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演出

新京報:《喜劇的憂傷》 憂傷背後孤獨的喜感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8-03 15:13:41 | 文章來源: 新京報

《喜劇的憂傷》 憂傷背後孤獨的喜感

演員

《喜劇的憂傷》全部16200張票提前十天售罄,至於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在一個消費優質大叔的泛娛樂時代,看看聲明只演一輪的絕版陳道明,值得。

多少年以後,人們面對開放自由的話劇市場,將會想起在爆滿的首都劇場看《喜劇的憂傷》的夜晚。有18個這樣的夜晚,成為絕版,烙刻在記憶中的,是那些掩埋不了的關鍵詞:陳道明、瘋狂粉絲、買不到票、奇跡、人藝、盛宴、荒謬、諷刺、暴雨……

《喜劇的憂傷》帶著“陳道明三十年前中戲畢業作品《無辜罪人》後首部話劇”的標簽,引發北京話劇界20年來最瘋狂搶票風潮,全部16200張票提前十天售罄,至於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在一個消費優質大叔的泛娛樂時代,看看聲明只演一輪的絕版陳道明,值得。即便明星話劇依然是最能帶動市場、最能拉攏觀眾的行銷方式,選準大牌、找準定位、看準劇本,還是給了做明星話劇的戲劇人一些啟示。

表演指導宋丹丹説《喜劇的憂傷》是一齣表演盛宴,此言不虛。雖然陳道明和何冰兩人的表演都在飆著勁兒用力,但兩人冷熱相得益彰的大師級表演,不辱名聲。陳道明這種師奶和蘿莉通殺的魅力老男人,你一直見到他的穩重嚴肅,如果讓他在舞臺上表演猥瑣冷酷且既萌又雷的審查官,且有著獨眼龍、制服、唐僧等各異造型,本就波瀾不斷的劇情就更被撩撥得風生水起。

《喜劇的憂傷》改編自日本劇作家三谷幸喜的作品《笑的大學》,導演徐昂將之本土化到上世紀40年代的中國重慶,一個編劇前往國民黨中央文化運動委員會,將自己的喜劇劇本呈交給剛上任的雞蛋裏挑骨頭的審查官,審查官厭惡劇本,編劇不斷修改,兩人你來我往,環境帶入劇情,可以是過去,可以是當下,演出者靈魂附體,看戲者笑過反思。這是最簡單的兩個人的戲,最厚重的一齣反諷社會各類問題的戲,也難怪此劇原著版本曾風靡俄羅斯、英國等地。

《喜劇的憂傷》是部結構性喜劇,它的幽默是自然而然發酵,沒有經過春藥的催動,沒有照搬網路上的過時語,國內的低級喜劇在它面前簡直可以説是一文不值。而它每個幽默背後又都潛伏著一個極具反諷和震撼的話題,有情懷,敢有情懷,敢當著眾人敢做著“審查官”説出這種情懷,是可貴且值得致敬的。

有時候,這種表達無需多言,你懂的,因為這世界的荒誕離奇你無法充耳不聞,你只能在一列永不抵達的列車上去等待必須要當下實現的正義。《喜劇的憂傷》實現了正義:“編劇”得到了應有的回報,“審查官”在自我戲劇表演釋放之後對編劇有了好感和留戀,但脫節的制度總是那麼悲催著分拆本可以喜劇的故事,“審查官”和“編劇”如同兩個滿懷理想又被各種無奈壓迫的小丑,在一抹殘陽中在觀眾的注視和掌聲中唏噓別離。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