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教育

柏林中畫廊研究項目藝術實踐Ⅱ在川大藝術學院舉行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7-01 09:32:42 | 文章來源: 99藝術網成都站

論壇現場

2013年6月28日,由四川大學藝術學院、柏林中畫廊以及成都K空間共同主辦的“當代藝術在中國,1990—2012”柏林中畫廊2013年度研究(展覽)項目之“藝術實踐Ⅱ:媒介與實驗”成都論壇在四川大學藝術學院正式舉行。據了解,論壇由四川大學藝術學院講師魯明軍策劃,四川大學藝術學院院長黃宗賢以及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汪民安擔任學術主持,同濟大學哲學系教授陸興華、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教授姜宇輝、浙江大學博士張曉劍、北京電影學院博士楊北辰、栗憲庭電影基金藝術總監董冰峰、《藝術時代》雜誌執行主編康學儒等學者應邀出席論壇並進行發言。

現場,論壇第一場以“視覺與知識”為主題展開,由陸興華擔當主持與評議,汪民安就“福柯的繪畫考古學——側重《宮娥》”進行了主題發言,姜宇輝則以“兒童是一種形而上的存在”為題展開論述。論壇第二場針對“視覺與敘事”開啟,魯明軍的發言主要圍繞“視覺敘事與繪畫史句法的新探——圍繞達彌施‘雲的理論’的討論”;張曉劍則沿著“反劇場化”傳統,談到弗雷德的馬奈研究,為“重新認識馬奈”增添了話題;楊北辰亦就“電影是否存在著圖像學研究的可能?”闡述了自己的觀點。

此外,在論壇第三場中,董冰峰對1990年代以來的錄影藝術、新媒體藝術和紀錄片等進行了梳理,拋出了“影像藝術實踐就是電影和社會的關聯”這一話題。陸興華就當代藝術策展與新政治之間的糾結做了陳述,引出了“‘朝聖或佔領?’這一選擇,在當代藝術策展中,正成為一條最重要的藝術-政治策略分界”這一觀點。同時,當論壇進行到第四場,話題便回歸到一個具體的個案——“忽北切:余極新作”專題討論,各學者在對“忽北切”各抒己見之餘,還對余極作品的拓展方向作了進一步的探討,共同期待著余極下一次的新作。

另悉,本研究(展覽)項目計劃將利用一年的時間,通過文獻梳理和系列展覽、討論及出版等相結合,先後從“藝術實踐Ⅰ:問題與立場”、“藝術實踐Ⅱ:媒介與實驗”、“展覽實踐:空間與生産”、“批評實踐:現場與知識”、“機構·媒體·教育·市場”等五個不同的角度,以問題研究的方式力圖呈現1990-2012年間中國當代藝術的狀況。期間,將配合展覽,依次在國內和柏林兩地各舉行五次專題論壇和對話。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