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教育

中國畫的似與不似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11-22 11:08:47 | 文章來源: 《ART GUIDE》

婺源-11 紙本設色 37cm×75cm

 

中國畫是理想的存在,不以再現現實為目的,但中國人的理想具有現實性,似與不似滿足了中國人對於理想和現實的雙重追求。似即離現實不遠,不似則高於現實,中國畫有史以來即徜徉在似與不似的情景之中。以空白為底不是現實、以線造型不是現實、平面性不是現實、裝飾性與程式化不是現實,但現實始終在其中間,似且不似,不似且似,中國畫真實而充分地體現了中國人的自然觀、生命觀和社會觀,再現了中國人的理想。因為理想中國畫是理性的,因為現實中國畫又充滿感性,中國畫是理性與感性的統一體。

理想沒有參照係,主宰其命運者,是視覺和心靈,似與不似全在於視覺與心靈的判斷。西方在近代才接受藝術是自主系統的説法,而似與不似早已接近這種境界。

似與不似對於中國畫即是方法,亦是結果。有時候很難説清是中國畫的語言方式成就了中國畫似與不似的審美理想,還是中國畫似與不似的審美理想選擇了中國畫的語言方式,它們是一個系統,彼此不可分解。

雖是系統,亦會改變。系統的改變常常是困難的,但改變還會發生,古代埃及的藝術是一個系統,但這個系統已經成為歷史;古代希臘的藝術是一個系統,但這個系統亦只維繫到十九世紀末葉。生命太短,世代相襲的過程中記憶的衰變不可避免,但人們總是能夠建立新系統,成功地避免著無系統的惶恐與空寂。作為系統其整體的消失並不證明其所有部分的全部寂滅,它們仍可能繼續或隱或顯地出現在獲得重建的新的系統之中,而有些記憶甚至是不會消失的。

系統的替代總是整體性的,這很難解釋,通常的理解應當是部分的改變易於整體的改變,但現實中多半與這種理解向左,問題在於任何部分的改變都意味著系統的重建,現實中甚至沒有成功的部分的改變,而只有成功的系統的改變。

節選自《中國畫的語言是一個系統》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