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晚餐》資料圖
花50元就能看一場世界當代頂尖戲劇?這在當下“高大上”的話劇市場有點像天方夜譚了。昨天中午,2014愛丁堡前沿劇展策展人袁鴻向記者透露了這則 “喜訊”——4月和5月即將到滬的兩部暖場戲,前4場演出總共320張50元票,昨天上午10:00在大劇院官微作了開票預告後,10:30開始搶票,不到兩小時即告罄。
值得一提的,這次賣出白菜價的兩部戲絕非等閒,而是來自香港話劇團並榮獲7項香港劇場界大獎的《最後晚餐》,以及德國、加拿大聯合製作並首次赴中國大陸演出的國際熱門劇目《反轉地心引力》。其中《最後晚餐》將成為上海大劇院小劇場重新裝修後的開場演出,敲響 “愛丁堡前沿劇展2014”的暖場鼓聲。 “一個英國人要在倫敦最專業的劇場看一場裘·德洛的戲,也只要花7到35英鎊。中國觀眾為什麼要花貴出二三十倍的價錢看一場戲劇?低價票應該常態化,良性的生態是需要很多人來努力和開拓,甚至是犧牲的,不僅是物質上,更關鍵是要用心。”袁鴻説。
在倫敦看場戲只要幾鎊
除了昨天被搶空的320張50元公益票,這次兩場戲的主體票價也一樣走低價路線,低票價100元,180元可以買到VIP票。對於當下動輒就是四位數的話劇票價而言,無疑可以稱作“福音”了,難怪不少戲迷表示,“簡直是聞所未聞”。
袁鴻給記者算了一筆——這次四場演出總共900張票,50元的有320張,佔比35%,數量相當可觀;100元票400張、180元VIP票則不到20張。總體定價是往低價位上傾斜,目的就是讓低價位常態化,“很多人有願望看好戲,但也許沒有辦法用很高的預算來買票,我們就是做給他們看的。”
巧得很,中國國家話劇院院長周予援上周來滬參加“當代中國戲劇現狀和發展”論壇時,也特別提出了目前話劇票價虛高的問題,呼籲政府、劇院和市場共同來解決。而昨天的採訪中,袁鴻給出的國外戲劇票價也令中國劇迷們“憤恨”不已:“去倫敦唐馬劇場(最富盛名的專業劇場)看一場大牌裘·德洛的戲,也只要7到35鎊。所以票價怎麼定,這是一個心態的問題,我們做愛丁堡劇展不是做給業內看,只是想讓觀眾知道,就是這個價,你應該就能看到全球最頂尖的好戲。”
“低票價”已堅持三個年頭
袁鴻一向引以為傲的堅持“與世界同步”的愛丁堡前沿劇展,其實堅持“低票價”已經第三個年頭。2012年劇展期間,大量50元公益和100元低價票的安排,讓眾多觀眾直呼“業界良心”,老戲骨金士傑和劇展的志願者、演員湯唯都專門趕赴上海大劇院為“公益票”的開票助陣,還自掏腰包購買了100張公益票贈送給上海的大學生劇社成員。
低票價意味著低成本,50元低價票如果只是賠本賺吆喝,恐怕很難長久;如果成本壓縮了藝術品質的空間,更難長久。袁鴻表示,自己還是有一套比較合理的運營方式——雖然沒有任何政府財政資助,也沒有企業贊助,但依靠長期製作和巡演經驗的策展團隊,可以在各個環節上壓縮運營成本;同時通過合理安排巡演、拉長演出週期,降低了外團的單場平均成本,避免了一些戲劇節只能安排外團1到2個城市的演出,致使單場平均成本高啟的現象,目前“劇展”在邀請外團時,首次巡演至少都會安排3周以上,這在國內是絕無僅有的,對國外劇團來説,這種邀約也非常有吸引力。“象西班牙默劇《安德魯與多莉尼》(去年在滬上引發搶票熱潮)這樣的經典劇目,劇展則會安排多次來華演出。”袁鴻説。
有觀眾願回饋50元票款
這種做法的好處是,讓外方的演員和劇團也感覺自己來中國不是走穴、搶銀子的,而是來向中國觀眾傳遞美好藝術的,“外國人是這樣,他們會因此有使命感來和我們共同完成這個願望。他們的檔期其實很滿,但你跟他們談到這個義務,他們會很認同你。”
而這方面,上海大劇院這次也助力不少,除了策劃和安排了重裝後的小劇場和中劇場的開幕演出,也在票價方面給到了袁鴻方面很多優惠策略。“良性的生態建設需要很多人來努力、開拓,甚至是犧牲,物質是一方面,更重要是用心。”袁鴻説,令他十分感動的是,2012年的上海劇展期間買到50元票看完戲的觀眾主動來找到他,表示要再回饋50元的票款給到他們,因為即使價錢翻一倍,能看到這樣的好戲,他們覺得“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