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教育

劉淳:尋找中國當代藝術的精神立場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2-06 08:44:54 | 文章來源: 劉淳部落格

作者按:春節前,應廣州美術館邀請,參加“第四屆廣州三年展項目展的‘去魅中國想像——中國當代藝術作品展’的論壇”,短短一天會議,生出許多疑惑。所謂“去魅”,就是去掉表面問題對當代藝術的干擾,去偽求真,讓當代藝術直接面對中國的社會問題。換句話説,讓社會問題轉換為藝術問題。使當代藝術成為在視覺上中國改革的動力。論壇的話題還是圍繞“當代藝術”這個説不清道不明的問題展開。整整一天時間都是在一種漫無邊際的談論中。我不是説這個話題不好或者這個會議不好,都不是。而是在談論“當代藝術”時,我們究竟應該談論什麼,或者説如何談論。我以為,這個問題不解決,中國當代藝術從理論到實踐,依然處在一種停滯的狀態。久之,會變得一片荒蕪。所謂的“去魅”,其實是力圖揭示出當代藝術的虛偽性。但在今天,當代藝術依然充滿了虛偽。被“魅”所遮蓋。

當代藝術這個話題,在過去的許多年裏一直被談論,但近幾年來呈現出的問題早已被許多人發現,但是,沒有得到有效的解決。也許,我們根本沒有勇氣直接去面對。我一直以為,當代藝術在中國是發生在有問題的時代,如果這種説法在今天還能生效的話,中國當代藝術做得遠遠不夠,依然在路上艱難行進。在廣州的論壇現場,批評家朱其強調當代藝術家應該建立自己的精神立場,我對這個話題非常感興趣,恰好,元旦後在成都剛剛起草一篇題為“尋找當代藝術的精神立場”的短文,決定將這片文章深入寫下去。

中國當代藝術在20世紀90年代曾做出過卓越的探索與實驗。但是,在新世紀的十年中則一路氣喘吁吁,汗流浹背——出作品,出藝術家,拿各種獎項,佔據各種空間,甚至無暇顧及自己的喘息之地,流放了精神的回顧與眺望。於是,當前中國當代藝術的混亂景象讓我不得不重新談起、重新重視當代藝術的精神立場問題。

我一直在想,如果沒有精神立場,我們的生存、我們的創作也包括我們的閱讀一定是處在一種審美茫然的狀態中,甚至無法對生活和現實進行審視和判斷。當今的日常生活,充滿了吵鬧與不安,充滿了各種各樣的危機和焦慮,包括對他人生命的無視。各種慾望有增無減且花樣繁多。這樣的藝術往往醉心於平庸情趣和膚淺快樂,時尚享受和利益爭奪。當然,還有謀算與放縱。社會底層的晦暗,挖空心思尋找符號甚至揣摩藏家的心理,對這些東西津津樂道,極大影響了現實中人的生存態度。從某種意義上説加劇了這些情景在現實和藝術之間的迴圈反覆甚至重疊出現。這是因為,藝術與現實共謀而淡漠以至喪失了某種精神立場,這也意味著,中國當代藝術正在喪失對生活和現實的判斷能力。

精神立場不是一個專為當代藝術批評而呼喚的旗號或概念,而是一個從現實起身出發去尋找的一種現實和藝術的精神需要,重要的是,它還是生存本質的表現。它包含了許多內容,但從不空泛。當代藝術的精神立場應該是人性的立場。其實,當下中國的人性狀況及其獨特,無論在現實中還是在藝術中,人性遭受著利益和享受的壓制,這種人性壓制面臨著權力化利益結構和時尚化娛樂的強大壓力,這就自然産生對思想的壓制,藝術常常因為渴望與利益和享樂的一致而不再説話、不再思想甚至不再追求人性。具體表現出來,就是藝術作品不知道在做什麼,沒有主題——這是因為缺乏對人性的關注和理解。

1   2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