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教育

是走向成功還是空歡喜一場 藝術類高考反思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6-09 10:56:21 | 文章來源: 新民晚報

在夢想中創意,高考前,一批中學生與大學生聯手用紙板搭起了心中的城市立體空中居住樓,格子設計、實用創想

又是一年高考季,今天有900余萬孩子走進了高考“戰場”。與往年相比,今年上海的考生人數共4.65萬,比往年低了1.25萬,一直相反的則是參加了美術類專業統考的人數卻由5300人上升到了5700人。藝考生人數的不降反升並非説明藝術培育越來越受到重視,相反,這些數字的變化反映的卻是學藝術的目的已經變質,不少家長甚至坦言,讓孩子學藝術就是為了彌補文化考上的差距。藝考不該成為上大學的“捷徑”!

【加考藝術 不“加分”】

現在的學生不但學業壓力大,很多獨生子女還得背負起整個家庭的期望,如果學習成績並不理想怎麼辦?越來越多家長“高瞻遠矚”,往往在孩子甫一進高中就開始將他們送去學畫畫,走上藝術高考的道路。

走訪了五位參加了今年藝考的高三學生後,其中只有一位是從小學習畫畫,並對藝術創作感興趣的,其他幾位都興趣缺缺,並且為了速成畫技而被學業和學畫弄得焦頭爛額。其中一位小何同學是個喜愛打籃球的陽光男孩,“我不喜歡畫畫的,我喜歡運動,讓我整天坐在那裏速寫水果什麼的,太沒勁了!”他一臉無奈地對記者説,“但是沒辦法,我成績太差了,也只能這樣。”

父母“用心良苦”地想讓孩子走藝考的“捷徑”去上大學,殊不知正因為藝考熱度上升,藝考生數量上升而導致競爭日趨激烈。業內人士指出,藝考的錄取率正逐漸低於普通高校的錄取率,人數的分母增大,而錄取名額的分子變小,藝考早已不再是“捷徑”。

【只為入學 日後吃苦】

實際上,一旦選擇了美術類專業統考就意味著在專業選擇方面也將直指各大藝術類院校,如果家長抱著只要能讓孩子進大學就好的心態很可能反而害了孩子。

首先,藝術院校的確對文化課要求相對較低,但好的專業往往對專業要求很高,如果孩子既對藝術沒興趣,又沒有足夠的天賦,那麼藝考無法取得好成績,也就無法得到進入好專業的“通行證”,所謂的“捷徑”也只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其次,即便如願考進了藝術相關專業,也未必是適合孩子未來發展的道路。不少學生在進入大學以後才發現自己對專業缺乏興趣,不但學習生活過得不愉快,四年讀下來什麼收穫也沒有;畢業後更是發現就業也不容易,從事與藝術相關的工作難有成就,又發現不對口的工作也不好找。回頭想想,通過藝考上大學還得從長遠看,慎重選擇,家長不該忽視了孩子的喜好,讓藝考變了味。

【院校選拔 更重潛力】

從藝術院校的角度出發,之所以對藝考生放寬文化課成績要求,是想給那些在藝術上具有天賦的孩子更大的機會。作為一名藝術家,首先要具備的應該是對藝術的潛力和天賦,很多藝術家都是偏才,像梵谷這樣的繪畫天才甚至連最基本的人際交往都大有問題,但他在藝術上的成就是絕對無可爭議的。

這麼説並非是支援學生放棄文化課,恰相反,藝術院校如今也很重視學生綜合素質的考察。但凡優秀的藝術家不但能創造出令人驚嘆的藝術作品,更有令人敬佩的為人和良好素養,而這兩者都離不開對各方面學問的不斷探究:人文、歷史、文學、數理……這些都會對創作産生源源不斷的動力,能讓藝術家爆發出最大的創造力,因為藝術是無法脫離其他知識而獨立存在的。有些學生為了藝考而放棄了很多文化課學習的時間,也許這是考試的策略,卻在無形中讓孩子失去了很多綜合素質的養成。

要想在藝術界有一席之地,既離不開興趣天賦,更離不開不斷地自我修養。如果只為考進大學而走上藝考道路,既是對孩子的不負責,更是對藝術教育選拔的曲解。在注重素質教育、挖掘孩子個性的今天,還當藝考是“捷徑”的話,很可能落得空歡喜一場。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