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教育

風光攝影中視覺效果上的構圖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8-02 09:48:59 | 文章來源: 雅昌藝術網

“沒有對的或者錯的意見,只有不同的看法。”攝影這個東西,每一個人可以有不同的觀點,有每個人不同的看法,我今天講的只是根據我自己的追求,而且我也可能有幾句話要批評別人的追求,並不是批評別人的追求,只是説我們有各種不同的追求。我想是首先要提出來的,並不是説我的就是對的或者別人的就是錯的,只不過是我們有不同的看法。”--李元

今天的攝影説實在的隨著數位攝影的演進,拍照已經不再局限在照相機的使用者,今天來説攝影幾乎成為誰都可以操作的技術,用手機、用Ipad什麼都可以,所以在當今社會裏頭攝影幾乎可以看作是視覺上的“零食”,你走在街上,看到什麼好看的,你就想吃了,這個是零食的對人的吸引力,今天的攝影對人的吸引力就是走到哪看到有興趣的你就可以去拍了,就可以盡情地嘗試,為自己帶來滿足和享受,所以在這種情形之下每個人都可以有不同的追求,很顯然一般來説你到外頭去看到有一個小孩正在那兒玩得很起勁,你覺得很有意思就會拍一張;或者你看到比較有興趣的風景,你覺得要拍,當然也可以去出手進行這方面的拍攝,這個都是攝影的追求。

前面三個是講題材上的選擇要講究強調、對比、平衡。後面三個是一種視覺效果上的構圖。

一是節奏。節奏是音樂上的名詞,説明各部分之間有一種連接和關係,有一種呼應,有一種陪伴的一種效果,就是節奏的效果,當然這個在沙漠裏頭最容易表示出來的,這個沙漠最容易表現出來的。這一張也是在丹霞公園裏頭,在甘肅,這個其實很奇怪就是陽光照下來説,這個不是陽光照下來的影子,可是這個每一塊流水的關係,所以這個石頭的顏色不太一樣,在陽光照射下,有一些作為一個節奏感,畫面來説就有一個音樂性的一種感覺,這就是一種節奏感。

另外更明顯的就是畫面裏邊出現的比例和分割,在畫框有限空間裏景物和光影把畫面分割成許多大小和形式不同的雛形。這些雛形在畫店上帶來不同的安排,可以帶來不同的視覺效果,這個我想對我們來講體會一下這個裏頭,你可以看到這是一個在美國拍的白色的一種沙漠,不是雪,白沙漠和國家公園,後邊是雲霧上的山,這張照片會讓你看到是四塊不同大小的東西,一張照片裏頭,加入用的比例都是差不多的,看好去就比較單調,假如説用一個不同大小的看過去就比較節奏快,比較有一種感覺,這張雲層的關係使得後面的山更前邊的草之間又産生了一個不同的色塊,這個在西藏拍的。這張很明顯不用再解釋了。

這一張雖然説起來不太明顯,記得住自己什麼樣的色塊,紫霞看顏色、雲霧,事實上這些都是不同的色塊所造成的,所以説你在一個設計上來説用不同的大小的色塊在畫框理解和出來,不管體是抽象的,數位做出來的也好,或者是拍出來的也好都要盡可能這樣。

最後講視覺上的連貫性,因為畫框裏頭的景觀,考慮它們有一個連貫性,有一個整體的效果。比如像這個地方新疆的沙漠,這個裏頭的連貫性就是因為你看到光影的效果完全不一樣,光影效果我動都沒有動,使得這裡邊有一張線條幾乎從最下邊到最上邊,從上到下,從左到右都有東西存在,沒有一齣來的,這張是在美國拍的,也是一樣的,你去看這條線把整個畫面上從右下角到嘴邊的上邊再到右邊的上邊,整個就把畫面連接在一起了。

像這個也是,你説這個是看到丹霞地貌的情形,正因為上邊有一些線條,使得這些蕭條就感覺這裡連接到那一邊的陽光之下的遠山去了,這些問題當然不是一個可以解釋的,可能是很多照片,很多人結合,像這一張拍的《麥田》,就是很多不同的色塊,而且也有很多連接,從右邊到左邊,左邊到右邊,右邊再到左邊,這樣一個連接起來,這個就是連貫性,也有一種接受感。這個也是一樣的及同樣的,就是線條把這個分成了色塊,又連接性地存在,這個明顯地説明照片裏頭需要有這些構圖,為什麼?這種語言重要性在什麼地方?就是因為大自然的景色不像人物的照片是有故事存在的。你像這一張照片過去的一個沼澤地,當時我想拍的原因就是我想起朱自清寫的《荷塘月色》,他説月光如流水一般,當然是指陽光,靜靜地陷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輕霧浮起在荷塘裏,葉子花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在霧裏頭洗過一樣,又像攏著輕紗的夢裏,所以風光攝影給人帶來的感覺是像一篇散文,而不是一個故事。這種從古到今都是一樣,元朝的馬致遠寫“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這個都是大自然的景色,從前景到後景,都是景色“夕陽西下”是時間,給他帶來的感覺是“斷腸人在天涯”,這張照片雖然説沒有這麼多東西,可是你感覺上這一個好像是一個枯草,一直到沙漠裏,引申到沙漠裏頭去了,所以這種情形你自己看這個景色,你先問問自己我的感覺是什麼,我能不能把這個感覺帶給照片。這種問題其實在中國文化裏頭是很多的,從李白到毛澤東,你去看他們所寫的詩、詞,都是風光,日照香爐生紫煙這就是風光,芝嶺含秋都是風光,我這裡有兩張,一張有瀑布,一張用三峽,也就説明瞭這種景色,你把這種景色可能會給你帶來感觸,而不僅僅只是看著景色而已,不是説拿一個相機就拍了,你想問你自己你拍這張照片,你到底有什麼感覺沒有,這個很重要。這些問題現在説的越來越多了,今天在北京大學哲學系有一個教授叫朱良志,他寫了很多關於這幾本書在座的各位,你們這裡坐很多繪畫的同學,是很值得看的,他就是來解釋中國畫的意義《國畫背後的世界》,這本書在網上買得到,我想書店可能也有。朱良志教授有很多東西,我覺得很有感受,對我來説,比如説我拍這張照片的時候一棵枯樹還有紅葉在這裡,倒在樹裏頭,就像要爬過這個山一樣,爬過水一樣,朱良志在他的書裏講了這句話,“渡就是渡”,在佛教裏頭渡的意思是非常重要的,我想渡是什麼意思?這張是一棵樹,倒下秋天的樹,這張是在湖邊上一棵倒下去的樹,這都是想渡的一個感覺。剛才講到了,朱良志教授講渡就是渡,佛教裏“渡”非常重要,重要在什麼地方?我在下邊一張,講到渡就是渡,渡過苦海,渡到彼岸是人永遠的願望,這是朱良志寫的書,從這個可以看到兩邊的兩塊水,石頭上,中間是水,水裏邊有倒影,感覺這邊是黑的,這邊是亮的,想要渡過去的感覺,朱教授在這方面説了很多東西。剛才講到對比,枯樹跟它對比,在國畫裏講這種情形就是拋磚引玉,一份驚喜、一份留戀、一份愁蕩,給你帶來誰感覺,我就覺得他對國畫的解釋,我們再看幾個也可以有同樣的感覺。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