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演出

國家大劇院迎來第200場公益性“週末音樂會”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5-21 10:43:09 | 文章來源: 搜狐娛樂

國家大劇院迎來第200場公益性“週末音樂會”

國家大劇院迎來第200場公益性“週末音樂會”

“我們曾經走遍半個世界,如果必要就再出征。戰士們出發!出發!出發!”5月20日上午10點半,國家大劇院音樂廳,中國武警男聲合唱團雄壯激昂。這是國家大劇院每週日舉辦的“週末音樂會”現場,但是今天有著另一份特殊意義——“週末音樂會”迎來了她的第200場演出,第40萬觀眾。對於一個日漸成熟的公益性文化品牌,這確實是一個值得“再出發”的紀念日。

超強陣容網路直播

第200場音樂會線上線下同分享

當近50人的武警文工團交響樂團和80人的武警男聲合唱團成員身著軍裝亮相音樂廳舞臺,第一次來聽“週末音樂會”的張大姐就連説好幾個“太值了,這完全就是商業演出的陣容嘛”,這讓挨著她坐的王大姐忍不住提醒她“週末音樂會場場都這樣,大團、大指揮、好曲子,一會兒你更驚喜。”

王大姐話音剛落,中國武警男聲合唱團和中國武警交響樂團就在著名指揮鄭健執棒下,帶來了《憶秦娥·婁山關》《打靶歸來》《我為偉大祖國站崗》《藍色多瑙河》《伏爾加船夫曲》等十幾首中外經典合唱及交響作品。中國武警男聲合唱團極具魅力,淳厚豐潤的音色時而高亢恢弘時而溫柔細膩,加上諸多曲目觀眾都耳熟能詳,好幾首歌都成為全場大合唱。

演出過程中,更有專門講解人員為觀眾深入淺出地層層剖析樂理知識,講述曲目背後的創作故事。觀眾們也是全身心投入,不少人還拿著紙筆進行記錄。

據悉,本場音樂會通過國家大劇院官方網站進行同步直播,數萬網民與音樂會現場的觀眾一起,享受著音樂的美好。

高水準演講結合

大劇院的“藝術約定”

“作為國家級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大劇院在文化惠民、藝術普及上有著義不容辭的責任,”在國家大劇院副院長、新聞發言人鄧一江眼裏,“週末音樂會”同“經典藝術講堂”、“走進唱片裏的世界”、“青少年藝術周”、“春華秋實——藝術院校舞臺藝術精品表演周”等一系列大劇院藝術普及品牌欄目一樣,是國家大劇院和所有藝術愛好者、所有中外觀眾、所有百姓的美麗約定。

自2008年1月13日“週末音樂會”正式啟動以來,每週日上午10:30,2000多名觀眾都會在國家大劇院音樂廳,與音樂相約。而這個約定意味著一流的音樂院團、經典的音樂作品、精彩的專家講解,還有活躍的現場互動。

而回想4年前,“週末音樂會”的起步歸於國家大劇院和國內眾多院團的“文化自覺”——週末音樂會最初源於大劇院陳平院長一直以來想要提高國內交響樂推廣普及水準的想法,以此為契機,大劇院與中國國家交響樂團、北京交響樂團、中央歌劇院交響樂團、中國國家芭蕾舞團交響樂團、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中央音樂學院中國青年交響樂團、EOS樂團-中央音樂學院樂隊等國內七大院團進行廣泛接洽,充分交流,最終確定演出為主、知識介紹為輔的形式。為此大劇院專門劃出每週日上午音樂廳的演出檔期,以打造一個穩定的音樂普及推廣品牌為目的進行運作。這一理念也得到了大劇院戰略合作夥伴梅賽德斯-賓士公司的大力支援和贊助,眾多演出院團只收取象徵性的酬勞。國家大劇院也吸取國際一流劇院進行藝術普及的經驗,形成了“演講結合、賞析並重”的特色,每場演出都設專人講解,這個講解員有指揮、演奏家,也有專家、學者甚至著名主持人,目的就是從不同的觀賞角度讓百姓更系統認識、更深入了解高雅藝術。

如今,1589個日夜過去,“週末音樂會”定期、系統地一週周演出下來,不知不覺已經200場,除了這個品牌越來越響亮,還有越來越多國際國內一流院團的參與。現在,參與週末音樂會的中外院團已近50家,包括羅馬交響樂團、洛杉磯四重奏、中國國家交響樂團、中央歌劇院交響樂團等;著名指揮家也達到38位,陳佐湟、李心草、張藝、胡咏言、譚利華、俞峰等等都是週末音樂會的常客;獨奏、獨唱等藝術家也鼎力加盟,包括朱亦兵、幺紅、周廣仁、鮑蕙蕎、李飚、李傳韻、宋飛等。

與此同時,“週末音樂會”的內容也越來越豐富,從最初的交響樂發展到如今涵蓋交響樂、民樂、歌劇、芭蕾舞音樂、管樂、合唱、室內樂、打擊樂、影視音樂等形式及內容豐富的音樂大平臺。四年來,週末音樂會演出作品達到1082首,作曲家達到171位。“四年來,每一場演出的曲目我們都努力做到不重復,在演出形式上也不斷創新。” 週末音樂會項目負責人方禮君説,自己統計這幾個數字時也被嚇到了,“週末音樂會無論從曲目還是樂團、指揮,都經過精心策劃和選擇,每次跟院團一起商量曲目都會商量很久,想不到這些天下來,竟然這麼豐富了。”

