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中國網

文物在戰亂中哭泣 失竊瑰寶何時回家

文物在戰亂中哭泣 失竊瑰寶何時回家

時間: 2011-02-16 16:17:13 | 來源: 第一財經日報
收藏 >

 

失竊文物何時回家?

“是時候回家了。”一些市民對解放廣場上遲遲不願散去的示威者喊道。這是日前發生在開羅的真實一幕,“和平過渡”似乎不再是奢望,然而,失竊的國寶究竟什麼時候才能回家?

“世界文物交易市場是廣闊且開放的,它從不理會那些批評的聲音。”美國波士頓大學考古學家裏卡多·埃利亞(Ricardo Elia)指出,文物掠奪擁有一段極為悠久的歷史,並將在可預見的未來繼續保持活躍。

更重要的是,這些失竊的國寶很可能會堂而皇之地出現在各大拍賣行乃至國家級博物館中。正如系列電影《奪寶奇兵》中,華盛頓國家博物館館長馬庫斯·布羅迪(Marcus Brody)直截了當地告訴“文物大盜”瓊斯那樣,博物館向來秉持“英雄不問出處”的原則,該出手時就出手。

最有力的證據是,19世紀末,埃爾金勳爵出使奧斯曼帝國,為了給後輩留下一些“好東西”,他將帕臺農神廟中的一套頭飾據為己有,埃爾金的“遺産”——也是迄今為止世界上出土的最精緻的工藝品——至今仍陳列在大英博物館中,希臘政府年復一年申請完璧歸趙,卻只是徒勞。

對此,西方政府的辯詞通常是:文物在這兒可以得到更好的待遇。不幸的是,這個狡猾的藉口並非全是謊言。哈瓦斯曾憤然回應:在埃及發生文物掠奪的概率已是微乎其微,文物只有回歸故土才是最安全的。日前發生的國寶失竊案無疑是給這位文物部長的當頭一棒。

即使沒有這場騷亂,哈瓦斯的論斷也很難令諸多對盜墓新聞習以為常的本土考古學家信服。這些歷史文獻鮮有記載的“無主之寶”往往是文物販子瘋狂爭奪的對象,一旦出土便會立刻現身於比利時或瑞士的文物市場——這兩個國家目前尚未簽署禁止販賣被盜文物的國際條約。

對於業內人士來説,這早已成為司空見慣的現象。畢竟,2003年,巴格達博物館的楔形文字牌匾從失蹤到出現在eBay上也只用了幾個月的時間。現在,真正令哈瓦斯頭疼的是,從贓物到合法收藏,文物販子究竟給失竊的國寶留下了多少時間?

<  1  2  3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