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教育

“寒門出貴子”就代表完整的教育公平嗎?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8-31 13:59:48 | 文章來源: 南方都市報

時值開學季,有心人統計了重點高校學生生源成分,於是關於“寒門難出貴子”的現象成為時尚話題。有人借題發揮仇富情緒,認為“富人孩子成績是用錢堆出來的,窮人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有人認為是“招生過程有黑幕,窮人孩子參加自主招生考試難度更大”;有人甚至將之與“知識無法改變命運”聯繫在一起,強調“即使上了重點大學,找工作也是拼爹遊戲”……

民意看似得到宣泄的同時,最重要的問題卻並未得到充分關注,即“寒門出貴子”就代表完整的教育公平嗎?如果不是,我們到底?是起點公平,是過程公平,還是結果公平,抑或是一個不少地全都要。

直觀地看,“寒門出貴子”是要窮人的孩子在重點高校中佔據相當比例,這該算是結果公平。可是,以重點高校作為參照係,則無異於將接受高品質學歷教育作為唯一目標。要這樣設定教育公平目標的話,最終只有將中國所有大學合併為一所“中國大學”,然後讓所有人都成為校友,才算徹底實現公平。而從資質稟賦的起點上看,教育的結果不大可能強求一律。且不説教師素質各地各異,在我國,不少省市區的教材都不相同,教學大綱也有差異。又何況,西部省區不少地方的學校還在推動“雙語教學”,有些學生需要“一心二用”,這又何談公平呢?

同時,在早期教育、基礎教育、高等教育等不同領域,還具有各自不同的規律,其間,對何謂“公平”的理解,差異將更為明顯。因此,不妨適度修訂對結果與過程的“公平”內涵,將重點放在讓每個人通過公平的選拔,接受適合自身的教育內容,最終培養造就滿足需求、層次多樣的人才隊伍,或許才是務實的目標選項。

首先,公平的選拔至關重要,它是確保結果差異被大眾接受的最重要的條件。當前,最主要的選拔性考試包括高考和中考,公信力不容有失,杜絕舞弊事件是維護公眾對教育信心底線的關鍵。其次,教育的過程不應根據內容性質區分三六九等,確而言之,不能認為學歷教育較之職業教育就要高貴,進了大學就是成功,而進入職業院校學習勞動技術就是失敗。第三,教育的結果是滿足社會經濟發展需求,社會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是多層次的,不可能所有的人都去搞學術研究,不可能所有的人都去從事管理工作,因此,教育的結果是讓人各得其所,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路徑,接受適合自身條件的教育與培訓。

此外,在討論有關教育公平問題時,還需要避免無限上綱,甚至將社會其他領域的各種不公平現象,任意投射到教育領域中來。從現實分析,富裕家庭的孩子成績好,更可能是一個合情合理的結果。因為富裕家庭或許更加重視教育,或許投入的精力和資源更多,或許教育方式也更得法,這樣自然會帶來子女成績更好的結果。這並無可厚非。

就事論事,真要讓窮人孩子的成績迎頭趕上,乃至幫助弱勢群體在社會生活各個領域爭取更公平的競爭環境,還需要在設定明晰目標後,做許多紮實工作,絕不能僅停留在成績好的富人孩子指指點點。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