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教育

版畫家趙宗藻斥美術教育單一:一個老師帶一群學生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5-24 10:40:12 | 文章來源: 錢江晚報

傅抱石激動潘天壽嚴謹

這兩位藝術大師,對趙宗藻的影響很大

趙宗藻的語速相當慢。他常常要思索良久,把語言組織精練了才吐出來。在講述故事的時候,他還會做很長的鋪墊,總要將前因後果描述清楚。

或許多年的教學經歷,讓他養成了這種嚴謹的作風。

1954年,浙江美院(現中國美院)版畫係成立。24歲的趙宗藻接到系主任張漾兮的邀請,來到中國美院任教,從此再也沒有離開過。他和張漾兮、張懷江、趙延年一道,架構起國美版畫係的重要框架。這個組合,後來被美術界稱為“兩張兩趙”。

如今,“兩張”已經故去,“兩趙”也都是耄耋之年。隨他們遠去的,還有木刻版畫的輝煌歲月。80多年前,魯迅掀起中國新興木刻的潮流,不少革命藝術家投身其中,用對比強烈的黑白木刻畫面描繪現實,勾勒出一個鮮活的時代。

當代版畫,已經不像80年前那麼簡單純粹,也沒有了時代的厚重感,更不像當初那麼具有戰鬥性。但在歐洲的一些大博物館,比如大英博物館東方館、巴黎藝術館等,館藏的中國藝術品只有版畫。

趙宗藻曾提到過一件事:1979年,巴黎舉行了一場名為“中國版畫50年”的大展,是法中友協主動提出的,在他們看來,“只有中國的版畫才能看出半個世紀以來中國人民是怎麼走過來的。”

(以下記者簡稱“記”,趙宗藻簡稱“趙”)

【啟蒙】父親的藥方

我父親是中醫。小時候,我經常看他給病人開藥方。他是用毛筆寫的小楷,這就是我對傳統文化最早的接觸。

記:您對書畫藝術的興趣,最早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趙:我父親是中醫。小時候,我經常看他給病人開藥方。他是用毛筆寫的小楷,這就是我對傳統文化最早的接觸。

後來上小學了,學校裏有寫字課,還常常舉行比賽,我總是榜上有名。雖然獎品微不足道,但對孩子來説,這樣的鼓勵足以調動興趣和積極性。

記:繪畫的興趣也是那時候培養起來的嗎?

趙:在上學前,抗戰逃難的時候,我們在江蘇的一個農村避難。

有一次鬼子要來了,大家就把家裏的東西拿出來焚燬,其中有學生畫的美術作業。這是我第一次看到正規的美術作品,喜歡得不得了。

後來我自己塗鴉,畫的題材都是打日本鬼子的。因為現實裏國軍節節敗退,我一個小孩子只能通過畫畫來發泄情緒,畫出想像中的軍艦、飛機、炮打鬼子。

再後來,我在《東方雜誌》上看到名家的山水畫,看得心曠神怡,我就用鉛筆在廣告紙的背面臨摹。

就是這些臨摹的過程,讓我受到中國傳統山水畫的熏陶,這對以後的藝術創作影響也很深。

記:在您正式走上美術專業道路之後,哪些老師對您的影響比較大?

趙:在南京大學的時候,傅抱石先生對我的影響很大。

傅抱石先生不會一筆一劃地描繪對象,創作時全憑感覺。他畫畫的時候特別激動,毛筆要蘸水調色的時候,常常放在舌頭上調,弄得一嘴的五顏六色。藤黃顏料是有毒的,但花青可以中和它,這兩種顏料就常在他嘴裏化開了對衝。

他有一塊方印叫“往往醉後”,喝醉之後創作就更激動了,所以他的作品總是氣韻生動。受他的影響,我畫山水的時候也會很激動。

後來到浙江美院,遇到潘天壽先生,他和傅抱石先生完全不同,他強調用筆,畫面簡潔,結構嚴謹。

這兩位大師的特點非常鮮明,我很有幸能接受不同藝術風格的影響。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