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演出

上海國際藝術節 營造“平民化”藝術享受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10-15 14:49:44 | 文章來源: 搜狐娛樂

“群星耀東方,世界看上海”“世博大舞臺,藝術展風采”“交融海內外,互動長三角”“百姓唱主角,社區譜和韻”。9月26日以來,第十二屆上海國際藝術節的四大板塊群文活動在上海18個區縣的社區、劇院、廣場、綠地、公園全面展開,100多項演出及展覽展示活動陸續亮相,讓老百姓真正體驗到了“人人參與藝術節,人人享受藝術節”的快樂。

各個藝術門類“天天演”

上海國際藝術節組委會和黃浦區政府2001年創辦的“天天演”活動已連續舉辦9年,成為廣受上海市民歡迎的藝術節品牌活動之一。今年32場南京路“天天演”除邀請多個中外專業藝術團體表演外,還集中舉辦了校園、企業、社區及長三角地區的文化專場綜合展演,並繼續保持市民自主報名登臺表演的特色。

10月10日至11日是社區業餘舞蹈愛好者的表演專場。經過層層海選,20個社區舞蹈隊從140個報名隊伍中脫穎而出,登上了南京路世紀廣場的舞臺。他們表演的《美麗的大腳》、《祖國吉祥》、《袖舞新蕊》等舞蹈和時裝節目,吸引了上千名遊客駐足觀看。

位於豫園商城中心廣場的戲曲大賽,同樣受到了市民的喜愛。今年這裡的20場“天天演”依託豫園的中國古典建築環境,開展以戲曲為主要形式的演出活動。期間除繼續舉辦深受廣大戲迷喜愛、參與面廣泛的第三屆“鄉音和曲”戲曲大賽外,還邀請全國各劇種、曲種及戲迷來滬參加首次舉辦的“唱響世博——全國戲迷展演”活動。據上海市群眾藝術館有關負責同志介紹,“鄉音和曲”戲曲大賽舉辦3年多來,一年比一年火爆,參賽選手由第一屆的100人增加到現在的500多人,參賽曲目由最初的越劇、滬劇擴展到京劇、滬劇、越劇和淮劇,參賽選手的年齡跨度也在不斷擴大,從5歲的孩童到86歲的老戲迷都踴躍報名。

藝術走進更多高校

10月11日,在上海同濟大學,世界著名芭蕾舞大師、吉賽爾形象的經典塑造者之一瑪希婭·海蒂為芭蕾舞專業學生上了一堂題為“足尖的藝術”的大師課。眾多癡迷芭蕾、愛好舞蹈的學生與這位“芭蕾女王”進行了面對面的交流。而這只不過是第十二屆上海國際藝術節校園行活動中的一場。

2008年,上海國際藝術節在上海的10余所學校建立了校園聯絡站,旨在通過這一平臺,豐富學生的文化生活,讓身處象牙塔的高校師生共用藝術盛宴。2009年,上海國際藝術節成功通過校園聯絡站舉行了校園行活動。今年,上海國際藝術節校園聯絡站已經覆蓋了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華東師範大學等15所高校和近50萬名莘莘學子。

據了解,今年的校園行活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包括熱點演出進校園、藝術節活動搶先看、才華展示大舞臺、大師學子面對面等。此外,2009年曾在上海國際藝術節上引起熱烈反響的日本雙排鍵電子管風琴大師神田將,今年還將來滬為上海師範大學、復旦大學的廣大師生演出;挪威歌手海倫那音樂會、著名旅德青年鋼琴家解靜嫻鋼琴獨奏音樂會,則將分別在華東師範大學、上海大學舉行。許多學生表示,他們期待每年都能在自己的學校看到這樣精彩的演出。

“中挪音樂周”感染青少年

10月12日下午,上海市楊浦區控江二村小學裏響起了美妙的爵士樂,這是上海國際藝術節“挪威音樂校園行”的一站。挪威爵士管樂隊Gumbo的4位演奏者變著花樣激發學生的興趣,演出氛圍很快就熱烈起來。表演即將結束時,同學們還在爵士樂隊的伴奏下合唱起《歌聲與微笑》、《採蘑菇的小姑娘》等歌曲。演出結束後,一位吹圓號的四年級同學説,這些外國藝術家特別親切,能跟他們在一起演出很有意思。Gumbo的成員也表示,這次演出的效果很好,學生們的熱情反饋讓他們也演得更加投入。

“挪威音樂校園行——中挪青少年音樂周”是上海國際藝術節組委會攜手挪威音樂會組織創立的一個針對青少年兒童的藝術教育項目。自2007年以來,活動共在上海10個區55所中小學巡演了82場,超過3萬名學生欣賞到了音樂家的表演。來自挪威的藝術家以通俗易懂、情趣盎然、導入互動的方式,讓青少年參與到音樂創作和表演中來,感受異國文化和挪威人民的友誼,促進兩國的文化交流與合作。今年來滬的3支挪威演出團體計劃在上海巡演一週,將走進上海6個區縣(靜安、浦東、盧灣、楊浦、虹口、嘉定)的18所學校,共舉辦27場音樂會。在“挪威音樂校園行——世博板塊”上,挪威音樂家還將攜手滬上百餘名學生,在世博園區為觀眾奉上12場精彩演出,共譜無國界的和諧旋律。此外,他們還將走進廣州、北京的中小學舉辦11場表演,為更多的中國小朋友帶去動聽、快樂的音樂。(來源:中國文化報)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