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演出

中德合創舞臺劇《界碑亭》 京劇跨界混搭歌劇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9-05 09:47:16 | 文章來源: 京華時報

由中德兩國藝術家合作推出的舞臺劇《界碑亭》將於當地時間9月8日,在德國勒沃庫森上演。編劇奎生稱,這臺演出將把西方巴洛克時期的歌劇同中國的京劇、崑曲相融合,是一台風格特別的跨界混搭演出。

舞臺劇《界碑亭》由德國作曲家貢德曼與中國戲曲教育家奎生共同創作,改編自德國劇作家克裏斯托夫·維利巴·格魯克的《中國女人》。《界碑亭》講述了兩位中國人“丁含香”“楊增壽”和四位歐洲人偶然在“界碑亭”相遇,閒話各自的藝術情趣,施展各自的才藝,雖然各不相同但互相吸引。該劇融合了中國京劇、崑曲和鮮明巴洛克風格的歌劇因素,將由來自國家京劇院的京劇演員李陽鳴、劉鵬飛等與來自德國的四位歌劇演員共同出演。

編劇奎生表示,“界碑亭”是個虛指的概念,是想表達中西兩種藝術形式跨國界相互交流的意思。奎生透露,為了能更好地展現中國傳統的戲曲文化,他特別把《林沖夜奔》《天女散花》兩齣摺子戲融入其中,“西方巴洛克時期的歌劇都很悲壯,而在中國戲曲中林沖是個悲劇式的英雄,兩者的風格更容易結合。另外,《林沖夜奔》和《天女散花》這兩齣摺子戲都是有歌有舞,很能表現京劇的本體美。”

該劇編劇兼作曲貢德曼先生曾于1992年隻身來到中國求學,並在中國戲曲學院留學一年,他根據安徒生童話改編的京劇《夜鶯》曾四次赴歐洲演出。對於新創作的《界碑亭》,他説:“巴洛克時期的歌劇還很年輕,可以説是歌劇的雛形,樂隊也很小,沒有激烈的矛盾衝突。而中國的戲曲同樣是一門古典藝術,兩者的融合會帶給觀眾古典的享受。”貢德曼透露,演出的整體形式將採用西方早期歌劇的樣式,但會根據中國京劇的特點進行調整。該劇在完成歐洲的演出後,將於10月9日、10日在北京梅蘭芳大劇院連演兩天。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