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説謔彈唱雛鳳聲——上海市戲曲學校08級評彈班畢業演出專場”在蘭心大戲院舉行。
上海評彈團團長秦建國説,08級班的孩子是1997年以來,上海評彈培養出的唯一的新生力量。但是,一件揪心的事兒卻始終壓在評彈人的胸口,因為最關鍵的問題是,現在上海評彈團已經沒有評話這一塊的接班人了。
時隔11年,上海評彈又培養了一批新人。昨天,"説謔彈唱雛鳳聲——上海市戲曲學校08級評彈班畢業演出專場"在蘭心大戲院舉行。8名剛剛走出校園的評彈新人表演了《珍珠塔》、《玉蜻蜓》、《西廂記》等眾多彈詞名篇。他們的授業老師、評彈藝術家陳希安、莊鳳珠、沈世華等都來到了演出現場。
雖然孩子們的演出還頗顯稚嫩,但現場的評彈界人士卻頗感欣慰,也給建團60週年的上海評彈團帶來一份喜氣。
上海評彈團團長秦建國告訴早報記者,08級班的孩子是1997年以來,上海評彈培養出的唯一的新生力量,也是他們爭取了4年的成果。接下去的日子,這些十八九歲的孩子將在書場裏舞臺上繼續學習,而團裏也在為他們的未來進行著一系列的規劃。
培養之路遭遇現實挫折
上海評彈每隔10年左右都會培養一批新生力量。從上海評彈團建團18藝人到秦建國等74級中堅力量,從86級的高博文到97級的"十三太保",如今畢業的這批孩子算得上是上海評彈的第五代傳人。
然而,評彈藝術的式微,使得上海評彈的人才培養舉步維艱,流失情況嚴重。86屆的10個畢業生最後只剩下高博文"碩果僅存",97屆雖然畢業了13人,最後留下來的也只有7人。而如今的這8個學生,從招生開始就困難重重。
上海評彈團負責這批學生的副團長周強説,團裏打了4年的報告申請開班培養新人,最後獲得了30個招生名額。然而,最後的報名人數卻只有區區二三十人。為此,他們去一些有評彈特色的中學尋覓苗子,選出了10個學生才最終開班。3年的學習過程中,有兩個學生因為不合格而退出。最終,有3位男生和5位女生畢業後將進入上海評彈團。
然而,生源的匱乏讓教學也頗顯難處。"這些孩子雖然都來自江浙滬,但來的時候大多不會説蘇州話,對評彈也沒有概念,我們的老先生們要手把手從學蘇州話教起。"周強説,更大的難處是,現在的孩子們的學習勁頭遠不如當年的説書先生,雖然執教的都是上海評彈最好的老藝術家,但大部分學生是"撥一撥動一動"。
而這一狀況,在孩子們的師兄高博文看來是難免的,"評彈這個東西是由裏到外的文化傳統,老先生們平時生活裏就是拿著扇子梳著筆挺的頭,上臺只要一穿長衫就行。但現在的孩子玩的是PSP,看的是美國大片,喝的是咖啡可樂。讓他們登臺説書,沒有多年的感情和文化積累,是很難做到的。"
事實上,所有的老師都知道,對於這些孩子而言,生活是現實的。評彈演員的生活大多清苦,大部分時候要跑碼頭。剛進團的年輕人一個月一兩千的基本工資,每場的書費最多一兩百。在如今的上海,這樣的生活顯然不易。當初的生源緊缺和這樣的現實顯然大有關聯。
評話藝術依然後繼無人
雖然現實的困擾諸多,但新生力量的涌入還是讓上海評彈團充滿喜悅。為了給這些新來的孩子多一些學習鍛鍊的機會,上海評彈團的鄉音書苑早場和一些晚場都將留給這些新演員,並免費向老觀眾開放。團裏很多去社區基層演出的場次,也都會安排給這些年輕人。
在秦建國他們看來,舞臺才是一個演員真正成長的地方。"等他們先演出一兩年,同時安排他們跟師多學習幾齣書,再讓他們各自分檔。""我們要讓團裏成熟的演員帶著他們,一路傳幫帶走下去。"秦建國説,要儘量吸取以前演員流失的教訓,努力讓這些孩子儘快成熟起來。
讓人欣慰的是,在這8個學生中,有幾個年輕孩子在團裏看來頗有前途。安妙園是京劇花臉名家安平的女兒,也是這個班裏的尖子生,她和同班王心怡合拼的女雙檔《西廂記》有模有樣,被大家一致看好。
但是,一件揪心的事兒卻始終壓在評彈人的胸口。"我們招這批學生的時候,其實特別想招一些男生,因為團裏缺男演員,而最關鍵的問題是,現在上海評彈團已經沒有評話這一塊的接班人。但最後,報名的學生中女生卻遠比男生要多。"副團長周強説,"評話是一個人在臺上的藝術,難度很高,要在現在培養的三個男生中挖掘人才還是需要很長時間的。"
事實上,早報記者了解到,現在包括蘇州評彈學校在內的江浙滬地區,幾乎都沒有學習評話的學生,更糟糕的是,能夠教學的評話先生也越來越少。評彈這門藝術,將來很可能面臨只剩彈詞這一半壁江山的局面。所幸的是,明年這個時候,上海戲劇學院戲曲分校還將畢業10個評彈新人,這是上海評彈團為了彌補之前一年生源不足補招的。"我們希望這兩批學生,能夠讓上海評彈繼續輝煌下去。"秦建國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