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演出

大劇院五台大戲慶5週年“開放日”成“藝術節”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12-14 14:42:15 | 文章來源: 北京晨報

大劇院五台大戲慶5週年“開放日”成“藝術節”

12月22日,國家大劇院將迎來五周歲生日。歌劇《羅恩格林》、《運河謠》,話劇《風雪夜歸人》,公眾開放日藝術節,舞美基地奠基……在昨天的大劇院五週年院慶新聞發佈會上,大劇院副院長、新聞發言人鄧一江透露:將“開放日”改稱為“藝術節”,是大劇院慶典五年來一次整體活動的升級。

每年大劇院歲末的壓軸之作幾乎都成為了當年最具轟動效應的重磅大戲。今年五周歲生日,國家大劇院同時拿出瓦格納經典歌劇《羅恩格林》和吳祖光經典戲劇《風雪夜歸人》,一“西”一“中”兩台大戲,讓12月的大劇院再次成為“焦點”。

12月初,大劇院盛邀國際著名導演強卡洛傾力打造的瓦格納經典歌劇《羅恩格林》,在它誕生162年後,首次亮相中國舞臺。《羅恩格林》不僅雲集眾多國際“大牌”瓦格納唱將,在呂嘉執棒下,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與合唱團的表現也堪稱“驚艷”。大劇院最新製作的話劇《風雪夜歸人》將於12月15日至24日與觀眾見面,在戲劇場連演十場。此次《風雪夜歸人》的主創主演團隊,集結了國內戲劇及影視界的頂尖陣容: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副院長、著名導演任鳴執導該劇,知名演員馮遠征、余少群、程莉莎、劉樺、梁丹妮、叢林聯袂主演。此外,民族歌劇《運河謠》也將在12月22日至28日三度開啟大幕。

與此同時,兩台精心策劃的音樂會也將是大劇院五週年院慶的“重頭戲”。12月24日、25日,一年一度的“世界歌劇經典音樂會”將如期而至。今年的兩場音樂會共匯集了戴玉強、孫秀葦、張立萍、袁晨野、幺紅等20位當紅歌唱家,屆時,他們將奉獻《魔笛》、《蝴蝶夫人》、《圖蘭朵》、《伊戈爾王》、《阿依達》等一系列經典歌劇中的著名咏嘆調。“歌劇Gala”落幕之後,鋼琴家郎朗也將在12月27日為大劇院五歲生日獻藝。

■聚焦開放日

一天裏“看盡”39場演出

自2008年開始,大劇院將每年的12月22日,也就是其正式開幕運營的日子定為“公眾開放日”,免費向公眾開放。鄧一江介紹,今年大劇院將“公眾開放日”改為“公眾開放日藝術節”,是整體活動的升級,從上午9點到下午5點,39場演出、20項藝術活動在一天裏集中展示。

整個劇院是舞臺

當天,大劇院準備了豐富多彩的節目,無論是在四大劇場、展廳,還是劇院制高點的花瓣廳,抑或是在行進的路程中,觀眾映入眼簾、回蕩耳畔的都是醇美的藝術體驗。

四大劇場上、下午各安排兩場演出,演出院團包括中國國家交響樂團、中國歌劇舞劇院、中國廣播電影樂團、中央民族樂團、中國武警文工團、國家京劇院、北京京劇院、北方崑曲劇院、國家大劇院音樂廳管弦樂團、國家大劇院合唱團等10多家藝術院團,還有大劇院歌劇《運河謠》、話劇《風雪夜歸人》片段演出。

而在大劇院公共空間,或有演員身著《阿依達》士兵服裝列隊展示,或有演員身著大劇院歌劇服裝進行巡遊表演。

小朋友們也有自己的舞臺,琵琶演奏家吳玉霞、歌劇藝術家丁毅、青年舞蹈藝術家王亞彬、京劇表演藝術家李宏圖,將攜手中國音樂學院附中、北京市一七一中學合唱團、北京舞蹈學院附中、中國戲曲學院附中,帶來青少年民樂、歌劇、舞蹈、戲曲演出。

所有觀眾是主體

在今年的藝術節中,觀眾不僅將感受500余名藝術家的精彩演出和貼心服務,還將發現藝術家們的別樣風采。花瓣廳的三場“丹青舞臺——演藝名人的翰墨之緣”跨界書畫筆會,姜昆、藍天野、濮存昕、鬱鈞劍等藝術家暫時放下“本行”,跨界展示其“琴棋書畫”的才藝。

西餐廳裏,趙汝蘅、陳佐湟、呂嘉、魏春榮、李宏圖、陳薩等藝術家將與大劇院特邀的100位觀眾共用“藝術家午餐”,暢談藝術。

在大劇院藝術資料中心,李光羲、葉佩英等藝術家與大劇院會員一起,同臺表演歌劇咏嘆調、鋼琴四手聯彈、戲曲聯唱、話劇片段。

院長説説心裏話

開放日這天,劇院還策劃了“藝術改變生活——國家大劇院院長面對面”系列活動。院長們首次與觀眾面對面交流,傾聽來自觀眾的聲音,聊聊家常話。“藝·境——國家大劇院院藏品展”、“回眸經典——國家大劇院原創與製作劇目展”、“精彩在這裡綻放——國家大劇院藝術成果展”、“聆聽的歷史——國家大劇院古典音樂頻道上線一週年特展”,四大藝術展覽隆重登場。

進門免費不免票

當天全媒體直播今年公眾開放日除了大劇院邀請的青少年學生、打工子弟等特殊群體,其他所有觀眾仍和往年一樣,實行“免費不免票,提前網路預訂”政策,國家大劇院官方網站將在12月17日至20日開通預訂通道,參觀票訂完即止。

此外,國家大劇院還通過舉辦北京國際芭蕾舞暨編舞比賽、“國家大劇院高級舞臺技術與管理培訓班”,啟動“國家大劇院院藏劇目”、“青年作曲家計劃”、“樂咏中國——世界作曲家譜寫中國”、歌劇角色試唱等活動,推動業界發展。

晨報首席記者 李澄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