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演出

中文版《貓》完成預演 行全國巡演年底進京進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8-13 15:14:41 | 文章來源: 北青網

中文版《貓》完成預演 行全國巡演年底進京進

中文版音樂劇《貓》在上海大寧劇院完成了最後的預演,將於8月17日正式在上海大劇院亮相。在上海完成首輪演出後,中文版《貓》將在全國巡演,並於12月21日來到北京演出一個半月。記者日前前往上海感受這只中國《貓》,大寧劇院被裝飾成一個垃圾場,十幾隻“貓”就在這裡爬來爬去,一旦音樂響起,“貓”們就會立即精神起來,唱著跳著衝到臺前,講述他們自己的生活。據劇組工作人員介紹説:“雖然這些演員們已經很努力了,在表演上也力求達到導演喬安·羅賓遜的要求,但這部戲的表演太難,喬安又是一個要求苛刻的導演。演員們很難達到她的標準,所以逼得導演天天‘撞墻’。”雖然話有些誇張,但看得出導演的敬業與這部戲的難度,畢竟這些天演員不是扮演普通的人,而是要成為一隻貓。

在預演中記者發現,與前一齣戲《媽媽咪呀》相比,音樂劇《貓》更多的是歌舞呈現,邊唱邊跳的成分居多。演員在舞臺上必須保持貓的體態和動作,這對於中國年輕演員來説實屬不易,要讓他們連續一二百場保持最好的狀態,不僅對他們的演技是一個考驗,在體力和耐力上也需要很好的儲備。從預演的表現看,演員雖然能夠把現場的氛圍調動起來,但在高水準的保持和完全投入上,還是有些欠缺,對演唱風格的把握還缺少流暢和自信的狀態。這也許是沒有達到導演要求的原因之一,因為對於這樣兩個小時又唱又跳的演出,中國音樂劇的年輕演員還是第一次接觸。

用中文演出音樂劇經典,“描紅”是第一步,描得像不像需要觀眾來檢驗。記者發現,在“描紅”的過程中,準確把握作品的風格是關鍵。劇中歌曲《回憶》是觀眾最為熟悉的,轉換成中文後,要怎樣表現才能讓中國觀眾聽得入耳?《貓》中的搖滾貓是在原版演出中最為出彩的,中文版怎樣讓他不僅形似更要有搖滾的內心節奏?雖然在預演中,演員為觀眾展現了自己最好的狀態,但由於《貓》是觀眾最熟知的作品之一,原版演出也曾經來過中國,觀眾免不了要做個對比。於是,如何保持一定的水準,如何讓觀眾接受唱中文的貓,有待演員們在實踐中去磨合、去完善。而導演著急“撞墻”這也不奇怪,因為這樣的演出是中國音樂劇演員第一次經歷。這倒也給中國音樂劇一個警示,培養什麼樣的音樂劇人才?怎樣培養音樂劇人才才能適應正常的音樂劇演出運作?這個問題這回真的擺在音樂劇教育者們的面前。

中文版《貓》的負責人田元告訴記者:“我們還有一週的調整和準備時間,還有上海和外地的演出鍛鍊,相信到了北京,這一版本的《貓》將會帶給北京觀眾最精彩的演繹,現在每一天演員們都在努力,每一天都有新的變化,相信這一關能夠闖過。”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