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演出

中國實景演出 從“印象系列”到《希夷之大理》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8-12 15:00:49 | 文章來源: 南方週末

2007年 《印象·西湖》 杭州西湖景區

2007年 《印象·西湖》 杭州西湖景區

“我不同意外界對實景演出的指責,地方政府蓋一個劇院,拍一個電影大片、電視劇,投入上億很正常,但只能演幾個月。

我們的實景演出要演幾年時間,天天演,它的盈利性比電影、電視劇高,投資風險相對比較小,如果成本控制得好,節目品質有保證的話,實景演出是一定能賺錢的。

——梅帥元(實景演出創意人)

山水實景作為一種很獨特的實景演出和影像結合的藝術樣式,全世界可能還沒有這樣的範例。

我們要為人服務。大家有娛樂,有消費,讓當地政府、當地人有錢賺,但同時也有美的享受,也很健康,也很快樂,還很和諧。

“印象”系列每個地方的主題、內容是不重復的,不僅藝術不重復,風土人情、人文景觀、時代風貌,都不重復。跟美國迪士尼不一樣,我們是複製,更是創新。”

——張藝謀

“今天?淡定?淡定個狗哇!”2011年7月6日9時43分,王潮歌用iPad發了一條微網志。

這天晚上,陳凱歌的《希夷之大理》大型實景演出在雲南大理古城東北側的水庫上演。而此時,《印象·劉三姐》策劃人梅帥元導演的大型實景演出《鼎盛王朝·康熙大典》已經在河北承德上演快一個月了。

2003年,《印象·劉三姐》,一炮打響,這種以山水為實景舞臺的演出,開始星火燎原,至今已經走紅大江南北。張藝謀、陳凱歌、馮小剛三位電影導演,久石讓、譚盾、易中天、于丹、紀連海等文化人,都先後涉足“實景演出”這種藝術形式。

演出為什麼一定要有舞臺呢?

在《印象·劉三姐》出現之前,中國的舞臺藝術裏並沒有“實景演出”這個詞彙。

“實景演出”這個創意是梅帥元最早想出來的。1998年夏天,他擔任廣西省壯劇團團長,領著劇團在甘肅省巡迴演出。他們沿著絲綢之路,在一望無際的沙漠裏出沒。也許是窗外昏黃不變的色調讓梅帥元厭倦,坐在大巴車上走了七天的他想起了青山綠水的桂林——漓江兩岸成片的梯田,江水夜間的漁火,村莊嫋嫋的炊煙,江畔洗衣的村婦,岸堤上吃草的水牛。

“我當時就想,演出為什麼一定要有舞臺呢,這一望無際的沙漠,為什麼不能當舞臺?漓江的青山綠水,不也是天然的舞臺嗎?”隨後的幾天裏,他一直為這個想法而激動。回到廣西後,他更加堅定了自己的想法:“能否以漓江山水為舞臺背景,以廣西流傳千年的劉三姐為主題,上演一齣桂林山水靈魂的歌舞表演,請張藝謀來導演?”

梅帥元為自己的這個想法興奮了好幾天。他想到歌舞表演,也是因為在美國考察的經歷——百老彙經典劇《貓》、《西貢小姐》、《美女和野獸》,上演幾十年,劇場仍然座無虛席,門票往往都要提前預訂。這深深地刺激了梅帥元,這些年來,他一直為劇團的生存而發愁。

梅帥元把自己的想法寫成了一份策劃書,遞交給廣西文化廳有關領導。在得到批示後,梅帥元拿著20萬元啟動資金,赴京找到了正在太廟執導《圖蘭朵》的張藝謀。

“我當時想的導演就是張藝謀,因為他有足夠的品牌力量,有才華,能夠吸引市場和觀眾。”

剛剛玩歌劇的張藝謀被梅帥元“山水實景演出”的想法吸引了,但他反問梅帥元:“世界上有沒有人做過這樣的演出?”梅帥元在網路上查了一下,結果是,目前世界上還沒有以山水為舞臺這樣的實景演出樣式。張藝謀立即回答:“這樣的演出我一定要做。”

説服了張藝謀出任導演,梅帥元回到廣西桂林找錢。很快,《印象·劉三姐》運營團隊基本組建完畢,梅帥元擔任製作人負責統籌,張藝謀負責藝術創作,早年留美攻讀MBA、曾任職美國銀行的廣西文化人黃守新負責融資找錢。黃見了無數投資機構、老闆,但沒有人相信,在露天山水搞演出,會有人來看。