重公益低票價

“藝術改變生活”讓百姓受惠

從一開始,“週末音樂會”便有著自己鮮明的公益烙印。40元的市場價、10元的會員價,讓不少百姓大呼“親民”,這也成就了一個奇跡——四年來,“週末音樂會”上座率基本都保持在95%以上,每場2000名、總共400000萬的觀眾總人數也讓不少人驚訝。

“國家大劇院對於觀眾來説是高級音樂享受的場所。‘週末音樂會’很通俗,它的形式易於老百姓接受,它低價位的票價更是拉近了老百姓與高雅藝術的距離。國家大劇院能夠堅持做‘週末音樂會’到如今的第200場,真的是很不容易,非常值得肯定!” 中國廣播民族樂團指揮張列多次參加週末音樂會,得知其200場,興奮之情也溢於言表。

胡咏言是參加“週末音樂會”最多的指揮之一,他不僅曾邀請小觀眾上臺一起指揮、讓全場觀眾一起學唱《黃河》,還曾邀請自己多位藝術圈好友免費參加演出。在他看來,週末音樂會現在已經培養了一批喜愛音樂的觀眾群、並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品牌,成為了藝術文化的一種風尚,也成為了北京文化生活中的一景,“我多次看到觀眾做筆記,音樂會後他們也喜歡跟我們交流。可以説,‘週末音樂會’擁有全國最好的觀眾,他們是真正對音樂感興趣並熱愛音樂的一群人。”

據國家大劇院藝術教育部部長王大羽介紹,大劇院堅持定期邀請音樂教師、殘障人士、外來務工人員、遠郊區縣兒童及各區縣中小學生等不同群體免費觀演,努力推動高雅藝術的普及和觀眾的培養。針對大學生這個相對集中而年輕的群體,特別策劃了“走進大劇院,走近高雅藝術——首都大學生高雅藝術體驗”活動,邀請了數萬大學生,走進劇院,走近高雅藝術,親身參與藝術普及活動。

週末音樂會還堅持每場演出免費發放1500份環保節目單頁,除了演出樂團介紹、曲目明細之外還印有觀演禮儀和一些音樂小常識,從最細微的地方著手培養觀眾的音樂素養。到今天,這樣的單頁已經印發了30萬份。

獨奏家加盟專題電視節目

2012年“週末音樂會”更精彩

“週末音樂會”不斷創新,2012年除了全年50場音樂會分為“經典交響音樂賞析”、“精彩歌劇藝術賞析”、“中外合唱作品賞析”、“傳統民族音樂賞析”四大內容,最大的亮點就是今年更多獨奏家的加盟,以及專題電視節目的播出。

寧峰,著名小提琴家,4月29日幾乎零酬勞參與週末音樂會,“我對週末音樂會早有耳聞,所以接到大劇院邀請很爽快就來了。古典音樂包含了多種音樂風格,涵蓋了不同流派的作曲家,因此需要做推廣,週末音樂會則是很好的形式,它現在已經具備了很大的認知度,且與觀眾的交流都是直接的、具體的。”

著名小提琴家文薇,為了週末音樂會特地從成都飛到北京。和她一樣的,還有著名鋼琴家陳潔,她是特別從上海飛到北京。文薇感嘆道:“國家大劇院是一個非常好的平臺,受到全國的關注,能夠將大家帶動起來。‘週末音樂會’這個形式特別好,我也是它的受益者。”陳潔也説:“對於古典音樂的推廣,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國家大劇院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好的平臺,而‘週末音樂會’便是誕生於這個平臺的不可多得的推廣古典音樂的好的實踐。”

此外,今年國家大劇院也和北京電視臺合作推出《古典也流行——國家大劇院週末音樂會》欄目,該欄目每週日上午10:00-10:45在北京電視臺文藝頻道播出,欄目不僅有每期週末音樂會的精彩演出,還會探尋臺前幕後,系統生動講解音樂知識。自1月7日首播,如今已經播出18期。電視播出與不定期的網路直播一起,成為國家大劇院與大眾媒體一道,合力進行藝術普及教育的又一創新實踐。

在接下來的半年裏,“週末音樂會”將獻上更多精彩的演出,僅5月底到6月,就有中國廣播電影交響樂團、中國東方演藝集團東方民樂團、香港浸會大學室樂合唱團、國家大劇院音樂廳管弦樂團、中國音樂學院華夏民族樂團獻藝,著名二胡演奏家周維也將參與其中。

附:近期週末音樂會排期

那些回憶,那些歡樂——大螢幕視聽交響音樂會

演奏:中國廣播電影交響樂團

指揮:范燾

時間:2012年5月27日(週日) 10:30

地點:國家大劇院·音樂廳

東方世紀行——大型世界風情音樂會

演奏:中國東方演藝集團東方民樂團

二胡、主持:周維

時間:2012年6月3日(週日) 10:30

地點:國家大劇院·音樂廳

中外合唱新聲——世界合唱博覽音樂會

演唱:香港浸會大學室內合唱團

指揮:文盛伯

時間:2012年6月10日(週日) 10:30

地點:國家大劇院·音樂廳

歌劇魅影——經典歌劇作品音樂會

演奏:國家大劇院音樂廳管弦樂團

指揮:陳康明

時間:2012年6月17日(週日) 10:30

地點:國家大劇院·音樂廳

國樂神韻——民族管弦樂音樂會

演奏:華夏民族樂團

指揮:關乃忠

時間:2012年6月24日(週日)10:30

地點:國家大劇院·音樂廳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