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揮大師巴倫博伊姆
“音樂可以把事前不可想像的一些人牽到一起,讓他們成為夥伴!”昨天,指揮大師巴倫博伊姆抵京。今晚,他將率領蒂凡音樂節管弦樂團在中山公園音樂堂為觀眾帶來貝多芬的兩首交響曲。因為這支樂團的特殊性,這場演出吸引了很多人的關注。
蒂凡音樂節管弦樂團于1999年由巴倫博伊姆與巴勒斯坦學者愛德華·薩義德創建。樂團的樂師來自以色列、巴勒斯坦和中東阿拉伯各國。“我知道你們很奇怪,這些國家和地區的音樂家們怎麼能走到一起?因為這些國家和地區從政治的角度看是那麼特殊。”巴倫博伊姆説,“不過,我想告訴你們的是,人與人之間在其他很多問題上可能難以調和,而在音樂上卻往往能達成一致。”
目前這支樂團已造訪過大部分歐洲和美洲國家,曾在柏林愛樂大廳、米蘭斯卡拉歌劇院、紐約卡內基音樂廳等地演出。巴倫博伊姆顯然對樂團現狀很滿意,他興奮地説:“在音樂上,我們在全球各地最重要的場所都演出過,最難的曲目也都拿下。這支樂團成了歐洲的一個神話,成了衝突之外的世外桃源。”
在巴倫博伊姆記憶中,2003年樂團在摩洛哥登臺,首度亮相阿拉伯國家,是一件有著重要意義的事情。“在現實生活中,不會人人平等;但在貝多芬的交響曲面前,人人平等。音樂是武器,我們用音樂來了解自己,了解社會,了解人類。很多人可能難以想像,我們不管到哪演出,都沒有發生過任何‘非正常事件’,每一個地方的觀眾都對我們報以最大的熱情。所以,我更加堅信,音樂能帶來理解,帶來和平。”本報記者方非攝
大師速寫
“只學音樂,
那不是音樂”
69歲的巴倫博伊姆説話語速不緊不慢、沉著有力,語言之間的邏輯極為縝密,以至於經常為了把話説得足夠“圓滿”而使用冗長的句子。説話時,他沒有太多誇張的手勢,基本上保持著端坐的姿勢,只是説到興濃時,他會情不自禁瞪大眼睛,直勾勾地盯著台下的人。
在很多人看來,巴倫博伊姆是個標準的天才。他11歲時就博得指揮大師富特文格勒讚賞,應邀與柏林愛樂樂團合作。而他自己總結的成功之道則是不斷地學習。“音樂雖然表達的是內心的東西,但離不開對客觀生活的觀察、體悟。要想成為出色的音樂家,除了音樂上的學習,還應該學習哲學、歷史、文化等各種知識,接收各種資訊,這樣才能豐富音樂的造詣。”
關於對青少年的音樂教育,他直言不諱地表達了憂慮:“在世界上很多國家和地區的學校音樂教育都存在一個問題,就是太專注于培養專門化人才,而忽略了對文化素質的培養。孩子們從小只是選擇一種樂器去學習,或者只專注于一類音樂,其他方面的知識都不管,這樣成材的幾率會高嗎?只學音樂,那不是音樂!”
巴倫博伊姆經常忘記一旁的翻譯而滔滔不絕。直到講話快結束時,他才仿佛意識到這一點,揚了揚眉毛,自嘲道:“我想我説的還算簡潔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