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演出

國家大劇院舞蹈節圓滿落幕 平均上座率高達79%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11-26 10:35:12 | 文章來源: 北京日報

 舞蹈節劇目《春之祭》演出照

舞蹈節劇目《春之祭》演出照

11月23日晚,德國著名編舞大師約翰·諾伊梅爾的經典名作《小美人魚》在中國國家芭蕾舞團的演繹下,登上國家大劇院舞臺。該劇也是國家大劇院首屆舞蹈節的最後一台節目,標誌著歷時一個月,匯聚了13台節目、30場演出的舞蹈節正式落下帷幕。這30場演出平均上座率高達79%,其中,楊麗萍的《孔雀》上座率更是達到了104%。舞蹈節也讓長年奔波在世界各地的舞界奇才們,被牢牢“拴”在了北京。

作品:飆技藝飆創意飆眼光

眾多業內人士評論,大劇院舞蹈節以明確的主題“經典·創新”,以及作品上乘、多元、交融等特色證明,這是一個真正的“節”,而不是什麼都可以裝的筐。高品質的節目選擇,也必然帶來真刀真槍的比拼和競爭。演員們飆技藝,編導們飆創意,製作人們飆眼光和組織能力。

回顧舞蹈節的節目,不難發現同主題、同音樂素材在舞蹈節期間被不同的編導和舞者搬上舞臺,讓人們看到了舞蹈的豐富和多樣,更看到了舞蹈節拓寬觀眾視野的努力。著名作曲家阿爾沃·帕特的同一段音樂在沈偉的作品《天梯》與譚元元的現代舞名作《雨後》中,就呈現出完全不同的面貌。前者利用雕塑感極強的超慢舞蹈動作,讓這段音樂如同不眠不休的更漏,強烈表達出時間的存在感;而後者則利用舞者略帶東方羞澀的柔美動作,營造出纏綿低語的意境。

世界名著《茶花女》在舞蹈節期間,也先後被德國斯特加特芭蕾舞團和當今世界芭蕾舞壇“一姐”希薇·紀蓮演繹。前者用近兩個小時的大劇《茶花女》完整將這部名作搬上舞臺,後者僅用了半個小時的《瑪格麗特與阿芒》就把茶花女淒美的人生濃縮出來。“看過斯特加特的表演,再看希薇·紀蓮的版本,感覺節奏快到令人窒息。”有觀眾評論。

觀眾:大幕合上後掌聲仍不斷

11月21日晚21時10分,《穿越——三個女人的舞蹈》首場演出在觀眾熱烈的掌聲中謝幕,演員幾次鞠躬過後,大幕緩緩合上。可觀眾並沒有要走的意思,大家繼續留在座位上鼓掌,一分半後,手掌已經拍得又紅又熱,演員們再也難抵這如火的熱情,升起大幕,再次謝幕長達五分鐘。“我要感謝大劇院培養出這麼好的觀眾。”主演之一、華人芭蕾舞明星譚元元真誠地表達了自己的謝意。

“其實,《穿越——三個女人的舞蹈》這樣的演出風險是非常大的。”國家大劇院演出部部長李志祥事後承認,這臺節目是大劇院和曉星芭蕾藝術發展基金共同為大劇院舞蹈節製作的,雖然三位主演譚元元、許芳宜、阿什莉都是世界舞壇的大明星,但像這樣在一台節目中上演8個新作品和小作品的集萃式錶演,並不是通常觀眾期待的大舞團、大製作或大劇目,它更適合業內人士學習和觀摩。但就是這臺學術性較強的演出,也迎來眾多觀眾,票房更是超出了大劇院的預期。

“是舞蹈節讓我留在了北京。”著名舞蹈家和舞蹈編導趙明説。一個月來,他幾乎每個晚上都來大劇院看舞蹈。“不來不行。”趙明説他簡直上了癮。每天隨著上千名觀眾涌進大劇院的大門,看著身邊眾多普通觀眾拿著掏錢買來的票興奮地等待入場,他內心感到激動不已。“是舞蹈節告訴觀眾,舞蹈可以有這麼多豐富的形態,舞蹈原來是這個狀態,完全可以不用語言思維去理解。”

“你看了幾場?”每次在大劇院門口候場時,都會不斷聽到觀眾之間這樣問候。對於眾多舞迷來説,大劇院舞蹈節根本不涉及“看”與“不看”的問題,只涉及你看了幾場、錯過幾場的問題。

行家:每場演出都有人“闖”後臺

業內人士的收穫則不僅僅是藝術享受那麼表層。

“你們等等我,我要去後臺。”瑞士某大學講師夏依女士,在看了幾場舞蹈節的演出後,她決定發揮自己所長,介紹一些舞蹈節上出現的演員前往瑞士洛桑參加國際芭蕾舞比賽。沒想到,她和朋友們的談話被一旁《芭蕾》雜誌的主編聽到,這位主編正在籌劃前往洛桑採訪芭蕾比賽。兩個人就在劇場門口的走廊裏交換了名片聊了起來。

這樣的情景幾乎每場演出都會出現。11月20日晚,旅美舞蹈家沈偉的《春之祭·天梯》上演後,一位義大利演出商也闖到後臺找他,希望邀請他到義大利那波裏演出。

而中國著名舞蹈編導王舸,則把舞蹈節的演出當成了一堂又一堂公開課。“看舞蹈節看得我很累。”他調侃説,原因是每一場演出他都要在台下仔細揣摩編導的意圖,尤其是很多外國同行的作品,給他頗多啟發:“外國編導的作品更自由。不會限制時間長短,有話多説,無話少説。”國外舞團演員的整體實力也讓他非常欣賞:“群舞演員,每一個單挑出來,都跳得非常好。”

除了演出以外,舞蹈節還以多元的形式深入普通觀眾。八場公益活動走進博物館、學校,楊麗萍、沈培藝、王亞彬、雲門舞集2、中國國家芭蕾舞團、阿岱舞蹈團等先後參與其中,讓觀眾們零距離感受舞蹈、親近舞蹈。同期舉行的舞蹈論壇,也為業內人士搭建了交流平臺。論壇上,很多專家問:“舞蹈節明年還有嗎?”

大劇院相關負責人表示,明年11月前後,舞蹈節將再次上演。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