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演出

國家大劇院週末音樂會樹公益文化品牌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6-20 13:31:51 | 文章來源: 京華時報

陳康明(右)在指揮。

在國家大劇院,每個週日上午10:30,都會有近兩千名聽眾同赴一個與音樂的約會。自從2008年1月13日“週末音樂會”啟動以來,它已接納了超過40萬名觀眾。而它也作為一個日漸成熟的公益性文化品牌,紮根在老百姓心中。上週日,本報記者專訪了該活動的負責人和參與者,他們講述了這一活動4年多來的歷程。

商演水準氣氛活躍

“《卡門》的作者比才37歲就去世了,他一生從未到過西班牙,但是寫的曲子卻非常符合西班牙的風情。”“原作一男一女兩個角色,但劇作家進行改編,把男的留下來,留了他一條命……”6月17日上午的國家大劇院音樂廳中,新加坡籍指揮家陳康明站在舞台中央,為即將演奏的曲目做著講解。台下觀眾聽得津津有味,甚至有人做起了筆記。

自從2010年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成立之後,陳康明就成了“週末音樂會”的常客,前前後後參與了十幾場演出。陳康明坦率地説:“從演出的角度來看,這種公益性的演出和商演完全沒區別。我知道樂團很多樂手都喜歡在‘週末音樂會’演出,因為觀眾甚至比看一般的商演還熱情。我們在現場都會進行講解,努力跟觀眾打成一片,把他們拉得更近。他們也更投入,相應的,我們會演得更好,因為互動的氛圍非常重要。”

陳康明説,在做“週末音樂會”時,考慮到觀眾的年齡和知識背景有所差異,那些音樂上的專業詞彙都會用通俗的話來表達。“因為時間上很有限。其實最主要的目的是讓他們産生興趣,回家就能夠上網去查。”

演講結合賞析並重

週末音樂會項目負責人方禮君介紹,“我們賞析並重,跟商演最大區別就是重視知識的傳導。這樣更能普及古典音樂。”

談到活動的創立,方禮君説,“週末音樂會”最初源於大劇院院長陳平一直以來想要提高國內交響樂推廣普及水準的想法,“以此為契機,大劇院與中國國家交響樂團等國內七大院團進行接洽和交流,最終確定演出為主、知識介紹為輔的形式。”同時,這個活動還吸取了國際一流劇院進行藝術普及的經驗,形成了“演講結合、賞析並重”的特色,目的就是從不同觀賞角度讓百姓更系統認識、更深入了解高雅藝術。

曲目選擇短小精悍

17日的“週末音樂會”主題是“歌劇魅影——經典歌劇作品音樂會”,一共演奏了6首,每首不超過10分鐘。曲目皆為觀眾比較熟悉但可能叫不上名字的著名歌劇選段。

方禮君説,在曲目選擇上,“週末音樂會”一直堅持普及性質,“我們的這些觀眾可能熱愛音樂但是不夠專業,因此不能選那種特別大而深奧的作品。一支10分鐘左右、好聽的、他們可能比較熟悉的作品,能起到一個領人進門的作用。我們會跟樂團商量可以選哪一些曲目,樂團會再根據他們的排練情況一起來做這個選擇”。方禮君還解釋,為避免相同的演奏形式造成審美疲勞,“我們穿插著來,還會定期做調查問卷,考量觀眾群,比如他們喜歡什麼形式的音樂,然後根據結果進行曲目的更換。”最新的調查顯示,目前觀眾最喜歡的還是交響樂和合唱兩種形式。

現在,參與“週末音樂會”的中外院團已近50家,著名指揮家也達到38位,陳佐湟、李心草、張藝、胡咏言、譚利華、俞峰等都是週末音樂會的常客。內容也越來越豐富,從最初的交響樂發展到如今涵蓋交響樂、民樂、歌劇、芭蕾舞音樂、管樂、合唱、室內樂等形式及內容豐富的音樂大平臺。而這其中的大部分表演者都是純公益的,並不計較報酬,就如陳康明所説,作為音樂家,他們內心也有把古典音樂推及普通百姓的強烈願望,“因為我們都受音樂感染,把感染力發揮出去”。

觀眾成長令人欣慰

這樣一場高水準的音樂會,許多人都以為它的票價很高。其實,“週末音樂會”只有兩個等級的票價:大劇院會員10元錢,非會員40元。“音樂廳共有1859個座位,即使坐滿,照這個票價,一場收入也就三四萬元,都不足以支付樂團的酬勞,因此劇院投入非常多的人力、物力。”方禮君説,因為後來有了企業贊助,“週末音樂會”的運轉倒還能維持,不曾出現入不敷出的情況。同時,國家大劇院每年拿出2000萬元左右做公益,把許多平時商演賺到的錢投在公益項目上,而“週末音樂會”就是所有公益活動中投入最多的一個。

4年多下來,“週末音樂會”歷經了200多場演出。方禮君説,其實最讓工作人員們欣慰的,還是觀眾們的成長。“剛開始,號召力真的不行,而且許多觀眾在觀看禮儀方面也不太懂。

演出時有人打電話、高聲説話、亂走動,還有人看高興了就鼓掌,不管是不是會干擾演奏者。”為此,大劇院堅持每場演出免費發放1500份環保節目單,上面特地印有觀演禮儀,從最細微處培養觀眾的音樂素養。“到今天,這樣的單頁已印發30萬份。現在觀眾們的禮儀都非常到位了,而且老觀眾會帶動新觀眾,形成一個良好的氛圍。”

本報記者聶寬冕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