黃守新自己投入630萬,作為項目前期投資。《印象·劉三姐》的錢找得很難,整整用了5年時間,投資商換過好幾個,好幾次差點做不下去,最終從桂林一家企業及當地銀行找來了6000萬。

錢找到了,張藝謀卻要拍《十面埋伏》,不能分身,具體的活移交給了王潮歌和樊躍。據王潮歌回憶,2002年,她擔任導演、樊躍負責舞美設計的亞洲博鰲旅遊論壇閉幕式《歡樂漓江》在象鼻山下的湖水中央演出,這個演出的策劃人是正在籌備《印象·劉三姐》的梅帥元,因此張藝謀也來看了。演出結束後,張藝謀找到了王潮歌和樊躍,在一家賓館坐下來聊天,聊到了淩晨三點鐘,越聊越投機,張藝謀邀請兩人一起合作《印象·劉三姐》。

《印象·劉三姐》前後修改了一百多次。試演的時候,曾經邀請廣西當地官員、專家、導遊、記者觀看,可聽到的意見幾乎都是負面的。“沒有看到大明星,導遊建議張藝謀請宋祖英唱山歌;而專家嫌沒有情節故事,認為沒能弘揚壯族的歷史文化。”

王潮歌和樊躍當時就懵了。好在半年後,市場用腳來投票了,看《印象·劉三姐》的觀眾多為外地遊客,靠著口碑相傳,前來觀看的觀眾越來越多。原來1800人的場地一再擴建,最後加上加座,竟然容納到了近7000人。

“‘印象’既不是給當地老百姓排的,也不是給專家學者排的,它就是給去旅遊的老百姓看的。他們喜歡、愛看,口碑相傳,票房節節高。”王潮歌現在可以直面媒體的質疑了。

“一談錢,你們就罵”

一台演出,改變了陽朔縣城的面貌。原來只有一條主幹道的小縣城,現在成了大街小巷遍佈的新城鎮,原來只有招待所、簡易旅社,現在星級賓館隨處可見。當地的村民也從擺地攤變成了開店,白天撐船、打魚賺錢,晚上則穿上演出服,成為了《印象·劉三姐》的群眾演員。因為是山水實景,當地的農民賣起了望遠鏡、雨衣、雨傘、手電筒,這些是觀看實景演出的必需品。

投資商很滿意,6000萬的投資,已經演了8年,截止到2010年4月,《印象·劉三姐》演出總計辦了超過2700場,觀眾三百多萬人次,總票房超過6億元人民幣。一台戲演到如今,門票依然供不應求。地方政府也很滿意,《印象·劉三姐》增強了桂林的旅遊吸引力,促進了當地經濟發展。

而作為《印象·劉三姐》的運作團隊,製作人梅帥元、總導演張藝謀、王潮歌、樊躍、黃守新,都找到了新的發展機會。一些地方旅遊部門也看中了《印象·劉三姐》帶來的巨大經濟利益,紛紛前來找到他們,洽談合作。這時,巨大的利益已不能讓他們再捆綁在一起了。梅帥元説自己原本是希望整個團隊能繼續合作下去的,但“導演團隊不願意”。後來,大家選擇了各自發展的道路:杭州市找到張藝謀、王潮歌、樊躍的印象工作室,請他們執導了《印象·西湖》;接著雲南麗江又找他們做了《印象·麗江》;梅帥元應嵩山少林寺的邀請,和譚盾、黃豆豆、易中天合作,推出了《禪宗少林·音樂大典》;接著又和北京人藝導演李六乙合作,做了《中華泰山·封禪大典》等作品。連《印象·劉三姐》的首任總經理黃守新也轉為策劃人,做了《大美唐城》、《夢幻湘江》、《南華禪鐘》和《印象·北部灣》等實景演出節目。

距少林寺7公里的待仙溝,原是一個荒涼的山區峽谷,梅帥元的《禪宗少林·音樂大典》上演後,前來少林寺遊覽的遊客開始留下來看演出。不到5年時間,演出地附近已經出現了餐館、歌廳、酒店,還出現了禪院、佛堂、修行區的宗教文化産業鏈。

