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演出

田沁鑫演出季“四台大戲” 南腔北調風格炯異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3-15 14:40:06 | 文章來源: 天天新報

《紅玫瑰與白玫瑰》

《紅玫瑰與白玫瑰》

一部改編自張愛玲的知名小説,細膩華美中透出的是濃濃老上海的懷舊味;而另一部則是老舍名著的再演繹,那爽脆的京片子將展現老北京衚同特有的風貌……由國家話劇院新銳導演田沁鑫操刀,改編自以上兩部名作的同名話劇《紅玫瑰與白玫瑰》、《四世同堂》將分別於4月10、11日以及4月13至15日華麗登場。這“南腔”+“北調”的組合是上海大劇院“發現最美——國家級精品劇目在上海”系列的又一亮點。此外,同屬於“田沁鑫戲劇演出季”的癲狂喜劇《大家都有病》將於3月28日在藝海劇院上演,而壓軸大戲《風華絕代》則邀得影后劉曉慶加盟,將展現奇女子賽金花的萬種風情。四台風格迥異的大戲將“千戲千面一戲一格”的特色展現田沁鑫的獨特視角和不凡實力。

演繹張愛玲筆下的上海情調

■《紅玫瑰與白玫瑰》

演繹張愛玲筆下的上海情調

談及張愛玲的《紅玫瑰與白玫瑰》,腦中立刻顯現想必一定是其描兩朵玫瑰之於男人的“蚊子血與白月光” “硃砂痣與飯黏子”的精妙比喻及敘述,張愛玲生前所留下的文字以及生活,被看作是老上海那個慵懶的年代裏所發生的愛情的經典詮釋。她的文字以其強大生命力,至今依舊請牽著一代又一代人的心弦,影響著現代人的愛情觀和生活。1994年香港導演關錦鵬將其改編成了電影,並掀起一股“玫瑰浪潮”,由此開始,諸多導演將張愛玲的作品陸續搬上大螢幕或戲劇舞臺。

2007年,田沁鑫將張愛玲這一愛情經典小説呈現于舞臺,因其新穎、立體、幽默的改編方式大獲成功,08年的全國巡演更是繼關錦鵬電影之後,再度掀起各地“玫瑰熱潮”。對於這部文學改編的話劇作品,田沁鑫表示,張愛玲作品足夠聰慧,無須要顛覆,從導演技術上,可以做大的嘗試和結構改變。田沁鑫以 “分隔時空”、“一角兩人”的佟振保及“紅白玫瑰”等手法打破故事結構,巧妙傳承“愛情”衣缽,其中辛柏青、高虎共同飾演的“海歸男”佟振保,一面天真一面世故,在用透明玻璃長廊一分為二的舞臺時空中自由穿梭,時遊走于現實,時沉迷于回憶,使“為情慾而分裂”的男人成長形象躍然于舞臺,令觀眾深有共鳴。田沁鑫版《紅玫瑰與白玫瑰》以其別出心裁的改編,既大膽突破了原作的結構,又保留著張氏的精神,鮮活的人物表演使得文字立體起來,也令張愛玲的愛情文藝腔在舞臺上煥發出青春俏皮。因此這個作品也獲得了“田沁鑫的舞臺,讓張愛玲的文字走得更遠”的評價。

如今話劇《紅玫瑰與白玫瑰》經過四年多的磨合沉澱,演技不俗的“金馬影后”秦海璐及著名演員辛柏青等的表演已是行雲流水。對於演員實力要求極高的田沁鑫,年輕並且極具演藝才華的秦海璐是其心目中該劇靈魂人物“紅玫瑰”的不二人選,而國話演員們精湛細膩的演繹和華麗復古的扮相也成為此次演出的看點之一。

濃郁北京風味展現“家國情”

■《四世同堂》

濃郁北京風味展現“家國情”

問世已60餘年的《四世同堂》被老舍自稱為“從事寫作以來最長的、可能也是最好的一本書。”這被譽為“值得每一代中國人閱讀的文學經典小説”的原著,三部曲猶如一幅老北京風俗畫卷,既生動反映了戰爭時期眾生面貌,更飽含了對北平古都淪陷的豐富情感,成為老舍作品中觀眾認知度和情感最深切的作品。該劇曾兩度被改編成電視劇,並由中國國家話劇院著名導演田沁鑫首度將其搬上話劇舞臺,並率諸多頂級藝術家操刀製作,老舍先生的長女舒濟和長子舒乙擔任文學顧問,“北大醉俠”孔慶東、知名學者韓毓海等擔任學術顧問。

從小在北京長大、有一半滿族血統、和老舍先生都是正紅旗的田沁鑫,稱自己與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有著不解之緣,“將85萬字的原著壓縮成兩三萬字的劇本,一開始對我來説簡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頂著壓力走到現在,是因為我和老舍先生一樣,對北京有著深厚的感情,想讓觀眾從戲中感受熟悉又陌生的‘老北京特有的衚同風情及其百姓的精神特質’,從骨子裏不自覺地接上傳統文化的根脈,讓華人觀眾通過該劇看到1949年之前中國人的’家國情’。”

改編老捨得《四世同堂》,田沁鑫在兼顧原著的文學性和話劇的特有表現形式時,融入了新技術,在封閉式的舞臺上完美呈現一幅流動的衚同風情畫, 並運用現實主義的手法把半個多世紀前的北京四九城的衚同全貌以嶄新的方式呈現在舞臺上。舞臺是透視效果的,如一幅流動的風景畫,形式上運用了很多新的嘗試,但內容仍是傳統的。田沁鑫説:“我對衚同有很深的感情,我會在舞臺上盡可能恢復歷史原貌。”

