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教育

十大美術館京城大比拼 公共美術教育崛起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3-28 10:40:31 | 文章來源: 《易拍全球商報》

中國美術館

中國美術館

中國美術館——大眾美育的重要課堂

如果不是中國美術館館長范迪安的召集,中國十大美術館館長完成歷史上的首次聚首或許還要推後。為了慶祝中國美術館建館50 週年,2013 年1 月18 日,“群珍薈萃——中國十大美術館館藏精品展”在北京開幕,中國美術館以“甦醒時代”為題,展示改革開放後中國美術發展的態勢,特別是在社會發展過程中,中國美術變遷的路徑和脈絡。何多苓的《春風已經甦醒》、羅中立的《父親》等經典館藏與其他美術館的諸如齊白石、李鐵夫、徐悲鴻等藝術大師的作品同臺亮相。

説起這次中國十大美術館館藏精品展的策劃過程,從2012 年9 月起,范迪安就開始陸續給各個館長們打電話,從每個展的主題是什麼,到應該準備什麼樣的展品,范迪安都一一溝通。而各個館長也從開始的猶豫不決,到最後盡可能地拿出經典館藏與震撼的策劃。除了“競爭”之外,各館也把此次展覽當作一個展示的絕佳機會。

范迪安表示,本次展覽是讓美術館的藝術資源為社會公眾共用,成為真正發揮美術館功能的重要方式。本次展覽的緣起與立意,就建立在全國美術館界這種新的認識上。十大美術館高度重視此次同臺合展,根據各自藏品優勢,形成了十個具有不同學術特色的專題展覽。在展覽策劃上,尤其注重以當代智識激活藏品,讓藏品展現出在美術歷史坐標上的價值,而許多作品更是第一次在北京展出,也使廣大觀眾欣賞到各館典藏譜係中的精彩。

也正是在范迪安的努力下,讓“群珍薈萃——中國十大美術館館藏精品展”這類很難出彩的主旋律展覽,能夠在揭幕的一剎那讓中國美術館的展場群香爭艷。從展廳設計到館藏擺放,中國美術館的實力讓其他館的館長們驚嘆不已。而范迪安在展前一直擔心的提倡主旋律會對民眾多樣化審美培養不夠,也隨著展覽的精美展陳與多樣性的呈現煙消雲散。

中國傳統藝術之外的視野

作為國字號的美術館,中國美術館並沒有單單青睞于中國傳統藝術,美術館曾策劃並舉辦了眾多精彩的海內外藝術家大展,其相容並包的辦展風格也獲得了觀眾的一致認同。建館40 年來,中國美術館舉辦的重大展覽包括:“美國哈默藏畫500 年名作原件展”、“法國19 世紀農村風景畫展”、“畢加索繪畫原作展”、“德國表現主義版畫展”、“羅丹藝術大展”、“夏加爾藝術大展”、“米羅東方精神藝術大展”、“奧地利國家博物館藏品展”、“非洲藝術大展”、“達利藝術大展”、“法國印象派繪畫珍品展”、“仲夏法蘭西——北京”、“俄羅斯藝術300 年——國立特列恰科夫美術博物館珍品展”(“2006 中國俄羅斯年”重要展覽之一)、“美國藝術三百年:適應與革新”、“義大利藝術·義大利生活”(“2006 中國義大利年”重要展覽之一)、“從提香到戈雅——普拉多博物館藏藝術珍品展”(“2007年西班牙文化年”重要展覽之一)等等。其中于2008 年舉辦的“盛世和光——敦煌藝術大展”打破了中國美術館建館以來的日參觀量、月觀眾量和單項展覽觀眾量三個記錄,兩個月內接待觀眾66 萬人次,中國美術館已成為向大眾實施美育的重要藝術殿堂。

展出傳播當代藝術

2008 年北京奧運會期間,蔡國強的個展“我想要相信”在中國美術館開幕,展覽包含了蔡國強標誌性的火藥草圖、爆破計劃的錄影、裝置和社會項目,巨大的裝置作品“草船借箭”懸挂在中國美術館的大廳;而以“撞墻”為題的狼群,以及以“爆炸”為題的插滿燈管的汽車,都以強大的視覺衝擊力佈滿展廳;同時,蔡國強以北京奧運會印象為主題創作的長33 米、高4 米的最新大型火藥草圖和8 月8 日奧運開幕式的視頻等也一起呈現在中國美術館的展廳。這個展覽的贊助商包含了汽車、印刷、化粧品等不同行業,但展覽的專業性得到了良好的社會反響,很多觀眾以此參與、認識了當代藝術。

