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教育

談戲曲教育的佈局之困:專業重復設置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8-31 13:16:15 | 文章來源: 中國文化報

新世紀以來,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引下,人們對傳統文化的認識出現了理性的回歸。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正逐步得到振興和弘揚。隨著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力度的加強,戲曲藝術迎來了新的繁榮和發展機遇。

然而,儘管形勢大好,戲曲教育事業的現狀卻並不樂觀。近年來,戲曲教育始終面臨比較嚴重的困難:生源滑坡、師資緊缺、培養艱難、畢業生出路不暢等難題,一直困擾著戲曲類學校的領導和老師。特別是中等藝術學校的戲曲教育,更處在進退兩難的境地。

長期以來,我們習慣於向政府和社會呼籲,要求改善戲曲教育事業的生存條件和生態環境,這無疑是極端重要的,也是非常必要的,但在向社會呼籲的同時,我們也要認真研究戲曲教育自身的問題。特別是在外部條件不利的情況下,解決自身的問題,顯得尤為重要。《中國文化報·藝術教育週刊》特邀請中國藝術職業教育學會顧問蒯小棣對戲曲教育自身的狀況進行剖析,以期引起戲曲教育同仁的重視與思考。

我國的戲曲學校,大都是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創辦的。由於歷史上戲曲表演團體是按行政區劃設團,所以,服務於戲曲院團的戲曲學校,也基本是按行政區劃建校。學校的專業設置一般都和地方劇團對應,當地劇團有幾個劇種,學校就開設幾個專業。辦學目的很明確,就是為當地戲曲表演團體培養人才。

這種按行政區劃設置學校和當地藝校為當地藝術團體培養人才的體制,也許在歷史上曾經産生過積極作用,但是卻帶來了3個先天性的問題:

一是專業重復設置。在一個地區,一個劇種的相關專業,往往有許多學校同時開設。

二是辦學規模不大。由於各地都有戲校,且每所戲校都只面向本地劇團,而本地劇團的人才需求又十分有限,這就決定了所有的戲曲學校規模都很小。即使在戲曲鼎盛時期,除省屬學校規模較大外,大多數學校在校學生不足百人。

三是不能連續招生。由於各地劇團人才需求有限,大多數學校只能隔幾年招一屆學生,不少學校是畢業一個班,再招一個班,辦學形式大都是“單班獨進”,招生和辦學情況極不穩定,常常處於辦辦停停的狀態。

改革開放以來,戲曲專業這種間隙性招生和辦學的狀況,始終沒有根本性的改變。

1   2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