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 演出

《我愛桃花》開啟大劇院演出季 構建戲中戲中戲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12-19 16:57:53 | 文章來源: 搜狐娛樂

“我要的是巾幘,你卻給了我一把鋼刀”。一場偷情伴隨著一連串的誤會,一場戲中戲的爭執觸發了兩性對愛情的不同理解。2014年1月1日-10日,鄒靜之編劇的《我愛桃花》作為國家大劇院小劇場的開年演出,給寒意凜然的北京增添了一抹濃烈而唯美的灼灼之色。

2013年12月18日,剛剛以《花事如期》結束了五週年慶祝演出的龍馬社,又以經典話劇《我愛桃花》開啟了2014年的演出征途。已經六進大劇院的《我愛桃花》,是鄒靜之創作于2003年的話劇作品,十年中在國內外演出超過500場,表現出了經久不衰的藝術魅力,堪稱是“花開不敗”中國原創話劇新經典之作。

話劇《我愛桃花》以明代話本小説集《型世言》中二百餘字小帽兒為緣起,構建了巧妙的“戲中戲中戲”三重故事維度。第一層故事講述了古代馮燕在和張嬰妻偷情;第二層故事揭露了男女演員的婚外戀,第三層故事爆發于後臺裏一對夫妻激烈衝突下的分崩離析。劇中的三位演員在古今虛實之間穿梭跳轉,演繹著剪不斷理還亂的愛恨情仇;而環環相扣的緊湊結構,也在跌宕起伏的完成了全劇的迴圈輪迴。“桃花”是中國傳統文化中關於愛情的美好象徵,《我愛桃花》所表現的,卻是千百年來愛情中始終誤解的隔閡與誤解。“巾幘還是刀”,這不僅是劇中人的詰問,也觸發了很多觀眾對於愛情關係的反思。

長期以來,《我愛桃花》充滿詩意和美感的臺詞一直被觀眾所喜愛。唐朝偷情男女半文半白的私語古韻十足,現代背景下的爭吵和詰問蘊含著濃烈的情感。編劇兼詩人身份的鄒靜之,以唯美而浪漫的語言賦予了《我愛桃花》別具一格的文學氣質,也在層疊套進的精巧結構中拋出了“愛情中到底是誰先起了殺意”的無解之問。

出於對劇本文學性和藝術性的執著追求,龍馬社的三位創始人劉恒、鄒靜之、萬方近年來陸續創作了《報警者》、《有一種毒藥》、《我愛桃花》、《花事如期》、《操場》、《蓮花》等舞臺作品,以普世性的情懷和眼界,對親情、愛情關係進行著展現和思考,引起了眾多觀眾情感和精神共鳴。2014年,龍馬社以《我愛桃花》作為起始,同時計劃復排鄒靜之創作的《蓮花》。所謂花開兩朵各表一枝,“桃花”的絢爛和“蓮花”的靜美,必將在2014年的戲劇舞臺上留下暗香襲人的美好記憶。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