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教育

全新教育模式點燃中國教師教改熱情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11-15 09:11:46 | 文章來源: 新浪網

由中國醫藥教育協會聯合國際需要教育交流協會、世界青少年綜合能力發展中心、美國IEEE教育學會等八大機構成立的需要教育聯盟,針對中國應試教育模式下重書本知識、輕實踐能力,綜合能力培養相對比較薄弱的現狀,落實國家“以提高品質為核心,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推動教育事業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科學發展,加快從教育大國向教育強國、從人力資源大國向人力資源強國邁進,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人類文明進步作出更大貢獻”的教育改革精神,引進美國IEEE機構的需要教育模式和讓孩子在“做中學、玩中學、錯中學”教學方式,整合世界一流大學及海峽兩岸優質的教育培訓資源,構建幼兒教育、兒童教育、青少教育、出國留學、職能教育、總裁教育、遊學教育、帶薪留學八大教育平臺,並向全國不同層次、不同年齡、不同需求的教育消費者提供全方位、專業化、個性化教育服務,從而建立一個從教育項目規劃、教育資源整合、項目運營管理、教學系統實施的教育項目聯盟——需要教育聯盟招聘工作啟動後,點燃了中國教師長期以來蓄積的教改熱情。首期招聘200名教師的招聘資訊發佈後不到一週,吸引了全國上萬名熱心教改的有識之士通過需要教育聯盟網站、電話等方式報名。


需要教育聯盟人才招聘處負責人高華向記者提供了一份最新統計數據,前來應徵報名的競聘者中,年齡最大的65歲,最小的25歲,其中在公立學校任教、退休的報名者佔到了70%的比例,其餘是來自近幾年畢業的師範類、教育專業畢業,在其他行業的就職者。其中還有來自於東西南北中不同區域,從事項目投資的機構和個人,他們看好的是需要教育給中國現行教育改革帶來的衝擊、商機和事業前景,報名競聘的是需要教育聯盟的大區運營總監、省級營運總監、城市區域營運經理等職位。

在需要教育聯盟招聘處,記者隨意調閱了幾份電話報名的通話記錄和電子郵件投遞的職位申請表。


一位來自南方,年年高考升學領全省之先的重點中學即將退休的校長,在用電子郵件投遞的報名簡歷應聘理由一欄中表示,需要教育吸引他的,不是50萬的年薪,而是需要教育採用的以樹立人的價值觀,打造人的創新力、洞察力、意志力、溝通力、控制力、執行力、決策力、影響力、領導力,以提高人的綜合能力為核心,綜合素質40%、價值觀20%、學習成績40%教育黃金比列的4:2:4教學模式。從事數十年教育事業的他,深知學生的學習需要,特別是在擔任校長以來,經常得到從他領導和管理的學校走出進入高校的學生,有因高分低能,難以適應獨立學習環境而中途輟學,因高分低能觸犯法律身陷囹圄,因高分低能大學畢業後擇業困難,因高分低能在現實社會中鬧出種種笑話等資訊,讓他愧疚不已,惶恐不安。因為,給學生需要的綜合素質和能力教育,是早就意識到,並多年來以來夢寐以求想追尋和實踐的理想。但考核他管理成效、領導能力的升學率,讓他沒有時間,沒有精力去做更加深入的探索,更沒有可以實驗的各種條件。教育教學時間排得滿滿的應試教育課程,被升學率羈絆其中的教師,讓他們沒有時間、空間、人力來“黃金分割”出對學生進行綜合素質能力的時間、空間和人力資源以及教育教學課件的設計和教育教學活動的安排。需要教育全新的,按照學生成長成才需要採用的綜合素質教育模式,給了他圓夢的機會。為此,他期望需要教育聯盟能給他提供圓他教改之夢的平臺。

另一位來自於外資企業,現在已步入白領階層,當年畢業于華中一所著名師大,年齡36的青年才俊,在他投遞的應聘簡歷裏如此表達了他應聘需要教育聯盟的理由:

“我從小學、中學到大學,上的都是名校,我用16年的時間,心無旁騖地啃課本,年年以班級前三名成績青雲直上,直到大學畢業。22歲畢業後,從找第一份工作起到32歲的10年間,或因能力平平被用人單位炒,或因能力不足沒有發展跳巢,用換了8個工作單位,從事了6個行業的工作,嘗盡了生存危艱、鬱悶煩惱、失望糾結,拋灑了人生最寶貴的事業青春歲月代價,在摸爬滾打,痛苦掙扎,汗水淚水中才東成西就了本該在受教育階段需要的素質能力養成。品悟今生,感到最大的痛苦和遺憾,最憤懣的是,讀書求學的16年,我沒有得到我成年後生存發展需要的教育。需要教育的理念和模式,深深地觸碰到了我深藏心底的痛。如果可以,我願意捨棄我畢業後花了14年時間成就的今天,投身需要教育的事業,為中國的教育改革,為我們的子孫後代的明天,以我的親身體驗和感悟盡一份公民的責任。”

……

另據聯盟項目主任孫天群介紹,需要教育聯盟為實現其實施全面素質教育的目標,還革新了人才引進的模式,採用培訓招聘會方式招賢納士,所有應聘者將通過網路報名→網路面試→資格審核→參加培訓,在先接受素質特訓再競聘上崗。這上萬名應聘者,誰能入職,尚需在特訓中脫穎而出。

注: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尚無評論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