同樣,在“吸金”方面,“印象”的運營者開始也沒有想到。“《印象·大紅袍》公演一年來,共演出三百多場,接待觀眾超40萬人,經濟收入五千多萬,利稅一千多萬。另外,武夷山茶農茶葉的銷售量提高了三成,演出也為武夷山帶來了更多的遊客。現在,爬天遊峰、遊九曲溪、看《印象·大紅袍》,已逐漸成為遊客到武夷山旅遊的三個‘必選項’。”大紅袍有限公司總經理鄭彬在電話裏對南方週末記者説。

在回答南方週末記者提問時,張藝謀不認為為商業服務是一件壞事。“世界上不管什麼文化藝術,只要跟讀者、觀眾、消費者發生關係,它就是商品。除非你不拿出來,就是自己私下玩的。”

在《印象·大紅袍》到來之前,小鎮的文化生活,基本上是空白。王潮歌和樊躍因為選址和排練,在武夷山度假區的小鎮上斷斷續續住了半年。她發現那裏的娛樂項目十分貧乏,無非是小鎮廣場上唱歌跳舞,在歌廳喝酒唱歌,或者在房間裏看電視。

“遊客晚上只有在房間看電視,到大街上喝茶,或者外出按摩洗腳。現在有了演出,遊客看完了演出,就會來我這裡吃夜宵。”武夷山度假區“阿惠飯莊”的老闆阿惠對南方週末記者説。

但這些是王潮歌不願提及的。“我一談錢你們媒體、文人墨客、專家學者就罵我。”她更看重的是對那些小鎮、鄉村裏年輕人的改變。

“他們都是上不了大學準備到大城市打工的年輕人,因為有了‘印象’留在了小鎮,《印象·大紅袍》二百多名年輕演員,80%為當地村民,他們每個月可拿到兩三千塊錢,因此而有了人生信心,覺得自己能夠做很多事情。”

“戰友”挺進北部灣

對那些實景演出的製造者來説,中國這樣一個龐大的國度,“印象”再多,似乎也不為過。

到目前為止,由張藝謀、王潮歌、樊躍組成的“印象鐵三角”團隊,已經涉足麗江、西湖、海南島、武夷山、普陀山,推出了6部“印象”系列作品;梅帥元和他的團隊,從《禪宗少林·音樂大典》到《天驕·成吉思汗》、《鼎盛王朝·康熙大典》,已經有11部作品。而陳凱歌團隊的《希夷之大理》也開始上演。

在生意紅火的現實面前,王潮歌的“印象”操作思路也在轉變。從早期只拿“策劃費”到後來的“票房分成”,在接受了三輪風投超過一億美元的投資後,“印象”由工作室升格為公司,開始由“智力佔股”到直接參與投資,由《印象·大紅袍》時只佔40%的小股東到《印象·普陀》時成為控股70%的大股東。

相比之下,梅帥元的生意單純些。他扮演的是內容提供商的角色,只介入前端內容的製作和內容的維護。他的《禪宗少林·音樂大典》找來了譚盾和易中天合作,自己和易中天聯合挂名導演;《中華泰山·封禪大典》和《天驕·成吉思汗》找來的則是李六乙合作導演。

在國營劇團當過多年團長的梅帥元,談起商業回報一點也沒有像王潮歌、樊躍那樣的不好意思。“我不同意外界對實景演出的指責,地方政府蓋一個劇院,拍一個電影大片、電視劇,投入上億很正常,但只能演幾個月。我的實景演出要演幾年時間,天天演,它的盈利性比電影、電視劇高,投資風險相對比較小,如果成本控制得好,節目品質有保證的話,實景演出是一定能賺錢的。”

2011年底,馮小剛擔任藝術總監的《印象·北部灣》也即將上演。但馮小剛的助手張樹在接受南方週末記者採訪時透露,馮小剛擔任這個藝術總監,主要是因為當年在戰友文工團一起工作過的老友劉斌力邀,拉不開面子。

也就是説,《印象·北部灣》實際上是北京軍區戰友文工團接的項目,整臺節目的表演也基本上以北京戰友文工團演出團隊為主。但身為導演,劉斌顯然在宣傳和炒作上知名度不夠,於是運作《印象·北部灣》的黃守新就想到了請馮小剛。

馮小剛去防城港看了演出場地,卻發現因為投資巨大和其他一些原因,這個項目的工作無法展開。至於什麼時間能夠開演,馮小剛自己心裏也沒底。

黃守新曾經是《印象·劉三姐》項目的前期總經理,經歷了項目的徵地、拆遷、劇場建設。當初他投入的630萬資金,在《印象·劉三姐》火起來後,獲得的商業回報十分驚人。

在離開“印象”以後,黃守新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先後在廣東韶關市做了《禪宗聖典》、在長沙做了《夢幻湘江》等山水實景演出。不同的是,黃守新做山水實景演出運作是虛,做商業旅遊地産開發是實。

