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演出

歌劇《趙氏孤兒》震撼上演 大義擎天感動觀眾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6-21 15:57:57 | 文章來源: 搜狐娛樂

大型原創歌劇《趙氏孤兒》首演

大型原創歌劇《趙氏孤兒》首演

6月20日,由國家大劇院創作排演的原創歌劇《趙氏孤兒》首度公演,揭開了神秘面紗。恢弘的場面、磅薄的氣勢、深沉的情感和博大的情懷震撼了現場每一位觀眾,再次放大了這部經典題材的藝術感染力。該劇的上演適逢國家大劇院第三屆世界歌劇高峰論壇啟幕,數十位來自世界各地的歌劇院院長及高層當天也觀看了這部作品,他們不僅對該劇給予了高度的評價,更普遍認為“以國家大劇院為代表的中國歌劇製作水準超乎想像,令人難以置信”。據悉,歌劇《趙氏孤兒》將從即日起持續上演到23日。

四大“海歸”歌唱家演繹曠世悲情

《趙氏孤兒》是中國傳統的經典戲劇題材,曾經被各種藝術形式廣泛演繹,然而歌劇的版本卻還是有史以來的第一次。國家大劇院為該劇的創作傾注了極大的心血,各界藝術名家的實力加盟,使得該劇從創作之初就站在了一個高起點上。

昨晚,除程嬰的戲份貫穿始終外,活躍在國際歌劇舞臺上的三位華裔歌唱家排出了豪華的“綠葉”陣容,雖然戲份不多,但他們深厚的演唱功底和細膩動情的表演將每一位觀眾帶入了那場驚天慟地的悲劇之中。袁晨野所扮演的程嬰是最吃重的角色,他地位卑微、安貧樂道,卻在命運的考驗面前展現出英雄一般偉岸的精神形象。梁寧扮演的麥菽,平凡柔弱中透露著中國女性的堅韌與勇敢。田浩江飾演的公孫杵臼雖然戲份不多,但是卻充分彰顯出他作為歌劇重鎮大都會歌劇院主要演員的非凡實力,畫龍點睛的刻畫出這位有著“忠智侯”之稱的人物特色,田浩江表示:“是這個人物中所蘊含的人文內涵打動了我,在臺上我真的將自己變成了公孫杵臼。”趙武的飾演者莫華倫是首次參加中文歌劇的演出,他原本想把這次“處女秀”留給之後即將在大劇院上演的另一部原創歌劇《中山逸仙》,但是當看到《趙氏孤兒》的劇本後,便被深深吸引,欣然接受。

中國咏嘆唱出最深沉的情感

全劇的音樂是《趙氏孤兒》不可忽視的一大亮點,旋律優美迷人,咏嘆深情細膩。

《趙氏孤兒》是一部極為厚重的大悲劇,然而貫穿全劇始終的反覆出現的主題線索,卻是一首低回婉轉的《搖籃曲》,呈現出肅殺中的人性溫暖。朗朗上口的旋律讓人聽過不忘,走齣劇場時,甚至很多觀眾都已在哼唱著這首歌曲。

劇中令人動容的咏嘆調更是比比皆是:公主的《孩子,我們怎麼辦?》哀婉悽切,聽之落淚;程嬰的《饑餓啊,饑餓》悲傷動情,令聽者的心為之縮緊;趙武的《雨越下越猛》慷慨高亢、激越昂揚,唱到人們為之酣暢淋漓;程嬰最後的咏嘆《我已無力同行》,讓全劇從震撼心靈的強大衝擊轉換到撥動心弦的真切感動,仿佛用音樂劃出一道優美飽滿的弧線,為全劇完美收官。

15度傾斜舞臺充滿象徵意味的巨大“魔方”

歌劇《趙氏孤兒》此番的視覺設計同樣堪稱精妙,伴隨著充滿緊張氛圍的序曲,大幕緩緩拉開,未見古典式的亭臺樓閣、街巷院落,舞臺呈現出的卻一個巨大的斜面平臺,15度傾斜角度讓人有了一種真切的不安與不穩定感,隱喻著春秋時代極度動蕩、失去平衡的社會狀態。整個傾斜的坡面都被飾以莊重的浮雕式紋樣,充滿土地的質感,象徵著晉國大地的城池。就是這塊傾斜的舞臺,成為自始至終的主要表演區域,它時而是集市的高臺,時而是府第的院落,時而被投射為秀美的田園,時而又是英靈現身的聖臺。隨著劇情的推進,舞臺不斷發生著神奇的變化,仿佛一個充滿象徵意味的巨大魔方,既具現代感,又兼有中國式的寫意之美,以洗練而精準的舞美語言,創造了一個完全令人意想不到的故事空間。

“國家大劇院藝術創造力發展驚人”

國家大劇院開幕以來,不斷有自製劇目的創排並登上舞臺,贏得了世界的矚目。此次在《趙氏孤兒》中飾演公孫杵臼的田浩江,常年活躍在美國大都會歌劇院,他曾在國家大劇院建院之初,參與了第一部國家大劇院版歌劇《圖蘭朵》的排演。如今3年多的時間過去了,再度參與到大劇院的演出團隊中來,田浩江感慨頗深,他表示:“國家大劇院的發展進程是驚人的,通過這樣的經驗積累,我相信通過10年左右的時間,便可以奠定國家大劇院在世界歌劇領域堅實的藝術地位了。”對於中國原創歌劇的發展,田浩江表示,這其中最為關鍵的核心便是“洋為中用”,借鑒西方的先進經驗運用到自身的創作當中,不僅更加利於作品品質的提高,也更利於作品走出國門同西方進行交流。

值得一提的是,在《趙氏孤兒》的演出中,國家大劇院合唱團和管弦樂團的表現也可圈可點,經過多部大型歌劇的磨練,兩團無論從專業技術技巧還是舞臺表現力而言都有了飛速的進步,為整臺演出增色不少。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