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2013年廣州美術學院畢業生作品展閉幕,第四屆許欽松創作獎的評獎結果也同時向社會揭曉。今年共有6件畢業生作品獲得許欽松創作獎,被廣州美術學院大學城美術館永久收藏。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廣東省美術家協會主席許欽松在談及這個個人注資成立的獎項時稱,四年來,這個獎項基本達到了激勵學生創作、擴充廣美大學城美術館館藏為目的的初衷,並將於明年對歷年來獲獎畢業生離校之後的創作進行跟蹤調查,讓這一獎項具有更大學術意義。
今年的“許欽松創作獎”評選,于6月24日在廣州美術學院大學城美術館舉行。其中主任評委2人,由許欽松和廣州美術學院院長黎明擔任,外請評委有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中國油畫學會副主席兼秘書長、中國美協理事、油畫藝術委員會秘書長張祖英、中國國家畫院副院長張江舟、嶺南美術館館長葉向明等,共11位專家組成評委會。評選範圍為廣州美術學院2013屆畢業展中造型藝術類作品中獲得88分及以上分數,並同意評獎入選收藏的。評選分本科生與研究生兩個部分,經過多輪評選,共評選出本科部分一等獎5名,二等獎6名,三等獎9名;研究生部分一、二、三等獎各1名。
這一走入第四個年頭的創作獎,是否達到了最初設置時的初衷呢?帶著這個問題,記者採訪了獎項設立者、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廣東省美術家協會主席許欽松以及諸位評委。
達到初衷:為廣美留下一批最優秀的畢業作品
中國國家畫院副院長張江舟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高度讚揚這一創作獎的設立具有戰略眼光:“這個創作獎意義非常大,首先體現許主席對美術教育的一片熱心,這也是具有戰略眼光、全局眼光的一種舉動。美術的推廣以及發展,藝術教育是第一位的,對於青年學生來説,能在畢業前夕得到這樣一個獎,我想對他一生都會起到一個很好的作用。”
許欽松談起四年前設立創作獎的初衷,記憶猶新:“當年美院領導班子來我畫室拜訪,提出一個困惑,就是畢業生的作品不太願意留在母校,而是被外面的畫廊或者社會收藏帶走了。廣州美術學院的美術館是記錄教育成果的,作為學院的發展過程的記錄,學術成果的呈現是不可缺失的一部分,這就需要美術作品留下來才能呈現。校方提出能不能幫這個忙,我就很爽快地以個人的收入來做這個獎金。”
許欽松認為,廣州美術學院在短短幾十年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藝術家,在廣東乃至華南地區的藝術版圖中佔有舉足輕重的位置。在美院美術教育教學中,強化並鼓勵學生創作能力尤為重要,因此這一獎項的設立,除了為廣美大學城美術館建立系統收藏,把每一屆最優秀的畢業作品收藏起來之外,另一個很重要的作用就是鼓勵創作,記載藝術家在校期間的藝術成果。這一初衷,許欽松認為已經達到:“每年有幾十張作品收藏,在社會上也産生了一定的影響。”
針對這一兩年來,部分優秀畢業作品為社會相對高價的收藏而放棄評獎的現象,許欽松表示很可惜:“他們沒有認知到,自己的畢業創作可以被母校終身收藏的學術意義,以及隨之衍生的深入研究與歷史價值。”
開展課題:系統研究美院畢業生藝術之路
這一創作獎的學術意義從何體現呢?許欽松告訴記者,一個藝術家在母校的成長很重要,但是他走出社會之後的成長更重要,而許欽松創作獎即將關注到歷年得獎學生的去向以及繼續創作的狀況。“我們把廣美可以稱為培養藝術家的搖籃,但你離開搖籃之後走得穩健與否、是否能不斷提高創作水準?是否能終生堅持藝術道路?這個更重要。因此我準備做這個事情:明年第五屆創作獎的同時,想把整個五屆獲獎畢業生的作品整體展現。除了展示廣美五年來收藏下來的這批作品,尤為重要的是要關注他們畢業之後走出校門到了社會之後的創作狀況,做一個總的學術性的展覽。有一些畢業生,他在學校是很出色的,出去之後就不再繼續藝術道路;還有一些學生,他們終身最好的作品就是畢業時的那一張,一輩子也超不過畢業創作的水準;反而有一些學生在學校裏不是特別出眾,走著走著就越來越好,情況很複雜。除了幫助他們在學校裏面成長這一塊,我還希望關注他們走向社會之後的成績”。
本土年輕藝術家思想活躍,但應更加注意關注現實
對於這一屆參選作品的整體水準,廣州美術學院院長黎明表示“整體上水準不錯,但異軍突起的作品比較少”。相較之下,張江舟則給予了更高的評價:“從這次畢業展中,可以體現出廣美的學生思維很活躍、對新事物的接受很敏銳、視野比較開闊,各種視覺元素都被靈活地運用在他們的作品中,最終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個非常鮮活的展覽。”
他將這一現象歸因于廣州地處南方,接近香港,思想活躍,而同樣從地理角度出發的對這些作品的評價中,張祖英則認為,與北方如央美學生普遍表現出來的態勢不同,廣美的學生接觸的環境不夠廣闊,更多地注意個人的感受和情緒。
其實,這不僅是對廣美學生的批評,也是近年來一直存在的對整個廣東美術界的批評。作為廣東美協主席,許欽松這樣回應:“在全國美協系統我們常常要發出這樣的聲音:作為這個時代的藝術家必須樹立時代的擔當,關注這個時代,這個社會的發展,我們人民群眾的狀況。這是作為獨立藝術家的要求,但是作為對學生的要求,還是要適度降低一點。畢竟二十幾歲的學生,從校門到校門,他不可能有太多的社會閱歷。所以這個問題要分開看:對走上社會的藝術家,希望他們要加大對社會現實的關注,具有藝術追求與責任感;但作為學生,我覺得除了在校應該熟練掌握的技法,還要考察的其實是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對審美的獨立創意性。”
從美術教育培養的成果角度看,許欽松認為廣東還是具有優勢:“從全國美展來説,你看到哪一張作品很新鮮,那多半就是廣東畫家的作品,在創意、在接受外來藝術思想並有機融合等方面,廣東藝術家還是有獨到之處。但是在鑄造重大題材、十年磨一劍生成很厚重的作品,這方面廣東藝術家顯得弱了一些。”
由此,許欽松同時提到了美術教育對國民素質的重要意義:“我們評價一個民族是否文明,審美是一個很重要的指標,對審美教育,我們常常是輕易狹隘理解了,以為美術教育就是畫圖畫,其實對活躍創意思維的培育、對美的感知能力可能是審美中更加重要的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