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教育

中國急需修復館藏文物達230萬件 人才極度缺乏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6-19 09:29:18 | 文章來源: 人民政協報

編者按:

中國目前有41項遺産地列入《世界遺産名錄》,其中文化遺産29項,包括古建築、歷史園林、古遺址等7種類型。在規模越來越大的文化遺産保護事業中,我們的人才夠用麼?現實情況是,還不能滿足需要。

我國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遺産。目前已經登記在冊的不可移動文物達80多萬處,其中各級文物保護單位7萬多處;館藏文物達2300多萬件,民間收藏的文物雖然缺乏統計,但數量相當可觀。由於多種原因,目前有大量文物存在安全隱患,甚至損毀風險,有不少文物年久失修、破敗不堪、殘缺不全,也有大量殘破文物等待修復。據調查,全國僅急需修復的館藏文物就有230余萬件,而目前全國範圍內具有一定保護修復專業技術的人員只有6000余人,專業資質單位不足200家,按目前的人員狀況和修復進度,完全修復現有待修復文物將是一個相當漫長的時間。文物保護專門技術人才極度缺乏,已經嚴重影響了文物保護和科研工作的深入開展,制約著文化遺産資源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保護、傳承、發展。

人才資源作為最富活力的“第一資源”,已成為我國各項事業發展的堅強保證和智力源泉。建設一支體系完備、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文化遺産保護專業技術隊伍,關係到文化遺産保護事業興衰成敗,關係到中華民族優秀歷史文化遺産的繼承,科學研究工作的發展。高等院校作為培養高端專業人才的主要途徑,在文化遺産保護專門技術人才培養方面,必須也能夠承擔起重要角色。當前,我國已有20余所高等院校設立了考古學、博物館學等專業,培養大專、本科、碩士和博士等各個層次的專業人員,大批優秀人才已經成為我國文化遺産保護事業的中堅力量。

但是,目前高等院校中文化遺産保護教育力量仍很薄弱,還遠遠不能滿足文化遺産保護事業發展的迫切需要。主要表現在:文化遺産保護教育普及差,相關公共課程和選修課程少;設立文化遺産保護專業的高等院校數量偏少,在我國現有高等院校中只佔極小比例;文化遺産保護專業設置存在結構性缺陷,考古專業和博物館專業基礎較好,而文物科技保護、傳統建築保護維修、文物修復和文化遺産保護理論方面的專業寥寥無幾;文化遺産保護教育的師資力量極為匱乏,缺乏培養造就文化遺産保護複合型人才的機制;高等院校中與文化遺産保護密切相關的其他專業對有關文化遺産保護的教學科研工作缺乏重視;高等院校與文化遺産保護部門和科研機構合作開展相關教學科研工作仍然不足。專門人才的匱乏,已經嚴重影響了我國文化遺産保護工作的進一步發展,成為制約文化遺産事業科學發展的一個“瓶頸”。

加強文化遺産人才隊伍建設,是推進文化遺産保護工作的重要基礎。《國務院關於加強文化遺産保護的通知》明確要求:“加強文化遺産保護管理機構和專業隊伍建設,大力培養文化遺産保護和管理所需的各類專門人才。加強文化遺産保護科技的研究、運用和推廣,努力提高文化遺産保護工作水準。”從加強高等院校的文化遺産保護教育入手,宣傳普及文化遺産保護知識和理念,豐富和完善有關文化遺産保護的專業設置,促進相關專業中有關文化遺産保護的教學科研工作,密切高校與有關部門和科研單位在文化遺産保護教育科研方面的合作,將對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強文化遺産保護的通知》精神和要求,全面提升我國文化遺産保護的整體水準具有戰略性意義。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