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演出

好話劇很討喜 暑期票房437萬收成榮登20年最高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9-19 17:09:35 | 文章來源: 法制晚報

在演出界有句老話:“颳風減半、下雨無人。” 而今年夏天北京的雨量明顯多於往年,隔三差五的大雨也在考驗著暑期檔的北京演出市場。

盤點暑期話劇市場,陳道明主演的《喜劇的憂傷》扛住了暴雨的考驗,成為今年夏天最火爆的一部話劇,《喜劇的憂傷》連續十多天場場爆滿,共創造了437萬票房,成為近20年來北京話劇市場最高票房。

除此之外,幾部有明星撐場的話劇和老品牌暑期演出也同樣在暑期檔走強,業內人士均表示,由於暑期市場有限,如今各演出商都鉚足了勁兒,希望在即將到來的中秋、國慶檔期再努力。

市場盤點

頻繁暴雨澆滅人氣上座率縮水場次減少

今年夏天,京城雨量尤為充沛,這讓京城市民倍感舒適。不過,隔三差五的大雨讓各演出商有些撓頭,因為演出遭遇到大雨,必定會對演出人氣造成影響。

一提到下雨,相聲俱樂部鳴樂會的掌門人李鳴宇就頭疼:“這影響可就大了。”據他講,鳴樂會的上座率一般在八成以上,收入還不錯。但只要當晚大雨,收入便立減四五成。

相聲演員曹雲金也坦言,下雨的確會對演出造成影響。“不是有那麼句老話麼,‘颳風減半、下雨無人’。現在都在室內演出,沒那麼誇張了。但一下雨就堵車,觀眾到不了,咱得等等觀眾吧,演出最後返場我們也得算計著,不能拉得太晚,因為都不好打車。所以演出時間也受到了壓縮。”

大雨不僅影響相聲演出,話劇演出也同樣遭罪。民族文化宮的于總對記者表示,話劇《鍾馗》原定演出5場,結果演出第一場就遇到了大雨,一半的座位都是空的。主辦方一看這情況,趕緊取消了兩場。

北京春秋永樂文化傳播公司市場總監高菲對記者表示,受到天氣影響的基本是臨時決定看演出的觀眾,但這部分人群相對比較少,因此對於主辦方來説,天氣對票房有損失,但不會太大。而最大的影響就是上座率、人氣,即使是品質很好的演出,大雨也會成為人們觀看演出的阻礙。

舞臺PK

《喜劇的憂傷》佔上風 437萬票房創紀錄

儘管大雨頻至,但人藝今年推出的《喜劇的憂傷》卻經受住了考驗。該劇今年暑期在首都劇場首輪的18場演出,首演前十天門票即告罄。

這種火爆也讓黃牛賺得盆滿缽滿,一位觀眾告訴記者,原本280元的首演門票到了黃牛手裏連番數倍,“最後800塊錢還是買了,就為看看陳道明。”

該劇最後一場謝幕演出,場外大雨傾盆,但場內依舊是人滿為患。

據了解,話劇《喜劇的憂傷》共計創造437萬票房,創下了近20年來北京話劇市場的票房紀錄,成為今年演出市場暑期檔的最大亮點。

除了《喜劇的憂傷》,德雲社15週年系列演出也場場爆滿;陳佩斯的《雷人晚餐》由於二輪演出時角色和劇情的調整,也吸引了大批觀眾;而隨著劉若英出嫁,她主演的舞臺劇《在西廂》也備受關注。

老品牌演出不示弱

中山音樂堂“大拼盤”

除了明星演出之外,老品牌演出在今年暑期檔也同樣不示弱。

兒童作為暑期檔消費的主力軍,必定是演出商爭奪的重點,而像中山音樂堂打造的有著17年曆史的“打開藝術之門——暑期藝術節”在今年也創了紀錄。

據統計,今年“打開藝術之門”為期56天,共有來自海內外的近千名團體成員和藝術家奉獻了65場高水準的精彩演出、14場公益講座,以及6個夏令營。吸引了來自社會各界的80000多名聽眾走進音樂堂,上座率高達85%。

其中567人報名參加了夏令營系列活動,除京劇、打擊樂等傳統項目外,今年新增的長號、豎琴、歌唱夏令營以及非物質文化體驗一日遊也受到了追捧。在一些聽眾的強烈要求下,非遺體驗活動更是增加了兩期,營員當中既有4歲幼童,也有85歲耄耋老人,受歡迎程度可見一斑!

業內分析

“暑期檔”效果不如影市

在業內人士看來,“暑期檔”效果並非如電影市場那麼明顯。

“暑期最多的消費群體是孩子和學生,但對於相聲這種表演形式來説,觀眾群體不僅僅局限在此。”身為滿座劇場的負責人,陳博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分析道。

不可否認,年輕觀眾是如今相聲再次煥發生機、蓬勃發展的帶動者,“不過如今青年、中年、甚至老年人在我們劇場都能看到。畢竟笑是不分年齡的。”陳博説,“而且現在相聲演出屬於常態演出,幾乎天天都會有,所以並不在乎是不是暑期。”

不單是相聲演出,話劇演出也有類似情況。保利劇院演出部的負責人張朝慧也坦言,現在決定演出人氣的主要還是看項目好壞,並非是時間。

“好的演出項目永遠不缺觀眾”,張朝慧説,“像我們自己做的賴聲川的《那一夜,我們説相聲》和《在西廂》,從票房監測的結果看,都是十分不錯的。其實觀眾現在更認品牌。”

的確如此,作為先鋒話劇的老品牌,孟京輝的話劇常年處於火爆狀態。像去年年底首演的《柔軟》,幾輪演出下來,演出時間貫穿全年,但不論哪輪演出,票務方面都顯得格外緊俏。而像孟京輝的《戀愛的犀牛》等老作品更是如此。

“要説真是時間能帶來什麼影響,以周來劃分可能更有説服力,像我們監控的《在西廂》的票房曲線,週末演出要比周中的演出更受歡迎。”張朝慧補充説道。

好戲在後頭

青戲節開幕德雲社再出擊

不論怎樣,今年夏天已經過去,各演出商也將目光瞄準了即將到來的中秋、國慶檔期,從目前看,北京國際青年戲劇節已經正式開幕,來自國內外的57部作品將集中展現。

而據記者了解,在接下來的兩個月時間裏,不論是“老戲回爐”還是“新劇登場”,演出市場仍將有不少優秀劇目陸續登臺。

此外,德雲社也將在10月再次出擊,將自己的“德雲社成立十五週年系列演出”進行到底。

9、10月演出一覽

保利劇院

《天涯共此時》再現鄧麗君經典金曲音樂會

9月11日 9月12日

樂滿中秋鄧麗君經典金曲盛燕演唱會

中山音樂堂

9月13-14日

話劇《七月與安生》二輪演出

北大百年講堂

9月27—30日

曹雲金主演話劇《分手大師》

解放軍歌劇院

9月28—10月4日

國家大劇院原創大戲《王府井》

國家大劇院

10月3-4日

德雲社成立十五週年系列演出《這些年我們説相聲》、《郭氏父子專場》

北展劇場

本版文/記者 趙振宗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