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 演出

箱劇場創造“櫥窗秀” 《河谷三號的故事》上演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4-08-08 14:16:51 | 文章來源: 解放網-新聞晨報

《河谷三號的故事》將帶給觀眾一次非凡體驗

《河谷三號的故事》將帶給觀眾一次非凡體驗

中國第一個零排放零損耗的室外劇場——上海文化廣場“KFS對話建築”箱劇場日前正式啟用,開幕大戲、原創實景音樂劇《河谷三號的故事》也向觀眾拉開序幕。觀賞《河谷三號的故事》是一次非凡體驗:在夏日傍晚走進露天劇場,四邊是舞臺,觀眾在中間,所有座椅都可以360度旋轉,Y字型的演員通道“埋伏”在觀眾席中,讓觀眾時而身在其中,時而游離其外。

這部劇的編劇兼導演,正是劇場設計師、KFS國際建築師事務所總建築師傅國華。他強調希望製造“萬家燈火”的實景體驗,觀眾坐在劇場中,可以看到天空,也可以看到周邊高樓大廈的萬家燈火,而舞臺也正是這萬家燈火的縮影。暖色燈光製造出一種“念家”的感覺,演繹的則是“同一屋檐下”的劇情。傅國華表示劇中所有舞美都是實景,“劇中建築師的家,雕塑家的工作室,都是再利用的傢具和點綴,沒有一件是新添置的。我有很多音樂家、建築師、雕塑家朋友,對他們太熟悉,他們也願意把自己的家和工作室搬上舞臺,與大家分享”。

《河谷三號的故事》講述了三個同年同月同日出生的16歲少年,在一個名為河谷的地方相識,並相約26歲生日那天在河谷聚首。10年後,漂泊海外的建築師、音樂家、雕塑家再度聚首,而女音樂家已經失憶,三人思緒萬千,引出一段又一段關於友誼、愛情、記憶、生命衝撞的音樂故事。

據傅國華介紹,初次接觸這個項目,是被文化廣場的室外草坪鋼網架所吸引,“很漂亮,但又有一些突兀和孤單”。為此他萌生了在網架下建造一個箱劇場的念頭。劇場建完之後,和原有的網架似乎一氣呵成,相得益彰。為了這片漂亮的網架,傅國華在他的劇本裏專門設計了兩棵大榕樹。

傅國華表示,儘管自己的專業是建築師,但還是希望為海派音樂劇盡一份力量。他認為,海派文化説的是海納百川,沒有歷史的沉重感,其根本就是“自由”二字,音樂劇也是如此。這也是音樂劇中心在紐約百老彙、在倫敦西區,而不在維也納的原因。“音樂和建築一樣,積累了許多舶來的經驗,現在是該走自己路的時候了。”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