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教育

舞蹈學院招生火爆 再造一個楊麗萍到底有多難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3-19 13:19:07 | 文章來源: 北京日報

沒有成熟運作機制,一切都得自己來

“舞蹈和別的藝術形式相比,沒有成熟的舞臺演出運作機制,在這種情況下,是不可能造出明星的,無論是編導還是演員。”許銳認為,成熟的演出運作機制一定要把作品放到市場上去檢驗,在成熟的運作機制中,明星只是藝術生産鏈條中的一個環節。但目前中國舞蹈作品的生産模式,主要還是靠政府投資。

很多地方政府都想通過一台舞劇打造一張文化名片,或爭取國家大獎。這類作品有個特點:為了追求短期影響力,大部分主演都是外請的優秀舞蹈演員,並不為培養地方院團的人才著想。首輪演出後,外請演員一般不再參與演出。由於主演與院團的利益沒有綁在一起,捧明星自然不會成為院團的重點。

“在運作機制不成熟的情況下,所有成功者,幾乎都得靠自我經營和運作,這是一條很艱難的路。”中國藝術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副所長江東説,在當下舞蹈領域嘗試市場運營,並産生一定影響力的,當屬北京舞蹈學院青年教師、著名舞者王亞彬和她推出的《亞彬和她的朋友們》舞蹈晚會。撐起這個品牌,幾乎全靠亞彬舞影工作室的經營。

2009年,25歲的王亞彬看到自己和北京舞蹈學院青年舞團的諸多同學、同事們,經過多年積累,已在舞蹈方面取得一定成就,為此,亞彬很想搭建一個藝術平臺,推出這些優秀舞者及作品,並嘗試進入演出市場,將其納入藝術作品公演的實際運營。因為個性擅闖,又想做事兒,她自然就成了這次品牌演出的負責人和製作人。當年,她聯繫到朝陽區文化館的“9劇場”,正式以“亞彬和她的朋友們”舞作系列亮相,順利推出了《亞彬和她的朋友們》(第一季與你共舞)。2010年,《亞彬和她的朋友們》(第二季尋)便從“9劇場”搬入天橋劇場。去年,第三季《守望》又登上了保利劇院的舞臺,連演三場。從此,《亞彬和她的朋友們》真正走進觀眾的視野,形成了較有影響力的藝術品牌,並被納入北京國際戲劇舞蹈季。

僅以2011年的第三季為例,三場演出成本一百萬元左右,王亞彬靠工作室委約創作的優秀演出內容,得到了北京藍訊科技有限公司、軟通動力、中旭投資有限公司、JNBY、5100礦泉水等多家企業、多種形式的贊助,贊助金額達到總成本的三分之一。最終,演出接近收支平衡。雖然還沒有盈利,但這在中國舞蹈界已經很罕見了。當被問及是否有專職行銷人員或品牌推廣經紀人時,亞彬很不好意思地笑了:“工作室還在發展中,很多事情都要自己來作,自己在多種角色間不停轉換,但這一切都將逐漸規範系統化。”

到目前為止,虧本的資金都是王亞彬自掏腰包彌補的,但她對此很淡定:“小劇場話劇,或者説話劇的市場化運作也不是一兩年就成功的,而是經過近10年努力才達到今天的程度。我現在要做的,就是擴大舞蹈市場化運作的基數,啟發更多人,希望能有更多人一起來做這件事兒。就像當年小劇場話劇興起那樣,大家一起使勁兒,才有可能成功。”

楊麗萍難以複製的成功

享譽世界的舞蹈演員楊麗萍並不是學院派出身,她從未接受過正規的舞蹈訓練。13歲那年,她被招進西雙版納歌舞團,很快又被選入中央民族歌舞團。中央民族歌舞團沿用前蘇聯舞蹈訓練體系,要求演員每天必須要扶著把杆兒練芭蕾的基本動作。對此,楊麗萍非常抵觸,練了幾天就拒絕再練,甚至因此領不到練功服。

“這種訓練方式把自己的身體練得非常僵硬。”直到今天,楊麗萍仍然認為中國舞蹈沒有大的起色,是因為在教學中沿用了前蘇聯的體系。當然,這種選擇也許只適用於她,因為她很早就形成了一套對舞蹈的認識。她的成名作《雀之靈》就是在中央民族歌舞團期間創作的。

《雀之靈》實際上採用了北歐著名樂隊“神秘園”的音樂,這在當時的中國舞領域非常新穎。在舞蹈動作上,《雀之靈》使用了楊麗萍自己獨創的語匯。這種語匯高度模擬自然界的動物,充滿自由、靈性和質樸。“你從中看不到任何其他舞蹈的影子。”楊麗萍説,這是她獨有的藝術。也只有她,一直堅持自編自舞。

除了獨創性以外,楊麗萍的成功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電視媒體的推動。應該説,楊麗萍創造的舞蹈語匯,本身就非常適合用電視來呈現。很多人都知道,每次參加電視晚會演出,楊麗萍對鏡頭角度的要求非常高。這是因為,電視鏡頭,實際上已經成為她運用的一種創作手段。而且,楊麗萍作品親近自然的表現內容,也非常容易與當下的大眾産生共鳴。

很多人會問,如今的傳播手段更豐富了,為什麼沒有第二個楊麗萍出現?這也許和楊麗萍所處的時代環境有關。許銳認為,在上世紀的80年代末90年代初,經過改革開放的洗禮,各種新思潮涌動,舞蹈界的眼界也拓寬了,誕生了一批著名作品。這些作品中包含著打動人心的力量,直到今天還難以超越。

舞蹈明星的誕生需要大環境,也需要個人的艱苦努力。楊麗萍因為太專注于舞蹈,全身幾乎沒有脂肪,永遠無法成為一個母親。當初為了搞原生態舞蹈,她賣掉房子,拿出所有積蓄,投入到《藏謎》的製作中。儘管遇到過很多困難,而且年過五旬,她仍然對舞蹈充滿激情和活力。這樣的執著,又有幾個人能比?

   上一頁   1   2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