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演出

“環保話劇”嫁接商業 東城區風尚劇場上演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7-14 16:43:28 | 文章來源: 中國文化報

在北京國貿萬通中心的28層,透過巨大的玻璃墻望出去,看到的是被無數高聳的大廈分割成不規則形狀的天空。28層是萬通地産公司一個面積很大的活動室,如今每天中午1點到晚上8點,就有一群年輕人來這裡排練一部叫《電池小七》的環保兒童話劇,墻壁上還貼了一張手寫的排練進度表。“百姓環保戲劇展演”的總製作人沈若林告訴記者,這個看起來很奢侈的排練場地是借來的。其時他正為另外一部環保劇《桃花源》中的道具——一張八仙桌發愁,“實在找不到就只能買一個了,但一想到買桌子的錢能印很多宣傳冊,就有些心疼。”在距7月27日的演出還有兩周左右時,讓沈若林愁的不僅是道具問題。

話劇環保:煩惱的幸福

4月份決定配合第三屆中國環境與健康宣傳周策劃此次“百姓環保戲劇展演”活動,7月27日參加展演的兩個環保劇將要在東城區的風尚劇場上演,3個多月的時間,在沈若林看來簡直是轉瞬即逝。他説:“從創作劇本到聯繫演員,找劇場,時間很緊張。”

近年來,隨著整個社會環保意識的增強,環保題材話劇也應運而生。比如幾年前,經典話劇《人民公敵》被演繹成全新形式的音樂環保話劇在北京保利劇院上演,環保話劇《幸福的煩惱》幾個月前在北大演出。但由於話劇本身受眾就有限,環保話劇更不為很多人所知。記者在百度搜索裏輸入“環保話劇”,發現這類話劇多是一些高校學生所做。沈若林説,這些學生業餘做的環保話劇由於客觀因素制約,很難做成成熟、長效的活動。

相比之下,此次“百姓環保戲劇展演”將演出的兩個話劇《桃花源》和《電池小七》的主創團隊就專業了很多,兩部劇的編劇、導演和演員都是科班出身。《桃花源》和《電池小七》是兩種不同風格的環保話劇。前者講述了兩個性格迥異的年輕人遵照爺爺的囑託尋找可能不存在的桃花源的故事。後者則是針對兒童觀眾創作的活潑熱鬧的兒童劇,講述了一個被丟棄在森林裏的5號電池小七和森林裏的動植物們之間發生的故事。

《電池小七》的導演傅文芯告訴記者,該劇考慮到兒童觀眾群體的特點,設置了智力比賽和遊戲等互動環節,演出前可能還會讓演員穿著像花草一樣的衣服在劇場裏走動,營造出森林的氛圍。她説,相比其他的藝術形式,話劇的現場感和互動功能無疑會帶給觀眾更深的感觸和更強的震撼。

商業贊助:幸福的煩惱

本次環保戲劇展演將演出10場,從7月27日持續到8月6日,每部話劇演5場。“如果一場能有4000元的票房,10天下來能收4萬元。”李咨墨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其實這並不算一個很高的期望,風尚劇場的座位數是400,就按50元一張票來算,他期待的也只是1/5的上座率。

很巧的是,目前這兩部劇的投入也是4萬元左右。運作這兩部戲,能省的不能省的錢,幾乎全都省下來了。因為是宣傳環保的公益活動,從編劇、演員、導演到劇務,所有人都是沒有報酬的。排練場地也靠熟人幫忙解決了。雖然之前費了很多勁,但如今也都找到了願意為演員們提供工作餐的合作飯店。話劇演出的另外一項大的支出——場租,也在東城區文化館的支援下解決了,合作方式定為不付場租而是分票房。

但道具和服裝還是要花錢的。在記者採訪的當日,沈若林為了找一張《桃花源》裏要用的八仙桌,沿著幾條老北京風味飯店集中的街道走了一上午,逢店就問是否有廢棄的八仙桌可以借用,但最終也沒借到。

在過去3個多月的籌備時間裏,沈若林和李咨墨一直在為經費努力,希望能找到投資或商業贊助。就像沿街尋找八仙桌一樣,他們也曾經用這種最原始的方式尋找過商業贊助,甚至創造了一天連跑四五家公司的紀錄。“相比投資,商業贊助能使環保理念得到最大化宣傳。”沈若林説。他們想尋找的合作企業也多和環保有關,比如電動車廠、太陽能廠、節能燈具廠等。

尋找商業贊助的過程很辛苦但收效甚微。李咨墨分析造成這種尷尬的原因,“一方面我們缺少談判技巧,另一方面,在企業看來,話劇這種藝術形式受眾群體相對較小,他們誤以為只有走進劇場的觀眾才能看到他們的宣傳廣告。”

李咨墨對記者説,現在他們考慮的是能否聯繫一些單位包場看演出,從而使票房相對有保障。他説:“最重要的還是把這兩部戲做好,畢竟只有作品拿得出手,才能爭取到更多的合作機會。”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