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演出

北京人藝闊別24年暑期來滬演出 三部大戲齊上演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2-23 13:53:45 | 文章來源: 東方早報

人藝版《我愛桃花》

人藝版《我愛桃花》海報,該劇2003年首演時曾引起轟動

人藝版《我愛桃花》海報,該劇2003年首演時曾引起轟動

《窩頭會館》匯集了徐帆、濮存昕、何冰、宋丹丹、楊立新(左起)等人藝大腕

《窩頭會館》匯集了徐帆、濮存昕、何冰、宋丹丹、楊立新(左起)等人藝大腕

闊別24年,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將再登上海舞臺,攜近作《窩頭會館》《原野》《知己》《我愛桃花》《關係》五台戲,於今年7月18日至8月5日在上海大劇院上演。早報記者從主辦方獲悉,所有演出票將於下月開票,演出低價票目前已被預訂過半,滬上觀眾對《窩頭會館》的諮詢也十分火爆。

此次的演員陣容幾乎雲集了北京人藝當前最具號召力的所有大腕——濮存昕、徐帆、宋丹丹、呂中、何冰、胡軍、楊立新、馮遠征、張志中、于震、丁志成等,但相對5場演出的高成本,演出票價卻很親民,大劇場的最低票價定位在180元,中劇場的兩場小劇場戲的票價更是在80元和380元之間。

三部大戲帶來純人藝味

今年是北京人藝建院60週年,此次來上海演出,如此規模的劇目陣容,是這兩年北京人藝出京演出中前所未有的。“大師、大作、大戲、大演員”,也是此次演出的一大特點。

在北京人藝帶來的五台戲中,有三部都是大劇場之作,而且都是不同題材和風格的看家戲。

其中,《窩頭會館》最代表北京人藝的演劇風格,是編劇劉恒、導演林兆華的作品,被北京觀眾譽為“大作之合”。全劇展現了1948年北京南城一個號稱“窩頭會館”的破落四合院,住著幾戶掙紮在社會底層的小市民。滿臺老北京城舊日的風俗和景象以及形形色色、性格迥異的人物,是該劇的最大看點。主演濮存昕、徐帆、宋丹丹、何冰、楊立新被觀眾稱為“五星上將”,他們的表演顯示出深厚的實力和魅力。《窩頭會館》首演至今已經演出四輪,每次都一票難求,兩年創下了86場演出、2500多萬元的票房紀錄。此次來滬也是該劇第一次離開首都劇場演出。

戲劇大師曹禺生前是北京人民藝術劇院院長,“曹禺戲”也一直以來是北京人藝的經典。此次演出的《原野》是曹禺在不足30歲時寫下的,是北京人藝重新排演的大戲。在上海話劇舞臺,《原野》幾乎很少上演。徐帆、呂中、胡軍、濮存昕等大腕的參演,也許會呈現一台令人耳目一新的《原野》。

《知己》是當代劇作家郭啟宏的作品,選取了清代文人尋覓知己、珍惜知己而犧牲自我的獨特角度。圍繞“以風雅為性命,以朋友為肺腑”的清朝詞人納蘭性德這一角色,故事穿越于歷史和現代生活之間,“以史喻今”是其作品的特色,郭啟宏一再表示“史劇之創作應以歷史鑒別現實,以現實關照歷史”。在《知己》中,導演任鳴和主演馮遠征等通過舞臺,表現人的複雜性:古往今來人們需要朋友,更渴望知己,世世代代都沒有放棄對於人生知己的尋覓。

小劇場戲關注都市情感

除了三台大戲,此次還有兩部小劇場話劇《我愛桃花》和《關係》在大劇院中劇場上演,導演都是北京人藝的副院長任鳴。兩部戲都有關都市情感,這在以往的人藝傳統中並不多見,卻是這兩年戲劇創作的趨勢之一。

其中,《我愛桃花》是著名影視編劇鄒靜之創作的首部話劇,2003年首演時引起過巨大轟動,並創下北京人藝小劇場話劇過百場紀錄,已成為北京人藝小劇場的保留劇目。該劇演繹了一段古今交錯的愛情故事,探討了兩個情人之間的種種可能性。鄒靜之自己形容:“《我愛桃花》是一齣探討情感問題的後現代本。”此前,由於對文本的喜愛,上海話劇藝術中心的年輕導演何念曾經排演了該劇,由梅婷主演。此次北京人藝的演出可讓上海觀眾比較兩個版本的不同。

另一部小劇場話劇《關係》同樣聚焦于兩性關係,編劇正是曹禺的女兒萬方。雖然涉足話劇創作只是近兩年之事,但萬方對舞臺藝術有自己獨特的領悟。萬方用女性作家特有的視角,通過一男三女的故事,細膩而又尖銳地表達了對生活的思考,“我作為愛情的親歷者、旁觀者來寫《關係》,與大家分享我的經驗、感受和困惑,以及對愛情的信仰。《關係》始終在提出疑問,我努力尋求答案,但是,未果。”

相對於三台大戲有著鮮明的北京人藝風格,兩台小劇場話劇在題材上對上海觀眾而言更為熟悉親切。只是,北京人藝演繹的都市情感題材劇目,和上海的創作有何異同,只有在劇場裏見分曉。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