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演出

《戰馬》:禮讚人性的田園詩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2-29 17:21:24 | 文章來源: 搜狐娛樂

   [提要] 《戰馬》是斯皮爾伯格繼《辛德勒的名單》與《拯救大兵瑞恩》後,傾力打造的“史詩戰爭三部曲”終結篇。講述了一個男孩與一匹馬之間非同尋常的友誼,他們被分離的命運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又重新交織在一起。該片于2月28日內地公映。

戰馬迴圈預告片

斯皮爾伯格是電影界的老男孩,他手下的電影題材多變,類型不一,同時,他執導的影片也多帶孩童天真的眼光。這也難怪,他喜歡漫畫《丁丁曆險記》並把它拍出來,並且還要繼續拍下去。

電影是造夢的東西,斯皮爾伯格給人的夢總是美好的,也最能貼合大眾。這次的《戰馬》,故事溫暖醇正,老少咸宜。斯皮爾伯這個老男孩,仍一如既往地對男女之間的愛情不感興趣,在《戰馬》中出現的是戰爭、田園、勇敢、友愛和親情,卻難見愛情的一席之地。因此可以説,這部電影是有大愛的,不沉溺于男人和女人的卿卿我我的小愛中。同樣是戰爭題材的電影,《戰馬》通過一匹馬折射出無處不在的人性友愛的光輝,《英國病人》和《珍珠港》則在紛飛的戰火中兇猛地加入愛情攻艱戰,後兩者中出現的所謂的愛情看起來似乎不乏深情,但説到底不過是爭風吃醋,跟《戰馬》比起來,只能落得空洞和矯情。

之前,“戰馬”和其他動物擔當主要角色的國內戰爭影片不乏其例,但那些電影中的戰馬不過是一個高級的活著的道具,有著很大的獵奇意味,所表現的不過是戰馬如何本領不凡,在戰場上縱橫馳騁,拯救他的主人于千鈞一髮之時,並出色地完成任務。那些電影所作的,多是些表面文章,能像斯皮爾伯格這樣打通內在關節,將一匹馬有機地溶入電影的敘事、連接起幾個角色人物的情感並最終上升到人性的高度上,實在極少見。

《戰馬》對戰爭的反抗是不言自明的,它放棄了之前電影角色善惡的界定,並不對人類下判斷,一切由片中那匹名叫“喬伊”的戰馬來襯托,這比起導演先前的《辛德勒的名單》,可以看作為一個進步。當戰爭的敵對雙方幾乎個個都對喬伊表現出不分彼此的好意,人性的美好在此暗地浮動,而戰爭的罪惡本質則頓時暴露無遺。

可以説,喬伊代表著影片的暖意和新意,這要歸功於電影同名小説的作者麥克-波洛格,這個英國著名的兒童作家向來很有紳士風度,其作品一直是溫情又純情,並且常拿人與動物的關係來觀照人類和社會,最新的小説《奔向荒野》,就是以印尼海嘯為背景的一個小孩在一頭大象的陪伴下勇敢地成長的故事。

《戰馬》的開頭和結尾都是鄉野田園的鏡頭,整個電影就是一部反戰並對人性進行禮讚的田園詩。只是田園詩雖美,但過於緩慢的節奏恐怕會讓一早就被緊張刺激和搞笑耍貧的電影吊起胃口的觀眾覺得不適應。為了成全影片的思想高度及導演那美好的人性向善的願望,片中的英國男孩、法國女孩和德國馬伕等多個角色的設置都起到了有效的作用,但同時也犧牲了一些故事的好看度。戰馬喬伊先後走近這些角色並最終回到原先的主人英國男孩的身邊,這多少有點傳奇的色彩,但在情節上的推進上則顯得緩慢,導演沒有運用過多戲劇化的東西,手法一直很平實,也沒有突出善惡正邪的較量,少了些忽起忽落和步步推進的緊張感,再加上喬伊的遭遇越來越悲慘,不免讓人提不起精神來。至於不時出現的戰爭場面,並非為了製造血肉橫飛的刺激,也不是為了展示戰術的攻防配合,人們見到更多的還是滿地泥濘和硝煙瀰漫。看得出,斯皮爾伯格知道收斂,他想要的是接近真實的戰爭環境,以此來貼近故事和角色,而不是玩脫離內容的花活。

同《辛德勒的名單》和《拯救大兵瑞恩》相比較,《戰馬》的敘事看上去平淡了很多,實際上也是藝術上的固守,戰馬喬伊和外星人ET,簡直是異曲同工。影片走的是以情取勝的路線,觀眾喜歡和習慣了的戲劇性的衝突倒放到了其次。電影中間的不少段落,都是對觀眾耐心的考驗,好在臨近結尾時,困在鐵絲網中的喬伊在敵對兩方士兵的幫助下脫身而起,影片於是從略帶灰色的調子中一躍而出,轉入夕陽般的溫暖之中。這樣的點睛之筆,壓在影片的最後,倒有像春風撲面而來的提神效果。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