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演出

優秀劇目展演《漢蘇武》打頭炮 表演形式有突破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8-18 11:27:33 | 文章來源: 京華時報

優秀劇目展演《漢蘇武》打頭炮 表演形式有突破

國家京劇院供圖

8月24日至9月18日,由文化部主辦的“2011年國家藝術院團優秀藝術劇目展演”將在京舉行。國家京劇院此次選送了《漢蘇武》《強項令》《紅燈記》《文姬歸漢》《楊門女將》五齣劇目參演,其中由高牧坤編劇、導演,張建國、郭霄、黃炳強主演的新編歷史劇《漢蘇武》將作為頭炮戲在國家大劇院上演。在昨天的綵排中,主創透露該劇的表演形式借鑒了電影《山楂樹之戀》和話劇《龍須溝》,要在繼承的基礎上予以發展,使《漢蘇武》成為新時代立得住、唱得響、傳得遠的一齣好戲。

展演舞臺乾淨公正

談到此次國家藝術院團優秀藝術劇目展演活動,國家京劇院院長宋官林直言“很乾淨”。他説這個活動實際就是國家的九個藝術院團的內部打擂,它的臺前幕後都是很乾淨的,各個院團不用考慮人為因素和評委的“壓力”,全部精力都放在舞臺上,這正體現了國家對文化的責任和重視。正因此,國家京劇院一下選送了五台大戲參演,這在所有院團中是最多的。宋官林坦言,能否獲獎是次要的,能夠展現國家京劇院的藝術狀態、追求和面貌才是最主要的目的。

談及創作新編歷史劇《漢蘇武》的初衷,宋官林院長説,作為國家級的藝術院團要有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創作新劇目時應該選擇那種“弘揚高尚情懷”的素材和主題,“《蘇武牧羊》的故事很能感染人,蘇武是真實的歷史人物,他身上所表現出來的高尚氣節、家國情懷同樣是值得現代人學習的”。宋院長還表示,創排《漢蘇武》還兼具了強化京劇本體、打造人才團隊的目的。之所以安排青年演員郭霄和當紅老生張建國配戲,就是為了既延長當紅藝術家的藝術生命,又縮短青年京劇演員的成長週期,可謂一舉多得。

壓縮唱段加快節奏

導演高牧坤直言,4月首演後褒貶之聲不絕於耳,從謝幕的第二天起他和主演張建國就開始了修改整排工作,“我們深知,一齣戲不可能推出來就是精品”。高導説,他對《漢蘇武》的故事設置是遵循了《史記》的,他對馬派名劇《蘇武牧羊》的故事結構、李陵角色的設置都不滿意,所以在《漢蘇武》的創作上進行了大幅度的修改。不過,《蘇武牧羊》中馬連良先生的唱腔全都保留了,主創還特意將江陽轍改為了懷來轍,以此尊重傳統。

為了吸引年輕觀眾,主創們把零碎的唱段進行削減,將原本長度為2小時35分的劇目縮短了20分鐘,同時將部分慢板變為原板,修改後的唱腔節奏明顯洗練、明快了許多。高導透露,在人物性格上,他加入了蘇武的情感宣泄和人性交流,這會讓觀眾看後更為感動。

學於是之癲狂相兒

雖然首演已過去四個多月了,但張建國還沒有從蘇武的人物角色中走出來。談到演這齣戲的最大收穫時,張建國説自己年輕時學戲是“從藝術化到生活化”,在平常生活中,比如開門、關門都會刻意模倣京劇舞臺上的程式動作。而這次演出《漢蘇武》,自己體會到戲曲舞臺上的表演應該“從生活化到藝術化”。比如第三場戲裏,已經與羊為伴10多年的蘇武看到前來探望自己的李陵時所表現出的那種恍惚的、將信將疑的眼神,這樣豐富的眼部動作正是來自於生活的體驗。張建國透露,高牧坤導演建議他向於是之先生取經,看看話劇《龍須溝》中程瘋子的狀態。表演形態的借鑒,使得張建國在刻畫蘇武吃羊腿的動作時突破了京劇舞臺上的框架,程瘋子的那種癲狂相兒讓精神落寞的蘇武活靈活現。

郭霄學周冬雨的純

作為《漢蘇武》劇中的女主角,23歲的郭霄可謂名不見經傳,但正是她身上的清純勁兒打動了高牧坤,導演因此放棄了邀請當紅名家來出演胡阿雲一角。郭霄透露,高導安排她去看了電影《山楂樹之戀》,要求自己好好體會周冬雨在影片裏所表現的純情感覺。“在以往的傳統戲中,男女主人公的愛情表現最多就是一搭膀子,距離感非常明顯。但在《漢蘇武》中,我們大膽突破,設置了胡阿雲與蘇武貼身相靠的場景。”郭霄説,她起初不能接受這種突破,但是高導開導她説,越貼近生活的表演越能打動人,郭霄身上獨有的青春氣息一定要散發出來。“從觀眾反饋意見看,年輕觀眾很驚喜,老年觀眾沒異議,我很欣慰。”郭霄説。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