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教育

別讓藝術披上“功利外衣”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3-19 08:46:09 | 文章來源: 解放日報

在日前舉行的全國大學校長美育論壇上, “藝術教育師資缺編四成多”話題成為與會者關注的熱點。對此,有關方面表示,將從今年起逐步推進改革,以解決藝術教育師資不足、課時被侵佔等相關問題。

一方面, “藝考熱”逼人眼球,一些知名藝術院校門庭若市,眾多考生排著長隊,冒著嚴寒冷雨等待“伯樂相馬”,個別學校的錄取比例竟高達1:5000;另一方面,“藝學冷”現象普遍存在,絕大多數中小學生或投入應試大戰,或奔波于擇業之中,無暇接觸美的教育。同時,一些投身藝考的人經過多年訓練後,突然發現自己是在盲目跟風, “難成大器”;而被普通高等院校錄取的一些人也發現,雖然專業不錯,但因欠缺藝術人文等修養和底蘊,無法進一步實現創新,最終 “功虧一簣”。這不由得令人感嘆,當今社會像錢學森這樣既具深邃和系統的科學思想、科學追求,又有形象和生動的藝術創作、美學趣味之人才確實不多。

“藝考熱”和“藝學冷”的並存,表面上看揭示了把藝術視為謀生手段的尷尬現實,本質上卻反映了把教育和藝術機械地分開、把文化僅狹隘地理解為知識灌輸而非人格熏陶的單一性思維和片面教育觀。“藝術教育師資短缺”現象凸顯了當前我國藝術審美教育乃至文化修養提升的緊迫性。有關部門有必要在加強針對藝術課教師的培訓、選聘和重視力度基礎上,進一步改革現有體制,做到標本結合、整體推進。

要讓藝術教育在我國教育發展中的地位有根本性提高、作用有集聚性擴大、影響有飛躍性轉變,需在制度上確保藝術教育遍及中小學、輻射各高校,推動各級各類學校重視學生的藝術熏陶。在這方面,歐美發達國家和我國港臺地區都有成熟的經驗可供借鑒。同時,在預算、編制、課程、設施、展示等方面的軟硬體標準上,應注重藝術教育的特殊性,做到獎掖先進、激勵中游、帶動後進。此外,要逐步減小應試和高考 “指揮棒”的威力,讓提升人的全面素質成為教師、家長和學生的自覺意識。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明確提出 “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戰略目標。“文化強國”需要擁有具備較高藝術修養、文化素質的國民。用“藝學熱”取代“藝考熱”是落實這一要求的必要舉措。當然,“藝學熱”不僅僅是培養幾批藝術特長生或抓幾個學生藝術團,而應注重完善藝術教育師資配備,通過引入試驗、演出、展示和藝術工作坊等多元化教學模式,普及藝術教育,開發孩子們對美好事物的鑒別、欣賞與呵護能力,從而讓藝術不再過多擔負功利性,成為人們提升修養、陶冶情操的內在需求。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