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演出

馬勒逝世100週年 梅塔上院指揮原創《巨人》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2-22 16:14:41 | 文章來源: 東方早報

馬勒

馬勒

梅塔將指揮佛羅倫薩五月音樂節管弦樂團演繹馬勒

梅塔將指揮佛羅倫薩五月音樂節管弦樂團演繹馬勒

今年是奧地利著名作曲家古斯塔夫·馬勒逝世100週年,上海大劇院將在下月陸續推出紀念馬勒逝世100週年系列活動。作為系列活動的揭幕之演,3月23日,世界著名指揮大師祖賓·梅塔將率領義大利佛羅倫薩五月音樂節管弦樂團亮相上海大劇院。梅塔在下半場安排了馬勒《D大調第一交響曲》(又稱《巨人》),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演出的《巨人》並非普遍演出的四個樂章版本,而是五個樂章的原創版。另外,大劇院免費的藝術課堂也將陸續推出,為樂迷講解馬勒和他的音樂。

完整“馬一”

呈現感傷《花之樂章》

馬勒在創作第一交響曲時,共寫了五個樂章,可惜這首交響曲目前的錄音多是四個樂章(即馬勒自己刪除了第二樂章的版本)。當年,完整版先在漢堡、魏瑪等地演出,到柏林上演時,馬勒本人對作品進行了修改,省略了其中的一個樂章——《花之樂章》,只剩下四個樂章的構架。直到二戰之後,《花之樂章》才被重新發掘。這個慢樂章選用了馬勒自己早期為馮·歇弗爾的詩《薩金根的號手》譜寫的歌曲旋律作為基本主題。馬勒的朋友斯坦尼塞稱這個旋律為“沃納爾小號曲”,是“一首小夜曲,它飄越月光映照的萊茵河,飛向瑪格麗特所住的城堡”。斯坦尼塞説,馬勒認為這首小夜曲表達的是感傷。值得聆聽的是樂章中一段小提琴的獨奏。

一般來説,很多作曲家在新作更改後不會保留舊有的版本,但馬勒仍然將有《花之樂章》的原始版保存了下來,使今天的觀眾有了聆聽的機會。據了解,五個樂章的原創版在樂團演出中並不多見,此次梅塔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作曲家,決心演繹該版本,這無論對音樂會本身還是觀眾欣賞來説,都不啻為一次難得的機會。

梅塔執棒

揭幕系列紀念活動

印度籍指揮大師祖賓·梅塔曾4次造訪上海,與他合作最多的是以色列愛樂,他是該團首任也是至今唯一的音樂總監。此次與他合作的是佛羅倫薩五月音樂節管弦樂團。這個樂團雖然沒有一流樂團那麼出名,但也歷史悠久。從1933年起,佛羅倫薩將每年5月的音樂活動用“五月音樂節”的形式固定下來。五月音樂節管弦樂團的歷史更早于“五月音樂節”,樂團誕生於1928年,創始人名叫維托裏奧·古伊。2006年,梅塔任該團終身名譽指揮。實際上,曾在紫禁城上演的張藝謀版《圖蘭朵》就與該樂團有過合作。從1950年代起,樂團錄製過不少獲得格萊美獎的唱片,與樂團合作過的世界級指揮家有德薩巴塔、瓜內利、馬利努齊、加瓦澤尼、瓦爾特等。

本次音樂會是上海大劇院為紀念馬勒逝世100週年推出的第一場演出。在此之後,被譽為“馬勒第二交響曲”最佳演繹者和代言人之一的美國音樂研究者吉爾伯特·卡普蘭將於4月4日攜手上海愛樂演繹馬勒第二交響曲《復活》,同時,他還將參與大劇院“藝術課堂”特別活動,帶來《馬勒的音樂與人生》以及《解析馬勒第二交響曲〈復活〉》兩場講座。(文/梁佳)

藝術課堂(上海大劇院)

《反諷的深意:

馬勒音樂的“後現代”意味》

主講:楊燕迪(音樂學家)

時間: 3月13日 14:00

《馬勒聲樂藝術解析》

主講:周正(聲樂學者,歌唱家)

時間: 3月13日 19:30

《馬勒的音樂與人生》

主講:吉爾伯特·卡普蘭(美)

時間: 4月 19:30

《解析馬勒第二交響曲〈復活〉》

主講:吉爾伯特·卡普蘭(美)

時間: 4月4日 18:15

備註:購音樂會票者附送入場券

《馬勒唱片賞析》

樂評人:沈洋、沈次農、韓斌等

時間: 5月 14:00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