此次演出的主演辛柏青、秦海璐等國話優秀演員,將從上海十里洋場那個慵懶年代的嬌艷“玫瑰”,轉換成京味十足、氣勢恢宏的《四世同堂》。黃磊、周傑也已確定加入此次演出,雷恪生、朱媛媛、陶虹、陳明昊也有望加盟。

“奔六”劉曉慶挑戰“賽金花”

■《風華絕代》

“奔六”劉曉慶挑戰“賽金花”

自《金大班的最後一夜》轟動上演後,時隔七年,已然“奔六”的劉曉慶又要登臺挑戰一代傳奇女子賽金花。雖説在中國影視圈摸爬滾打大半輩子,可謂是老資格的一線女星,但劉曉慶再登戲劇舞臺仍以新人姿態亮相。此前,在北京召開發佈會時,劉曉慶就言道:“《金大班的最後一夜》是舞臺劇,《阿房宮賦》是歌舞劇,演純粹的話劇,我這還是第一次,還要仰仗田導,她是我的信心。”見慣了大世面的劉曉慶,格外謙遜地説,“我剛剛進組,看了天津人藝演員排演的第一、二幕,感覺非常震撼。我一定要打起十二分精神來演出,才能和他們媲美。”

其實,劉曉慶與賽金花頗有些淵源,此前許多影視導演都曾想請她來演這個角色。比如《火燒圓明園》的導演李翰祥當初打算將這段故事搬上大銀幕時,第一個想到的主角人選就是劉曉慶。不過因為種種原因,這些計劃一直未能實現。劉曉慶説,自己也非常願意飾演這個傳奇色彩濃厚的女子,因此當《風華絕代》劇組找到府時,她毫不猶豫地一口答應下來。説起自己的表演技巧,劉曉慶表示自己的創作方法向來比較“死板”:“必須多做功課多看書,才敢演戲。比如演賽金花,我不僅要理解賽金花,還要了解她的背景,就連她的父母是幹什麼的都得知道,和我演對手戲的演員,他們的角色背景我也得了解。”

有劉曉慶這樣的大腕兒助陣,田沁鑫自然心裏有底:“曉慶老師很有‘角兒’的范兒,會給這部戲增加很多表演技術上的亮點,這個賽金花是屬於劉曉慶的賽金花。”談到該劇內容時,田沁鑫特意強調,《風華絕代》這是一個傳奇劇,既尊重歷史,在創作中又有一定的自由度,觀眾不必將角色一一對號入座。有了導演的充分信任,劉曉慶也暗暗立下軍令狀“要演滿100場!”劉曉慶笑説:“我是一個很好合作的演員,也會非常守時,對於排練我會聽從導演的任何安排。我充分相信導演的能力,她一定能讓這部劇目非常精彩。”

漫畫式“魔幻劇”揭露人性

■《大家都有病》

漫畫式“魔幻劇”揭露人性

《大家都有病》根據朱德庸同名漫畫改編,魔幻意味濃厚,講述了極品失敗男馬尼(英文中“金錢money”的音譯)被人誤殺後,進入死神世界。由於是死神的第一百萬個“顧客”,他獲得了“死神”頒發的大獎重返人間,三天時間裏在窮人區、富人區和屬於他自己的中間區穿梭,在選擇中找尋屬於自己的角落。和馬尼一樣,劇中角色名字如安全帽、心理、對不起、痊癒等,均有鮮明的指向性。他們所處的世界,按朱德庸的話説,是個“一個一半的人以正確的方法做錯誤的事情,一半的人以錯誤的方法做正確的事情的世界。”

田沁鑫全新創作的故事中,巧妙插入的朱德庸富有哲理的語言,對這些人群身上的種種都市病做了一針見血的診斷。在魔幻和風格化的背後,田沁鑫對於現代人在紛繁世界中的寂寞與失落依然感同身受,一如既往地為他們掬一把同情淚。田沁鑫説:“做這部舞臺劇,並不是説我就成了大夫,能幫大家看病問診,只不過希望大家看完戲後會有一點點思索,調整一下自己不好的狀態。”朱德庸漫畫中的各種金句都被巧妙地嵌入劇中。“我們活在這個世界上,卻每天在跟這個世界戰鬥。”、“哄抬房價、日進鬥金的人以後會下地獄,剝削他人、獲利致富的人以後會下地獄——本分做事,老實賺錢的人,現在就在地獄。”類似這樣富含哲理的語句,都讓觀看的觀眾在看完喜劇之後心有慼慼焉。

田沁鑫近些年一直在探索多媒體技術在舞臺的運用,從《電影之歌(2010)》、《紅玫瑰與白玫瑰(時尚版)》、《四世同堂》,每次都不一樣,這次也是一次新的探索和延續。多媒體運用與抽象的樓盤舞臺巧妙結合,分割的背景讓多媒體隨時配合演員表演達到時空挪移的效果。田沁鑫導演透露,隨著劇情發展,演員不斷將更多的微縮樓盤搬上舞臺,是為了表現城市的擁堵和日新月異。在北京的首演中,由於新戲磨合等多種問題多媒體部分出現了一些技術問題,需要再調整,預計在上海的演出效果要比北京看到的更精彩。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