黃守新的公司在承接《印象·北部灣》演出的同時,也取得了演出地所在的洲墩島和針魚島975畝土地的開發權。按照他的計劃,這個地方會分為演出實景區、國際碼頭風情區、國際會展酒店區、藝術家創作園區,進行商貿、餐飲、酒店、娛樂等在內的開發。在2011年3月新簽訂的廣西玉林容縣繡江兩岸文化旅遊景觀項目中,黃守新的公司獲得了1300畝的項目規劃用地。

此外,還有一堆冠名“印象”的實景演出在全國各地紛紛出現。在王潮歌看來,針對“印象”最多的批評其實來自這些跟風的山寨演出,但這些批評和質疑、謾罵,最後卻落在了她和張藝謀、樊躍身上。

但她現在顧不上這些。“印象”系列發展最好的時候,王潮歌和樊躍應張藝謀邀請,參加奧運會開幕式和國慶60週年群眾聯歡晚會的創意製作,耗掉了兩年的寶貴時間。這時候,競爭者梅帥元、陳凱歌,紛紛加入實景演出的生意中來。

在王潮歌的印象公司獲得馬雲參與的雲峰基金5000萬美元投資的同一時間,一直運營實景演出的浙江宋城集團以70倍的市盈率登陸創業板。在上市後,宋城股份宣佈,在未來5年之內,將用40億資金在全國複製10個“千古情”的實景演出,其中第一單《泰山千古情》將在2012年5月與觀眾見面。

與宋城的“千古情”相比,名氣更響的“印象”和“大典”卻還沒有上市。眼下,梅帥元和黃守新也不斷與風投和資本方進行約見和會談,到目前為止,還沒有達成協定。融資成功的王潮歌和樊躍帶著團隊,正在重慶武隆為《印象·武隆》奔忙,這個新“印象”的演出地離武隆的風景地天坑不遠,曾是張藝謀電影《滿城盡帶黃金甲》的外景地。

實景演出"七宗罪"

2003年,《印象·劉三姐》在中國首創"實景演出",之後各地紛紛效倣。至2011年7月的《希夷之大理》,批評聲不絕於耳,直指"實景演出"對環境、地貌、人文的破壞,有學者疾呼"大型實景演出要降溫"。

破壞環境:《希夷之大理》因舞臺覆蓋水庫,被認為影響水庫灌溉功能,聲光電系統造成不良影響,傷害了大理的古樸寧靜;《印象·劉三姐》被批評給環湖生態系統帶來破壞;《印象·西湖》因違反《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管理條例》招來嚴厲指責;《印象·麗江》遭到炮轟,批評者認為聲污染破壞環境,舞臺也損害了麗江自然景觀。

干擾民生:《希夷之大理》綵排期間,大理居民受到干擾。有媒體報道民眾的抱怨,以"震天動地,古城完了"來描述他們的感受。"我住山腳下都能聽到,那古城裏的人可是遭殃了,據説還天天演,看著吧,過不久就是社會矛盾。"一位當地居民説。

回收不力:有批評指出,許多地方的實景演出由政府出資,由於缺乏嚴格縝密的市場考慮,徒留虛名,投進去的錢血本無歸。有的地方砸了上千萬元就演一兩個晚上,有的演幾場就演不下去了。

盲目跟風:由於一窩蜂搞實景演出愈演愈烈,一些地方不顧本地資源是否適合,盲目追隨"印象"搞大型實景演出。山東某地搞"地雷戰"實景演出就遭到了批評與質疑。

資源浪費:實景演出在各地被複製,被批評為地方政府的浮躁,造成嚴重的資源浪費。

産業缺陷:實景演出藝術形式雖趨於成熟,但從産業發展上則仍顯幼稚和單一,其長處是"因地制宜",但還缺乏延伸産品,品牌效應也因其"過多"而受限。

手法老套:針對"印象"系列及其他實景演出的藝術性,有批評者指出,《印象·劉三姐》具備了一定的原創性,而此後的各種實景演出大都在結構及表現手法上複製這一模式,缺乏創造性,對各地文化缺乏了解,盲目消費地方文化元素。

(據新華社等媒體報道彙編)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