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 演出

國家藝術院團演出季新意紛呈 吹來新鮮中國風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9-18 10:30:17 | 文章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連續演出近20天,參演人數逾千人,觀眾近7萬,演出遍佈國家大劇院、保利劇院、世紀劇院等大小劇場……2013年國家藝術院團演出季自8月底開幕以來,為京城觀眾端上一盤盤藝術大餐,讓人大快朵頤。

在邁入展演的第四個年頭,國家藝術院團的演出季今年新意紛呈——近七成劇目專為此次演出季新創,內容題材卻有不少取自傳統經典作品;大多數劇目都展現了中華傳統文化,卻又融入了國際化的表現手段與藝術視角,讓人嘗出了不同以往的新鮮味道。

新意境 以“國際范兒”呈現濃郁“中國風”

從中國國家話劇院原創話劇《大宅門》,到中國歌劇舞劇院原創大型舞劇《孔子》,再到中國交響樂團的品牌系列音樂會《龍聲華韻》,一部部充滿中國元素的精品演出,為演藝界吹進了一股股新鮮“中國風”。但在創作理念和製作方式上,劇目卻體現出了“國際范兒”。大膽地運用多種現代舞臺形式詮釋傳統文化,呈現多樣靈活的文化創作生態。

京劇《洛水伊人》以漢風服飾和舞臺美學映襯程派唱腔,風格優雅凝練。舞劇《孔子》讓孔子起舞,用舞蹈詮釋孔子的儒家思想與人格魅力,挖掘蘊含其中的當代價值和中國精神。“印象”系列演出的總導演王潮歌,懷著讓民族音樂走向世界的心願解讀中國民樂,和中央民族樂團一起為觀眾帶來非傳統劇目《印象·國樂》。

這些中國元素的重新演繹,獲得了觀眾的認可。《印象·國樂》首演時,一名觀眾感慨:“原來,真正的‘中國好聲音’在這裡,沉睡在我們老祖宗流傳下來的寶貴遺産裏。”

濃郁的“中國風”之中,也融入了多樣的全球化視野。由中國東方演藝集團打造的大型歌舞晚會《天涯若比鄰》中,來自5個國家的藝術精英齊聚一堂。而為了紀念《春之祭》公演100週年,中國國家交響樂團邀請著名指揮胡咏言攜手導演克勞斯·歐伯梅耶,嘗試將多媒體藝術、舞蹈和交響音樂會跨界融合。

新形式 用演後談、小講座推動觀演互動

一段小插曲,催生出本屆演出季一段觀演互動的佳話。話劇《紀念碑》闊別多年後重返舞臺,十幾場演出座無虛席,“我們這個世界為什麼容不得美麗和高貴”等經典臺詞引起了觀眾強烈的共鳴,演出結束後,很多觀眾遲遲不肯離場,硬逼著劇組舉行了“演後談”。感受到觀眾的熱情,導演查明哲索性決定,今後《紀念碑》每場演出都安排“演後談”,讓主創人員和觀眾充分互動。這段插曲表現出觀眾渴望雙向藝術交流的需求。

而主辦方也沒有忽視這種需要,主動開設一些互動環節,從內容研討到藝術管理運營,演出季中的交流是多方位的。為推動中外藝術行業交流,演出季特邀德國柏林德意志劇院參演話劇《俄狄浦斯城》,而每場演出前30分鐘,德意志劇院都通過小講座和觀眾進行交流。此外,劇院首席戲劇構作兼副院長新力婭·安德斯和藝術運營總監米夏埃爾·德·維維還舉辦了講座,與同行分享德國演出季的策劃設計與運營經驗。

新面孔 讓嶄露頭角的年輕演員挑大梁

陳小朵,剛剛斬獲第二十六屆戲劇梅花獎的獨唱演員,此次已在大型歌舞劇《蘇武》中擔任女主角,同時,她還在歌劇《紅河谷》中飾演“女一號”藏族頭人女兒丹珠,成了演出季中的大忙人。

小朵的機遇並非個例。此次演出季,各個藝術院團都推出了一批青年演藝人員,充分給予他們展現才華的空間。中央芭蕾舞團為鼓勵青年人才創作,推出《芭蕾新人新作》專場。中國歌劇舞劇院的《孔子》、《蘇武》、《紅河谷》都採用公開競選角色的選拔方式,一批年輕有實力的演員脫穎而出。《大宅門》的女主角朱媛媛在劇中一人分飾3個性格鮮明的角色。

國家藝術院團在堅守傳統與勇於創新之間,嘗試將思想內容的當代性、藝術審美的本土性、創作視角的全球性、創作手法的創新性融為一體。2013年演出季,讓更多的人沉醉於藝術的殿堂。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