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盈導演作品《語文課》海報
5月21日晚,在《語文課》的上課鈴聲中“人藝實驗劇場原創劇目邀約演出季”拉開帷幕。向有“一戲一格”之稱的導演黃盈,再次發起大膽實驗,將劇場變做課堂,發揮自己劇場互動的專長,給觀眾準備了課本和紙筆,觀眾和演員一起練習聽説讀寫,甚至現場考試。有觀眾興奮地稱“又找到了學生的感覺”。導演黃盈表示,“我們的冒險是嚴肅認真的,就像語文課一樣,雖然帶著大家玩著笑著,但也在引發思考,促我們成長。”
《語文課》開幕人藝最新演出季
5月21日晚,話劇《語文課》迎來了首場觀眾,這是黃盈繼2012年《夢行者》之後,沉澱兩年才再次推出的原創力作。開場前,黃盈對記者説:“首場演出會呈現怎樣的狀況,我和劇組成員都無法預知,這就是《語文課》這齣戲的特點。此刻我特別興奮,和大家一樣充滿期待!”
從2007年的《未完待續》、2009年的《滷煮》到即將上演的《語文課》,黃盈的諸多經典作品都在人藝實驗劇場首演。2014年初,當北京人藝演出中心再次邀請黃盈作為開幕藝術家參展的時候,黃盈提出想要藉此平臺推出原創新作《語文課》,並強調説這一次的嘗試又與以往的創作截然不同,既不是《滷煮》式的新京味,也不是《未完待續》式的肢體劇。叫黃盈沒想到的是,這一冒險的想法立時得到了人藝演出中心的支援,就這樣,“人藝實驗劇場原創劇目邀約演出季”拉開帷幕,旨在鼓勵原創、發揚原創精神。
劇場變課堂獨創教材博大精深
劇場經過精心打造,變成一個開放式的課堂,水藍色墻圍,從劇場頂棚吊下來的白熾燈,還有漆成黃色的木門……置身於這樣的空間場域,觀眾一下子被拉回到學生時代,耳畔邊仿佛響起朗朗的讀書聲。相對於舞美上的用心,《語文課》的道具更是別出心裁,又極見功力。除了舞臺上的黑板、教鞭、粉筆之外,鉛筆、橡皮、課本都一一分發到觀眾手中。有觀眾發現手中這本《語文課》教材真是“博大精深”,不但有小時候學過的“小貓釣魚”“烏鴉喝水”“劉胡蘭”“羅盛教”還有並不熟悉的來自民國的課本的豎版繁體文章。
導演介紹説:“遴選課文是一項巨大而艱辛而又樂趣無窮的工作,劇組找來各個時期的各類教材,翻看搜尋,前後關聯,希望能從中挖掘出課文之外的東西。”記者發現《烏鴉喝水》的故事有文言文和白話文兩個版本,相較之下“語文”這兩個字的深意不言自明,在觀眾心中産生延伸效果。
聽説讀寫獨創戲劇互動模式
《語文課》中的互動性是黃盈非常重視的部分,每一個觀眾都可被視為一名演員,他們學坐姿,學寫字,用他們手中的鉛筆和本子與臺上的演員一起完成這部戲。筆畫這個聽起來簡單到會不屑一顧的基礎知識,幾乎沒有觀眾能寫出正確答案,劇組公佈答案後很多觀眾表示“很漲姿勢”。對於這種獨特的互動方式,導演在演後接受記者採訪時説:“這一次的互動十分冒險,因為作品的完成必須通過觀眾的參與來達到,而這又特別像我們對語文的認知。同樣一篇文章,不同的人讀來的感覺可能完全不同,這個戲也是這樣。每位觀眾的感受隨他個人對語文的記憶態度不同,參與這個戲的感受也一定不同。”
“語文課”關乎生命的追問
《語文課》開演前,黃盈受邀參加北京文藝廣播的一檔欄目,節目進程中主持人羅兵在微網志中徵集大家關於語文課的回憶,沒想到短短半個小時就有400多位網友留言,大家討論之熱烈超出主持人和黃盈的預期。
此前黃盈曾表示《語文課》的創作是想探究“我們是如何從一個四處瞎逛的小孩子變成今天的自己的”,演出後觀眾張小姐説:“互動挺太好玩了,把我帶回學生時代。”特意帶孩子前來“上課”的王女士則説:“孩子很怵寫作文,看到大哥哥也有關於寫作文的慘痛經歷時感同身受地笑了,他説這周觀後感就寫這次看戲經歷。”觀眾劉先生説:“當年選了理科,與逃避語文課有很大關係,不過這個戲使得當年那些叫人心生畏懼的課文變得很有意思,場燈熄滅的那一刻我會安靜下來再去回味自己的人生。”
演出結束後,導演黃盈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在‘我從哪來,要到哪去’的文學藝術“終極之問”之下出現了很多經典作品。我經常想,在這一頭一尾的兩個點之間的整個生命是如何度過的?我們‘要到哪去’,很大程度上還是取決於自己的意願,或者説是下意識中的意願。而語文的學習對於‘我要到哪去’的問題”有時候就是船舵的作用。用語言、文字作為媒介發出、接受、轉化資訊,在這個過程中原本的意思因人産生差異,影響著性格的形成,事件的導向,生命的路途……”
《語文課》票房飄紅,截止記者發稿為止第一週演出票已所剩不多,這或許也是觀眾對黃盈導演和人藝演出中心嚴肅認真的冒險精神的肯定吧。(tg/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