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演出

“2011東方名家名劇月”在滬開幕 26部經典登場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5-20 16:46:22 | 文章來源: 東方早報

《黃土謠》劇照

《黃土謠》劇照

《洪湖赤衛隊》劇照

《洪湖赤衛隊》劇照

由浦東新區文廣局、東方早報社和上海東方藝術中心共同主辦的“2011東方名家名劇月”即將在明晚拉開帷幕。

今年是中國共産黨成立90週年,5月21日開始的一個半月間,來自全國各地的十余家院團將先後在上海東方藝術中心呈現14台26場紅色舞臺劇。京劇、越劇、粵劇、黃梅戲、滑稽戲、話劇、歌劇、芭蕾、民族舞劇、交響音樂和鋼琴伴唱等各種形式將輪番登場。

主辦方表示,很多觀眾對紅色舞臺劇或有一些固有的認識,但事實上,無論是出於當下時代對信仰的重喚,還是從藝術層面上重拾經典和精品,“紅色舞臺劇”在這個時代都有著特別的意義。

舞臺創作跟進紅色題材

這些年,影視劇的“紅色題材”方興未艾,佳作不斷。從《激情燃燒的歲月》到《黎明之前》,從《亮劍》到《潛伏》,從根本上改變了過去“主旋律作品必定唱高調”的創作模式,而且更是在觀眾中實現了口碑和收視的雙豐收。然而,在“紅色電視劇”大熱熒屏的同時,“紅色舞臺劇”卻依然面臨“冷場”的局面。觀眾不買賬,成了主旋律舞臺劇一直以來面臨的窘境。

然而,“紅色影視劇”的大熱,還是讓演出界開始了對紅色舞臺劇的反思和關注。在此次“名家名劇月”14台26場演出中,主辦方對於劇目的挑選都是煞費苦心,作品的藝術水準和市場認可是挑選參演作品的兩大標準。其中,既有歷久彌新的紅色經典,也有用當代眼光解讀的新創作品。創作者們都努力突破“高、大、全”的慣性模式,用精良的製作和藝術的規律打造“紅劇”。

對於在當今舞臺集中上演“紅劇”,參演此次“名家名劇月”的藝術家們都認為很有意義。總政話劇團攜《毛澤東在西柏坡的暢想》、《生命檔案》、《黃土謠》三部新時期話劇參演“名家名劇月”,劇團此前還參與過多部熱演紅色題材電視劇的創作。團長孟冰説:“這是一個信仰缺失的時代,也是一個信仰氾濫的時代,紅色題材的崛起不是説明我們的推廣手段有多高明,而恰恰是時代的需要。”

交響音樂《智取威虎山》的指揮王永吉則認為,雖然此次演出的很多紅色經典現在看有著明顯歷史烙印,但當年的創作者非常專業、敬業,藝術造詣頗高,反覆推敲鑄就精品,這種精神是快餐文化難以企及的。因此,“紅劇”值得一看再看。

新創作品“後市可期”

今年建黨90週年展開的演出活動如火如荼,觀眾選擇十分之多,共有14台26場劇目,共26000多張票的“名家名劇月”,能否從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突出重圍,仍是一大懸念。

對此,“名家名劇月”的主辦方表示,“很多演出都比之前想像的要好”。其中,總政話劇團帶來的兩場《毛澤東在西柏坡的暢想》早在兩個月前就全部售罄,另兩部劇目《生命檔案》、《黃土謠》也都有較好票房表現。總政歌舞團的《鐵道遊擊隊》由於劇團班底強大,題材深入人心,也有不俗的票房成績。

而在所有劇目中,“紅色經典”依然是最受市場歡迎的。湖北省歌劇舞劇院的《洪湖赤衛隊》和中央芭蕾舞團的《紅色娘子軍》都十分熱銷。《洪湖赤衛隊》甚至剛剛被確定要加演下午場。一家企業點名要這一演出作為黨員活動的包場。其他的經典作品如京劇《杜鵑山》、交響音樂《智取威虎山》、鋼琴伴唱《紅燈記》出票情況也都良好。主辦方表示,這些劇目都創作于1960年代,是一代人的集體記憶,這些節目受到關注自在意料之中。

相對而言,新創劇目的出票情況不盡如人意。尤其是一些地方戲曲的主旋律新作,觀眾的認同度還不高。但東方藝術中心表示,此次演出的廣東的粵劇《三家巷》、安徽的黃梅戲《風雨麗人行》等劇都是各劇種領軍人物的作品,藝術水準不俗。

隨著建黨90週年大慶的輿論氛圍漸濃,主辦方非常“看好後市”,隨著演出的循序漸進和口碑的積累,相信觀眾一定會從對紅色題材有偏見到能接受,最後主動買票走進劇場。

劇目介紹

名家談“名劇”和“紅色經典”

