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演出

京劇名家為倣生皮京胡捧場 觀眾聽的不只是唱兒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5-24 15:03:17 | 文章來源: 京華時報

京劇名家為倣生皮京胡捧場 觀眾聽的不只是唱兒

5月22日晚的“倣生皮京胡演奏演唱會”,讓人們看到了京劇市場的火爆,讓媒體破天荒地追了一次戲曲的星,原來京劇也可以孕出新花樣。依然是于魁智、李勝素這些京劇名家,依然是燕守平、李祖銘這些京胡琴師,依然是這座地鐵站旁的梅蘭芳大劇院,但由於琴筒上的小小變化和琴師座椅的微微變動,一場慣常的名家名段演唱會卻成為眾人追捧、一票難求的京劇盛會。

>>現場

樂隊佔據一半舞臺

燕守平、李祖銘、王鶴文等京胡演奏家,在經過3年嘗試後,大力推薦由倣生皮京胡取代傳統蛇皮京胡。他們的理由有四:一是蛇皮、蟒皮製作的前口壽命短,最多兩年就報廢;二是它們受環境和濕度影響大,在南方城市容易塌皮,在北方又易爆裂;三是琴師出國演出時,所攜蛇皮京胡常被外國海關扣留,因此影響了京劇在海外的傳播;第四點最重要,捕殺野生蟒、蛇製作樂器,不利於環保,也破壞了生態平衡。倣生皮京胡的應運而生解決了這些問題,但是它的音色能否達到傳統京胡的效果呢?首都京胡藝術研究會便決定推出這麼一台演奏演唱會來檢驗一番。

主辦方趕制了27把倣生皮京胡,安排全國各大京劇院團的20多位琴師同臺合作,還邀請到李維康、葉少蘭、于魁智、李勝素、孟廣祿、魏積軍等近30位老中青京劇名家助陣。晚會另一大看點是,以往總是躲在邊幕後的文武場,這次被推到了臺前,琴師的身影很突出。在演出中,演唱者站在舞臺左邊,另一半舞臺都被樂隊“牢牢佔據”。琴師坐在紅臺子上,那端莊的身姿被追光一打,醒目又神氣。尤其是“京胡聖手”燕守平(圖)攜艾兵、趙旭、高俊浩、裘新等十名弟子合奏《迎春》曲時,齊整的演奏、協調的身姿在朵朵紅梅背景的映襯下令演出“未開唱已炸窩”。

>>觀眾

喝彩掌聲連續不斷

京胡的作用是“托腔保調”,倣生皮京胡究竟好不好,這得由演唱者和觀眾説了算。第一個出場的李博名不見經傳,但他剛一冒出《戰太平》中“嘆英雄失勢入落網”,全場便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李博高亢的嗓音與琴聲珠聯璧合,讓三樓後排的觀眾都聽得清清楚楚。隨後周婧、李陽鳴、呂慧敏演唱的《鎖麟囊》《文昭關》《卓文君》也是滿宮滿調,與琴師的配合恰到好處。不久前拜在著名裘派花臉名家李長春門下的魏積軍,獻唱了經典的《鎖五龍》唱段。從琴師王繼輝的西皮導板起,觀眾的喝彩聲就沒斷過,魏積軍也是越唱越來勁,F調句句飆高音,一段唱罷竟被戲迷要求返場。

>>唱家

以後演出不再擔心

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于魁智演唱了《奇冤報》選段“老丈不必膽怕驚”。于魁智最關心倣生皮京胡的穿透力如何,能否將音量打到後排。當得知效果很好時,于魁智連連點頭,直言樂器環保應該推崇,京劇人要敢於實踐、嘗試和創新。他欣喜地説:“以前去南方演出遇到黃梅天大家就頭疼,如果皮子塌了就得用燈泡烘烤,現在倣生皮解決了這個問題,我們去哪演出都不擔心了。”為配合倣生皮京胡的新意,花臉名家孟廣祿特意演唱了現代京劇《智取威虎山》選段,“都是現代的新東西,兩者結合有意思。”孟廣祿直言聽不出倣生皮京胡和蛇皮京胡的區別,他擅長表現的高亮音毫無問題,“我回去一定向同行和琴師們推薦,以後我演出也爭取多用倣生皮京胡來伴奏。”

>>琴師

不夠柔美還需改進

演出取得了圓滿成功,不過京胡名家也指出了倣生皮京胡的不足之處。李祖銘認為它的音色還不夠柔美,因為倣生皮裏缺少野生蛇皮的“肉感”,沒有蛋白質元素。即便這樣,他也呼籲要使用倣生皮京胡。他説:“作為老琴師我也拉不了幾年了。之所以要這樣推廣倣生皮京胡,就是希望少殺生、多環保,我們早點邁出這一步最好。”燕守平則認為,倣生皮京胡跟真正的蛇皮京胡相比在演奏時還是有些差距的。京胡的音色要酥、脆、亮、厚、通,這方面倣生皮表現尚可,但是在尾音、餘音的表現上還有些問題,需要不斷改進。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