理解市場,即使是在探索人們精神需求的層面,資本也可以通過試錯的方式,發現和發掘人們的內心渴望,從而為藝術品的創作找到方向。

中國動漫曾經有過和玩具企業結緣的“美好時光”。奧飛動漫(28.16, 0.00, 0.00%)、星傑玩具、智樂堡兒童玩具等品牌玩具企業,都不同程度地涉足動漫文化産業。儘管這種由玩具企業牽動的市場化,不可避免地有著玩具企業“品牌宣傳”的痕跡,但畢竟其更多要考慮觀眾的欣賞需求,以獲取其所需要的市場價值。但令人遺憾的是,由於全球金融風暴後,中國玩具企業本身度日艱難,中國動漫行業這種“半市場化”過程也中斷了。

按長度進行補貼的制度,産生了劣幣驅逐劣幣的惡果。自2004年開始對動漫産業進行補貼後,至今已經9年時間。目前按分鐘進行補貼的方式,變成了動漫企業不斷生産粗糙作品的誘因,導致大量垃圾産品的産生。動漫公司之間的競爭異化為向政府爭取補貼的行為,産品品質意識、品牌意識大打折扣。號稱1200萬元巨制的《戚繼光英雄傳》,更以“投資了千萬元卻做出了Flash水準”飽受詬病。

日本對動漫産業的“補貼”是由政府出資購買動漫産品的版權,無償向不發達國家輸出。只有那些優秀的、能夠代表日本文化和理念的動漫産品,才能夠獲得政府訂單,由此,促進了日本動漫企業的精品意識。

目前,動漫産業佔日本GDP總量超過10%,已經成為日本第三大産業;儘管中國生産的動漫産品長度已經佔全世界的1/3,但85%的中國動漫企業卻處於虧損狀態。智慧財産權保護不利,是造成我國動漫企業虧損的重要原因之一。

眾所週知,動漫企業的主要經濟收入來自動漫的衍生商品,但國動漫企業在衍生品控制力上極弱。以目前國産動漫中最為知名的喜羊羊為例,儘管關於喜羊羊等卡通系列人物的産品佔據了同類動漫商品一半的市場,但市面上80%的喜羊羊衍生産品為盜版。喜羊羊的動漫開發者最終只好授權給迪士尼公司來進行衍生品開發運營。

對比之下,日美等國對於動漫産品智慧財産權的保護則是全方位的。曾經有一個美國的幼兒園在沒有得到授權的情況下,把迪士尼的動漫形象畫在墻上,結果被迪士尼公司告上法庭。

動漫産業是一個投入大、風險高的行業,政府需要做的是培育一個能夠讓動漫企業“賺錢”的環境,而不是用直接“給錢”方式把動漫企業引上靠“套取補貼”牟利的歧路。在文化更加開放的大背景下,一個能夠産生莫言的國度,想來也一定能夠産生宮崎駿。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