女高音歌唱家、第三代“韓英”扮演者劉丹麗談《洪湖赤衛隊》:

“唱紅歌,演紅劇”並不是一種形式,而是一種民族精神的傳遞,我們的歷史不能被忘記,民族精神更需要延續。這些優秀劇目的上演,正是以“寓教于樂”的方式,用藝術的形式再現當年的場景,我們現代的年輕人可以通過聽故事的方式了解當年革命先輩們的故事,從他們的身上看到我們的民族魂;同時,年輕人也可以欣賞到優美的音樂。因此,我們的每一次演出,都是一次普及教育,這也讓我們每個演員,都有了一種使命感。

中國音樂家、鋼琴演奏家、作曲家殷承宗談《紅燈記》:

近來的演出有個有趣的現象,《紅燈記》、《黃河》這類曲目,往往是兒女買票讓父母來看,如果我彈肖邦、莫扎特則正好相反,父母買票帶孩子來看。説明它們的觀眾主要還是懷舊的中老年人,但我非常希望有更多年輕的觀眾能夠接受這類作品。“東方名家名劇月”給了我們這樣一個平臺。

總政歌舞團國家一級編劇、詞作家、舞蹈理論與評論家趙大鳴談《鐵道遊擊隊》:

提到紅色經典,其背後連帶著我們如何對待創作、對待文化藝術事業發展的態度。經典給我們提供的是深不見底的文化寶藏。這十年中國的舞劇創作有上百部,又有幾部能留下來?所以我們特別需要經典。今天我們説紅色經典,其實真正意義在於用嚴肅的態度來對待藝術創作。

中國國家芭蕾舞團團長兼藝術指導、中國舞蹈家協會副主席汝蘅談《紅色娘子軍》:

年輕人生活在新的時代,但他們必須了解歷史,因為這是展望未來的先決條件,決不能斬斷歷史與現在以及未來的聯繫,而《紅色娘子軍》這個劇本身,就是一段歷史的展現。中央芭蕾舞團成立至今50年,《紅色娘子軍》這個劇一演就是40餘年,因此,在演出時,我們注重作品原有的藝術品質的保留,無論是音樂、舞美還是文學劇本的改編、舞蹈動作的設計,都為了展現這個劇目厚重的藝術品質,因為它不僅僅是一部作品,它更代表了新中國芭蕾舞創作的一個典範。

廣東粵劇團團長倪惠英談《三家巷》:

這是一部匯集全國專業精英共同打造的廣東粵劇。上海與廣東有很多相似之處,都是中西文化的融合地,早在1984年我第一次在上海演出時,就發現上海有很深厚的粵劇觀眾緣。上海人可以通過這個戲去了解廣東、嶺南文化,希望在上海的老廣東人能找回昔日的回憶,也期待上海觀眾能喜歡並關注《三家巷》。

上海京劇院梅派青衣李國靜談《映山紅》:

這是個創新題材現代京劇,我覺得它的創新之處就在於它塑造的不再是“高、大、全”的人物形象,而是一位有血有肉、有人情味兒的主人公。“梁玉梅”是一位母親、是一位妻子,她和普天之下所有女性一樣有自己的“小愛”,但是她為了革命、為了國家,舍“小愛”而顯“大愛”,因而更體現出她人性的光輝。還原主人公的“普通人”的一面是這部現代戲最大的“創新”。

上海京劇院梅派青衣史依弘談《杜鵑山》:

《杜鵑山》的音樂在京劇發展中是個頂峰,西洋音樂和戲曲傳統樂器的交融創造出動人心魄的交響效果,給人太多的震撼;還有就是它的文詞,沒有一齣劇目會像《杜鵑山》那樣通體合轍押韻,且沒有一句給人冗長多餘之感。經典就是經典,即使今天它已無當時特定的政治背景,它的藝術美感卻獲得了永恒。

蘇州滑稽劇團團長徐春宏談《顧家姆媽》:

蘇派滑稽戲是一個年輕的劇種,這樣一個劇種卻緊緊扣住了蘇州源遠流長的文脈,發揮了現代滑稽戲的新優勢。同時,作為年輕劇種,又善於從生活中汲取現代時尚氣息,能吸引觀眾,尤其是年輕觀眾走入劇場是我們努力的目標。

總政話劇團團長孟冰談“總政話劇周”三台新劇:

上海觀眾的文化素質很高,對話劇的欣賞有他們的獨特的感受方式,這些對我們來説也是很期待的事情。希望通過這三部話劇把我們對待舞臺藝術創作的思考、理解以及對待今天現實生活的感受,能用最飽滿的激情演繹出來,體現軍隊戲劇,也是中國戲劇中的現實主義戲劇真正偉大的魅力。這種偉大的魅力,可能會使我們的觀眾,特別是年輕的觀眾,對話劇的認識和理解更豐富和更深刻一些。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