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教育

吳良鏞:閒不下來的建築大師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11-24 09:08:49 | 文章來源: 人民日報

擔憂城建陷入誤區

接下來的兩年裏,吳先生一直在醫院裏進行康復治療。雖然不能再去外面主持設計,跑工地,但吳先生的心卻始終難以閒下來。

“我在醫院康復治療那段時間裏,有年輕醫生來問我説‘吳先生,您是大建築學家,您給我出出主意。我準備結婚買房了,可北京現在房價這麼高,您説我該不該出手啊?’聽後我真的是無言以對。自己學建築60多年了,看到這樣的情況很難受”。

談到這裡,吳先生又憂心起現在城市文化建設面臨的重重誤區。

吳先生認為,現在有些城市呈現出不健康的規劃格局,比如重經濟發展、輕人文精神;重建設規模、輕整體協調;重攀高比新、輕地方特色等。有些城市有開發過度的傾向,為了盡可能最大取得土地效益,舊城開發項目幾乎破壞了地面以上絕大部分的文物建築、古樹名木,抹去了無數的文化史跡。“如此無視文化價值的行為是非常令人痛心的。”

“我經常在各地看到一些建築,特別是一些文化建築,根本沒有中國文化的內涵在裏面。我們在做孔子研究院的設計時,就先根據其特有的地理位置和所處的時代把其定位為一座具備特有中國文化內涵的現代化建築。在這個前提下,我們對戰國時代的建築文化以及對中國書院建築發展的沿革、形制進行一番探討之後,從建築構圖、總體佈局、室內外造型包括裝飾紋樣等,都做了一定的探索。然後再運用西方和中國建築技巧予以現代形象表達,從而創造出一種歡樂的聖地感。”吳良鏞説。

改革開放以來,形形色色的建築流派蜂擁而至,對我國的城市建設産生了很大影響。這些舶來品在帶給國人新鮮的同時,卻因未經消化而破壞了城市原有的文脈和肌理。這個問題也很讓吳先生頭痛。“並不是説不能借鑒西方,我也不反對標新立異,恰恰這是文化藝術最需要的。我本人就是留學生,也經常出國和國外的建築師接觸。這其中當然得學習國外的東西,但不能照抄照搬。他們有些是成功的,也有些是不成功的。失去建築的一些基本準則,漠視中國文化,無視歷史文脈的繼承和發展,放棄對中國歷史文化內涵的探索,顯然是一種誤解與迷失。”

吳先生認為,像中國這樣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可以讓建築師、規劃師“借題發揮做文章”的城市、地段幾乎所在皆是。“科學和藝術在建築上應是統一的,21世紀建築需要科學的拓展,也需要藝術的創造。藝術追求的高低、文野、功力等一經比較即可顯現,這是我們的建築師必須補上的課。”吳先生諄諄告誡。

“八項注意”難遵守

因為擔心吳良鏞先生身體吃不消,本來約定的訪談時間是一個小時。可當助手左川老師示意時間已到需要結束時,吳先生仍談興尚濃。“這樣吧,可不可以再延長半個小時。”他主動申請。“好吧,您總是這樣,我們真拿您沒辦法。那先歇歇,喝口水。”左川老師一臉無奈。

在吳先生喝水間隙,左川老師和我們聊了起來。“吳先生就是這樣,一輩子閒不下來。這不,身體才剛剛見好,又開始很多的工作,忙起來一點都不顧身體。我給你們具體説説他現在每天都忙什麼吧。首先是帶七個博士生,每個學生的博士論文從開題到寫作再到修改他都親自指導;還有帶領我們做一個課題,編寫《中國人居環境史》;還有承接了津京冀設計項目……對了,還給研究生帶一門課,每堂課他都堅持親自去講授,我們總叮囑他一定要坐著講,可他講著講著就會不由自主地站起來,真讓人擔心。”逮著機會的左川老師像是在“歷數”和“痛訴”吳先生的數條“罪狀”。

坐在一旁的吳先生手捧著水杯邊聽邊瞇縫著眼衝我們笑:“他們還給我擬了一個‘八大注意’,我總是遵守不了。”

也許正是因為這種對事業經久不衰的激情,才讓吳良鏞先生始終與外面的時代和環境不脫節。

吳先生説,最近一閒下來他最愛讀《喬布斯傳》。“我對他很感興趣。他有自己獨特的方法論。我想從他的方法論中能否借鑒和學習到一些精髓然後運用到建築規劃的方法論中。”

除了讀書,閒暇時他仍然堅持多年鍾愛的書法繪畫,就連在養病期間也不曾間斷。

“吳先生的恢復也多虧了練習書法。他出院之後,院裏的醫生跟我説從吳先生這裡有驚喜的發現,原來練習書法是對中風病人的一個很好的康復手段。”左川老師説。

當然,繪畫對於吳良鏞先生的意義遠不止于身體康復和一門技藝。他一直努力從習畫中加強對藝術和文化的追求。吳先生一直希望學建築、學規劃的,要堅持科學的理性思維和藝術的形象創造相結合。他也一直這樣身體力行,並實踐之。

   上一頁   1   2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