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演出

原創歌劇《那時花開》:重要的是歌劇人的立場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6-16 17:02:42 | 文章來源: 搜狐娛樂

5月27日、28日,上海歌劇院歷經3年策劃、創作、排演的原創歌劇《那時花開》揭開面紗,盛開在上海大劇院,引來業內人士和上海文藝界的熱切關注。享譽國際的女高音歌唱家黃英、男高音歌唱家魏松以及男中音歌唱家張峰在院長、著名指揮家張國勇的指揮下,與上海歌劇院合唱團、交響樂團一起,演繹了一齣扣人心弦的“花開”故事。

原創品牌: 朝著本土化方向努力

歌劇雖然源自義大利,卻在西方傳播併發展得很好。為什麼?本土化!看看法國歌劇中的芭蕾元素、喜劇元素,德國歌劇中的哲學內涵,俄國歌劇中的文學底蘊,甚至美國的音樂劇形式,都無一例外地表明:與本土文化很好地融合才是歌劇異地發展的不二法門。

為什麼大家不喜歡看原創歌劇?沒有在中國化、本土化上下功夫無疑是重要原因之一,不管是從音樂語言上還是從劇情內容上。一味地照搬西方歌劇的藝術形態往往會遭遇“南橘北枳”的尷尬。“我們這次排演《那時花開》就是希望用中國觀眾熟悉的、親切的音樂語言和表達方式,講述中國觀眾能夠理解的人情世故。雖然這部劇還有許多不足,但只有朝這個方向努力,才可能逐漸形成中國歌劇自己的特色,打造出高品質的中國原創歌劇品牌!” 上海歌劇院領導這樣説。

人文關懷: 藝術與民眾間的紐帶

藝術常常被視為象牙塔,歌劇藝術尤其如此。如何在保證藝術品質的同時,兼顧其內容的親民,這是不太好拿捏的砝碼,而人文關懷正是聯動藝術與民眾的紐帶。

《那時花開》所要做的就是來自歌劇藝術家的人文關懷。通過小女孩“多多”的波折命運,牽絆出養父、生母等眾多人物之間的矛盾衝突。當無辜生命危在旦夕,當“救,或不救”的抉擇擺在眼前,是要親情、良知,還是要財富、安逸?而這,恐怕也正是當下社會民眾經常會遇到的問題。這次,上海歌劇院下決心選擇這如此貼近百姓的現實題材,正是想要告訴大家,歌劇也可以講述普通人的平常事,也可以傳遞民眾的心聲。

強強合作: 越是艱難越向前

本次《那時花開》的劇組聚集了國內的一流陣容。從作曲郝維亞,劇本原創賈鴻源,編劇陳慧君、雷國華、張琛的創作組,到指揮張國勇,導演雷國華,主演黃英、魏松、張峰、熊鬱菲、王維倩、韓蓬等創排組,無不是業內各領域的佼佼者。郝維亞表示,很多觀眾不願意看中國原創歌劇,覺得艱澀、難懂、不好聽。很多人走齣劇場,一句旋律、一個調子也哼不上來。“所以,我在《那時花開》裏吸收了許多大家熟悉的曲調,並根據劇情、人物的需要做適當的修整。我相信,這一定是近年來最好聽的一部中國原創歌劇。”話雖這麼説,寫一部最好聽的歌劇可是一件很難的事情。由於是一部罕見的貼近現實的歌劇,又是一部立意高遠的歌劇,《那時花開》的創作難度極大。作曲家郝維亞經歷了極其痛苦的創作過程,編導、作曲之間的合作也並不順利。越是如此,越是能考驗上海歌劇院的藝術責任和藝術能力。在距離首演日還有寥寥數天的時候才剛剛拿到總譜的張國勇和上歌人創造了奇跡:舞臺上,他們的鎮定完全掩飾了排練的匆忙。黃英所扮演的女一號顯然成為中國歌劇舞臺上一個獨具個性的角色。

值得一提的是,該劇也是繼去年“中國原創歌劇展演”之後,上海歌劇院與上海大劇院的再度強強聯手。應該説,這也是在上海大劇院藝術中心旗下合作最多的兄弟院團。在上一次合作嘗到甜頭的上海大劇院,得知上海歌劇院有如此好的項目之後,立刻主動發出合作邀請,兩院一拍即合,迅速攜起手來為《那時花開》的排練和首輪演出做密切的合作。據悉,兩院眼下正在為下半年上海版的歌劇《茶花女》做積極和秘密的籌劃。

大材小用: 為了角色請不要管我

從上海走向世界的女高音黃英,在《那時花開》的排演中投入了百分之百的情感。“我是中國歌唱家,雖然我是因為演出西方經典歌劇出名,雖然我也在國外用英文演過中國歌劇,但像這次這樣為一部如此純正、地道的中國原創作品出力還是第一次。我很高興能夠加入,也覺得能為中國的歌劇事業發展盡一份力是我的責任。”排練期間,黃英甚至和導演表態:“放心!就算你讓我摔到地上我也能唱!”

男中音歌唱家張峰,本次在劇中飾演一位有擔當、有責任、有感情的都市農民工,應該説,這也是全劇最有群眾基礎,但是也最難演的角色之一。為了演得真實,張峰為了自己的“民工服”主動向服裝人員要求,“不要怕臟、不怕難看,怎麼像怎麼弄。”此外,他還專門練習口琴,並在劇中現場吹奏。

上海歌劇院副院長、著名男高音魏松更是對《那時花開》給予了大力支援。身為劇院男一號的他,這次在劇中飾演的卻是男二號。對此,魏松一點都不在乎,“劇組一開始和我説的時候怕我不高興來著,其實怎麼會呢?好演員無論什麼角色都能演出彩。更重要的是,有好作品才有好演員。打造一部原創歌劇作品不容易,我一定要和大家一起全力投入,爭取觀眾的認可。”(作者:格字 來源:中國文化報)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