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影戲海報
去年,第二屆MOMA後山音樂藝術節期間曾上演了一場稀罕且珍貴的岫岩皮影戲。當日,來自中國岫岩縣的皮影戲老藝術家們精彩絕倫的表演,令大家過目難忘。小劇場看大戲,尤其受到現場孩子們的喜愛,皮影戲現場不止重視演出本身,也特別注重臺前幕後的互動體驗,觀眾可以在演出前後和老藝術家們現場討教和互動,一晚上的動畫古老劇情與現實的生活錯落,臺前幕後的入戲齣戲間,你甚至會有一瞬間的超現實感受,個中體驗只有親臨現場才能深刻體會。如果去年你錯過了岫岩皮影戲的精彩,沒關係,五一的三天假期,它將再次於老地方“後山”上演。
岫岩是遼寧東部的一個滿族自治縣。皮影戲在明清時期傳入岫岩地區,在長期的流傳過程中與滿族文化不斷融合,吸收了當地的滿族單鼓、東北大鼓、二人轉、東北秧歌等曲調,形成了具有強烈地方性風格的唱腔與影詞。岫岩皮影使用四胡、板胡、嗩吶等樂器,唱腔豪爽,善於將人們內心的感情充分宣泄出來。種類繁多的弦挂(演唱中的前奏)極富特色。岫岩皮影藝人至今保持著由男性表演旦角的傳統。
皮影箱裏面是厚厚一摞影人和各種唱影的劇本,在生、旦、凈、末、醜五個綠色的大夾子裏還裝滿了各種各樣沒有連接好的影人,這些影人有帝王官宦、后妃宮娥、兵卒將帥、武俠劍客、書生員外、夫人小姐、差役奴僕、民女村夫、嫗翁童子、仙神僧道、鬼魔精妖等等,簡直令人眼花繚亂。據呂正業講,岫岩的影人都是用驢皮製成,因為驢皮韌性好且耐用,做完後透明且顏色好,這些人物的造型,都要按生、旦、凈、醜等戲劇行當設計,用程式化的臉譜來表現人物的剛柔美醜與善惡忠奸。例如:文雅秀麗的生、旦角色,一般都用陽刻空臉臉型,以表現其純真嫩白。花臉、醜臉角色,則多采用陰刻實臉臉型,以利於勾勒面部各種形態和色彩等等。
讓人想像不到的是能演出幾天甚至十幾天的道具居然就裝在這麼一個小小的箱子裏。皮影都是裝在箱子裏,所以一個班就叫一箱影,一箱影最少需要四個人才能表演,最多可以有6個人,樂器主要都是民間最常用的嗩吶、四弦、板胡、司鼓、鑼等等。
用竹竿子在屋內的炕上搭起影臺,前面挂上一塊白布,在白布的後面挂上一個亮亮的燈泡,拿出影人和樂器,皮影戲就正式開始了。在螢幕前,各色各樣的影人先後出場。兩個藝人分別操縱幾個影人不停地表演,有時還要用樂器伴奏和道白配唱同時兼顧。在唱影過程中最吸引人的應當是武打場面,螢幕後緊鑼密鼓,而螢幕上影人槍來劍往、上下翻騰,熱鬧非常。藝人唱功都非常深厚,一到文場時音樂與唱腔又是音韻繚繞、幽美動聽。或激昂或纏綿,或喜或悲,聲情並茂,動人心弦,中間還不乏藝人們插科打諢,時不時將觀眾逗得哈哈大笑。看一場皮影戲就能夠理解當年皮影戲為何是那麼流行了。
岫岩皮影的珍貴之處在於它是對滿族文化的發展和傳承,更準確地説是滿漢文化的融合。岫岩皮影的音樂、唱腔特別豐富,大致有三趕七、硬唱、七言句子、五字錦、十字錦、答拉嘴組成唱詞類別。有大慢板、慢板、流水、快流水、快板五個板式。弦挂具有鮮明的特點,不僅影味濃純,而且富有強烈的感情色彩。岫岩皮影演唱中旦角、青衣保留了男演員演唱的風格,是岫岩皮影的主要特徵。目前岫岩皮影有近百部傳統劇目,20余部現代劇目。
皮影戲作為中國古老的劇種,2012年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産。在沒有電燈時代,它曾是人們現場視覺娛樂的最佳體驗形式。注重視覺體驗、劇情敘事,皮影戲實際遠遠不止其皮影互動之形式,更多豐富的歷史文化故事內容與皮影之形式結合輝映。但隨著電影、電視的普及,皮影戲作為電影的先導已經逐漸失去了自己的市場。岫岩皮影最興盛的時候有藝人80多名,30余箱影,到2004年底,岫岩只剩下21名藝人,6箱影,皮影藝人年齡大部分還都在60歲以上,面臨瀕危狀態。因此,岫岩皮影能在大城市中上演實屬難得一見。
本次演出將會帶來三齣劇目:
5月1日《大破雙頂山》——此劇是大金牌的一部分,周靈王被困鎖龍關,二路元帥羅文舉帶兵前去解圍,路過雙頂山,與雙頂山反將狼金彪的一場鏖戰.....。。
5月2日《海飛雲降唐》——此劇是盜馬關的一部分,海豹之女海飛雲看中了唐將秦明,與秦明結為連理,後隨夫秦明投唐.....。。
5月3日《馬雲龍收妻》——此劇仙姬圖裏的一段,馬雲龍帶兵前去征討惡虎山,路過石嶺山遇見魏瓊娥姐弟,魏瓊娥看中馬雲龍後結為連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