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演出

音樂劇《巴黎聖母院》高空特技亮相上海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12-05 16:04:59 | 文章來源: 上海青年報

《巴黎聖母院》讓觀眾如癡如醉

《巴黎聖母院》讓觀眾如癡如醉

“這個故事發生於美麗的巴黎,時值1482年,敘述愛與慾望的故事……”作為上海文化廣場年末巨獻,音樂劇《巴黎聖母院》昨晚登陸文化廣場,開始其在上海的24場演出。

與其他音樂劇不同,《巴黎聖母院》的舞蹈與歌唱是分離的,舞者負責舞蹈,歌者負責歌唱,但在音樂聲中配合默契。不少觀眾表示,演出讓人在歌聲和舞蹈中感受到文學經典與舞臺藝術結合的雙重魅力,不愧被譽為“最好聽、最好看”的原汁原味的法國音樂劇。

最好聽加西莫多唱得“驚魂”

昨晚,劇目一開場,呈現在觀眾面前是一堵由幾十塊拼板拼成的大墻,加上刻有浮雕的擎天大柱屹立,一氣呵成地組成了巴黎聖母院的整體輪廓。從《大教堂時代》作為開篇之曲中游吟詩人般的演繹,到“鐘樓怪人”加西莫多一曲《孤兒》述説了悲涼身世,再到最後一幕加西莫多在死去的艾絲美拉達前唱起《舞吧,艾絲美拉達》時……一連好幾首感染力極強的歌曲與唱段,讓觀眾聽得如癡如醉。當中,身兼神父扮演者和音樂總監的羅伯特·馬利恩也唱功了得,其渾厚高亢的唱腔充滿張力。

記者發現《巴黎聖母院》與其他音樂劇不同,全劇幾乎是由頭唱到尾,角色之間基本上沒有對白的交流,演唱中大量地融入了流行音樂元素,讓觀眾既能欣賞到歌劇的咏嘆調,又能聽到搖滾和法國民歌,而波西米亞民謠的加入更使音樂顯示出異國情調。艾絲美拉達的聲音憂傷而甜美,鐘樓怪人的歌聲充滿沮喪。劇中46首歌曲各有特色,將不同的人物形象刻畫得淋漓盡致。每首歌后觀眾都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奉上動人的歌聲,劇中幾位主演更是屢屢“以身犯險”,不時要依附著高墻或被懸吊在十多米高空中放歌。唱得如此“驚魂”,效果更是十足的扣人心弦。

最好看高空特技令人驚訝

區別於傳統音樂劇,昨晚,《巴黎聖母院》採用的是歌舞分離的手法。整個劇目的歌曲全部由7位主演演唱,他們演唱時不參與任何舞蹈,使其能夠在表演和演唱上全情投入。當歌唱演員用聲音表達情感時,一旁的舞者就用肢體表達複雜的情感。因此,劇中讓人眼花繚亂、險象環生的高空特技舞蹈是最讓現場觀眾感到驚訝的部分。

當鐘樓怪人對著自己心愛的大鐘傾吐內心愛慕之情的時候,三個大鐘頓時從天而降,每一個鐘裏面都有一個特技演員,他們扮演鐘擺奮力搖擺,撞擊著大鐘,還做出各種高難度吊挂動作,洪亮的鐘聲與近似嘶吼的歌聲震動了每位觀眾的心弦。艾絲美拉達被絞死的一幕也扣人心弦。女主演被吊上十米的高空蕩來蕩去,還要大聲嘶喊出內心的痛苦,手腳還要做出高難度的舞蹈動作,讓人捏一把冷汗。這支曾為呂克·貝松御用的特技團隊班底,很好地結合了劇情發展與舞蹈編配,讓“最好聽、最好看的音樂劇”這一評價來得實至名歸。

此外,記者發現足以征服觀眾眼球的還有菲比斯與戀人在月下互訴情語的一幕。

觀眾反響

“仿佛看了一部好萊塢大片”

對於昨天的演出,“非常好聽和好看”是記者採訪觀眾得到的最多的答案。楊先生對《巴黎聖母院》歌舞分離的手法就很欣賞,“舞蹈與歌唱貌似分開,實質卻是將各自的優勢發揮到極致,回到一個更完美的結合。歌劇的魅力不在於其浮現的形式本身,而在於歌舞的結合,如何將一個紙面的故事真實地展現,《巴黎聖母院》這部歌劇無疑做到了。”

周小姐表示,因為整部劇是全英文歌唱,斜眼看字幕有些眼睛疼,但演員把角色的感情詮釋得很好,“情到深處即使不知道意思也會隨之動容。最讚的就是加西莫多貫穿始終的沙啞嗓音,用撕心裂肺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羅先生則説:“經典的文學巨作以一種超脫的形式展露在面前,看完整場演出,我仿佛看完了一部精彩的好萊塢大片。”

記者 楊汶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