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演出

臺式戲劇歲末井噴 冬夜溫情牌俘獲人心票房高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12-05 15:46:35 | 文章來源: 天天新報

都説年底的話劇舞臺充斥著濃濃的臺式奶茶的香醇甘甜,此話不假,僅剛剛過去的週末就有《寶島一村》、《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兩部大戲賺足了人們的笑聲和淚水。而在11月底到12月底這短短一個月間,就有《守歲》、《京戲啟示錄》、《彈琴説愛》等不下七部台灣作品輪番露臉。

雖説賴聲川早在五六年前就曾帶著《暗戀桃花源》成功闖灘,然而像今年歲末這般台灣戲劇“井噴”式上演卻也少見。更令人詫異的是,同是“台灣出品”的戲劇不但沒因檔期相撞令票房受損,反而銷售勢頭強勁,像《寶島一村》這樣的經典即便“三進宮”依然是一票難求。

不“抱團”也有好“收成”

原創力還是“硬道理”

歲末寒意漸濃的冬夜,沒能阻止人們奔赴劇場的步伐。微網志上的轉帖儘是觀眾看劇後激動不已的評論,其中被轉評最多的無疑是講述眷村故事的《寶島一村》和金士傑領銜的《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不少觀眾是在散場後第一時間貼出感受,言辭間滿溢著內心悲喜,“笑中帶淚”、“直指人心”等詞彙被使用的頻率極高。

和觀者激動心情相匹配的是票房,在演出市場熱鬧非凡的歲末,兩部按説並不那麼符合都市白領求歡快心態的戲劇作品,卻雙雙賣了個“滿堂紅”。計劃演三場的《寶島一村》開票兩周就高挂售罄牌,最後不得不加演週日下午場,卻依然供不應求;而首度亮相估摸著試水兩場的《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也因購票者眾而不得不在週日加演兩場,這樣的市場反響令到主辦方也大呼意外。

相比歲末綜藝秀或是拼盤演唱會明星“抱團”博眼球的無奈,臺式戲劇即便“單打獨鬥”也都擁有可觀“收成”,怎能不羨煞旁人。談及臺式戲劇贏得票房的原因,日前來滬為二度亮相的《彈琴説愛》造勢的丁乃箏坦言:“相比台灣競爭極度激烈的戲劇環境,內地廣闊市場當然是台灣戲劇很好的出口,觀劇者眾自然為票房減輕了壓力。”另外,她也強調了“新意”二字的重要性:“這麼多年台灣舞臺的激烈競爭讓每一個戲劇人明白,你不需要不斷給觀眾新東西,才可能留住他們,所以雖然看起來是有很多台灣戲劇集中呈現在舞臺,但細看他們都是各有不同的,並非千篇一律。”

當然,丁乃箏也指出在“新鮮感”過後,觀眾也會提出更高要求:“其實台灣戲劇扎堆來滬也並不都是佳作,某些在台灣並沒能贏得認同的作品也許在這裡暫時尋到了共鳴,但若他們不能抓住這絕佳的機會成長,也會被市場淘汰。”

原創力還是“硬道理”

同樣是談及臺式戲劇贏得票房的原因,內地的戲劇從業者則看得更為深入,他們不約而同地指出了“原創力”這個關鍵詞。除出賴聲川、金士傑等台灣劇界大腕的招牌效應外,“新鮮+原創”無疑是兩大制勝法寶,有資深劇評人就這樣指出:“縱觀來滬闖灘獲得佳績的台灣作品,觀眾不是衝著大牌去,就是為求新求奇。”但比“新鮮”更為誘人的是“原創”二字,“內地不乏原創戲劇,但叫好又叫座的佳作甚少,引進的翻譯劇或是根據托尼獎等改編的戲劇雖好,但和人們的真實生活總是隔了一層。這些前來闖灘的台灣戲劇多是原創佳作,無疑在一定程度上填補了觀眾內心對貼近生活的原創劇的渴求。”

對此感同身受的還有畢業于上戲的台灣導演李宗熹,十分看重真情實感的他,也就是在這個歲末,帶來了兩台自己最喜歡的作品《我是你爸爸》和《守歲》,前者上周剛剛落下帷幕贏得極佳口碑,而後者也將於12月22日起上演于上海話劇藝術中心。兩部作品都是李宗熹根據身邊真實故事創作而成,《我是你爸爸》紀念其早逝的父親,而《守歲》一劇則從全家團聚的年夜飯桌上展開,通過身患老年癡呆症的外婆錯綜紛亂的記憶,揭開家庭的過往隱秘與三代母女間的深厚情感。之所以挑選這兩部戲作為李宗熹這面旗幟打入內地的頭炮,他笑説儘管旗下作品風格各異,可還是更傾向於帶來最用心用情的原創劇:“和費勁心思創作的劇目相比,《我是你爸爸》和《守歲》都是我個人情感‘滿溢’的結晶,它們最真實也最易引發共鳴。”

李宗熹還坦言:“相比國外改編劇的強勁勢頭,申城舞臺上的關注平民生活的原創劇確是稍顯單薄。其實內地在傳統文化的繼承上更得天獨厚,編導們可以將焦點更多放在貼近人們生活的題材中,那才是走進人心的捷徑。”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