繼2008 年中國美術館成功舉辦了“合成時代:國際新媒體藝術展”後,2011 年7 月,中國美術館再度推出了主題為“延展生命”的大型國際新媒體藝術展。范迪安如此解讀這每三年一次的國際新媒體藝術展:“在這裡有眾多的互動項目可以滿足一家三口的週末生活,不管用哪國語言,你都可以坐在電腦前,打一段大家都能看懂的‘地書’——這也是中央美院副院長徐冰的代表作品。還可以認識到聽不同調頻廣播的植物都是如何生長的,也可以坐上飛速旋轉的車輪,觀看城市的風景。這就是美術館,有時候,也可以變成充滿想像力的城市遊樂場。當下的年輕人審美趣味越來越豐富,不滿足於單一的藝術形式和主題,希望從藝術品創作中看到一種創造力,看到藝術家的想像性和想像力,通過審美活動來豐富自己的精神生活,更重要的是激發起一種創造的熱情。我們通常講,好的美術作品在給人以美的愉悅的同時,也滋潤、熏陶了心靈。”

新館或成首都新地標建築

談及中國美術館2013 年的展覽計劃,范迪安表示,除了賀歲大展——為慶祝中國美術館建館50 週年外,還策劃了一批重要展覽。“我們在3 月會做一個很有學術特色的展覽‘留學到蘇聯’,系統梳理新中國成立後,前往蘇聯學習藝術歸來的藝術家作品。”范迪安談到,包括全山石、羅工柳、張華清、郭紹鋼等藝術家歸國後,很多都成為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領軍人物,但由於時代更疊,很多資料都缺乏整理,這一次的展覽將從作品、筆記、文獻照片以及新媒體各方面搶救式還原這一藝術家群體。

此外,5 月,中國美術館還將利用中國美術館的藏品,全面梳理20 世紀以來中國美術發展的歷程。“這可以説是我們最大規模的一個展覽,我們期待通過這個展覽,能提高大家對中國美術發展歷程和成果的認知,通過作品,去感受歷史和中國文化自身的價值。”范迪安説。

范迪安還介紹説,目前中國美術館的各項改革工作正在進行中,除繼續實施“開門辦館”的策略,還組成了中國美術館顧問委員會、中國美術館藝術委員會、中國美術館策展委員會、中國美術館收藏評鑒委員會、中國美術館展覽資格評審小組;中國美術館還將繼續推進人事體制和分配機制的改革;繼續加大收藏力度,豐富藏品種類;提高策劃系列展、精品展的學術能力,打造國家美術館品牌;強化公共教育職能,提高美術館服務社會水準;繼續盤活資源優勢,開發延伸産業;加快建立“數字美術館”和“流動美術館”的進程。

在將中國美術館建成國內首屈一指的國立美術館同時,中國美術館的新館目前也正在建設中,這座由法國建築師讓·努維爾(Jean Nouvel)操刀設計的國際性建築將位於鳥巢旁邊,佔地面積達13 萬平方米,將成為首都北京的又一地標性建築。此項目的競標時間長達兩年,在150 余家公司提交的方案中,有20 家受邀提供設計詳圖,而著名中國建築師馬岩松和朱锫都曾參與首輪競標,但在最終入圍的五種方案中,沒有一家來自中國本土建築事務所。努維爾方案的具體面貌尚不得而知,據説其中包含了若干中國元素,不管怎樣,2015 年建成的中國美術館新館將延續中國國立美術館的傳奇。

對話館長

范迪安

中國美術館館長,從中央美術學院副院長到中國美術館館長,范迪安是中國最高級別的美術殿堂掌門人,也是中國當代藝術史上舉足輕重的人物之一。

Q: 中國國立美術館與國際大型美術館的差距在哪?

A: 與國際著名藝術博物館的專業水準相比,我們的美術館作為藝術類博物館的管理模式,還有待定型,有待政策進一步扶持。同時,隊伍素質也不夠高,能力不夠強,內部各環節的協調常常出現間隙。

Q: 在公眾服務方面,中國的美術館目前急需解決的問題是什麼?

A: 中國觀眾目前審美普遍較為狹隘,還停留在印象派時代。

Q: 中國的美育教育不是美術館一個體系可以完成的?

A: 應當是四個系統共同合作。一是美術教育系統,以美術院校為代表,主要是出人才,這在過去的十多年中有很大變化,現在已經變成綜合學科,並增加了設計藝術。二是美協系統,聯絡組織藝術家進行創作,出作品。三是畫院系統,應具備中國特色,有一批專職畫家來進行創作和研究。第四才是美術館系統,在過去的時間裏,美術館一直比較弱,這些年得到了長足發展。

Q: 您做過很多當代藝術展覽的策劃,您是如何把握策展方向的?

A: 我覺得在策劃上就是要著重抓住兩點。第一點,中國的藝術是生長在中國這塊土地上的,我要選這樣的藝術家,選這樣的作品。第二點,這些藝術家能夠用東方的智慧、東方的觀念和現代的一種感受相結合,從而給別人提供一種今天的藝術還有多少創新的可能性。

   上一頁   1   2   3   4   5   6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