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內曾設有
北京最早開放的博物館——古物陳列所
■熱河(承德)避暑山莊的清廷古物盜竊案,促成了古物陳列所的建成
在成立了第一座國立歷史博物館籌備處之後,籌設古物保存所的事又被提上日程。1912年10月,內政部向總統報送了籌設古物保存所的呈文。不到兩年時間,1914年保存所開放,開放時名為古物陳列所。從呈文時的“保存”到開放時的“陳列”,雖僅兩字之差,性質卻從“收藏”轉為“展示”。名稱一變,性質迥異,古物陳列所具有了現代博物館的功能。
古物陳列所何以建成如此迅速?這與熱河(承德)避暑山莊的清廷古物盜竊案有關。1913年夏,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古玩市場上,大量出現避暑山莊的文物,一時間盜賣山莊文物成為古玩行內盡人皆知的熱門生意,引起社會各界嚴重關注。各界有識之士紛紛提出將熱河(承德)避暑山莊文物和奉天(瀋陽)故宮遺留文物“由民國政府備價收歸國有”,並運京保存、展出。
從1913年10月始,內政總長朱啟鈐數次派人前往熱河、奉天,將20余萬件銅器、瓷器、珠寶、書畫等珍貴文物,安全運至北京,“均告無恙”。
■古物陳列所在紫禁城前朝開館
在朱啟鈐的主持下,在著名畫家、曾任清內務府盛京行宮總管的金梁參與謀劃下,由美國退還的庚子賠款內撥給二十萬元為開辦費。1914年10月,古物陳列所在紫禁城前朝部分開館了。
進了午門就到了真正的宮城——紫禁城了。古代認為紫微星在北斗星之北,居於天庭中央,為群星拱衛,是天帝所居之處。帝王為天帝之子,帝王所居的宮殿稱紫宮,它又是百姓不可接近的禁城,因而宮城稱為紫禁城。
辛亥革命勝利後,已退位的清帝仍暫住在紫禁城內廷部分,而前朝部分歸中華民國所有。居於內廷的小朝廷,照樣過著奢侈的生活,民國政府每年供給400萬兩銀子仍不夠用,宮內的古玩珍寶不斷被變賣。清室盜賣國寶的行為引起各界憤懣,紛紛籲請政府嚴加制約。蔡元培等學者提出向西方學習建博物館,陳列展出宮中文物。
古物陳列所的展室,主要在前朝三大殿兩翼的文華殿與武英殿內。開館前僅將殿堂進行了簡單維修,添置了陳列櫃。文華殿在太和門東墻外,是一組由文華門、殿堂、配殿和廊廡組成的長方形院落,曾是東宮太子讀書處,清代曾是會見外國使臣的殿堂。在文華殿後明代建有藏書樓,收藏《永樂大典》,明末時樓毀。清乾隆年間倣寧波天一閣重建,名文淵閣,藏有珍本《四庫全書》。
在武英殿西側,原有鹹安宮,康熙的長子曾被囚禁於此,清末此殿毀於火災。1914年在鹹安宮舊址上建寶蘊樓,作為儲藏各種珍貴文物的庫房。
在紫禁城前朝部分開館的古物陳列所,不僅是北京也是全國第一座開館的國立大型綜合博物館,又是全國第一座宮廷博物館和藝術博物館,創造了我國博物館事業的多項第一。
歷經坎坷的故宮博物院
■故宮博物院在紫禁城內廷開館
在古物陳列所開館後的11年,即1925年10月,故宮博物院于紫禁城內廷設立。1924年10月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囚禁了賄選總統曹錕,組建攝政內閣。11月5日,馮玉祥採取果斷措施,將溥儀驅逐出宮,執行此項任務的是首都警備總司令鹿鐘麟。他向清皇室宣佈了宮內藏物的處理規定:清室私産歸清室享有,一切公産歸國民政府所有。設立清室善後委員會,專司宮內藏物的清理、公産與私産的區分。11月7日攝政府命令:所有接受公産,責成該委員會妥善保管,俟全部結束,即將宮禁一律開放,備充圖書館、博物館之用。但在此後的近一年裏,關於宮內藏品的區分與保管,卻掀起了軒然大波。
清朝的遺老舊臣主張清室多分古物,他們四處運動,不遺餘力。他們在段祺瑞、張作霖的放縱下,更妄圖恢復舊有的清室優待條件,使溥儀重新入宮。親日的《順天時報》竟以國內政局混亂為由,主張國寶“由最近之日本民族代為保管責任”。在此混亂之際,孫中山北上到達天津。他兩次明確表示:“修改清室優待條件、請溥儀出宮順乎民心,合乎情理。”孫中山的嚴正態度,使頑固勢力不敢再為所欲為,善後委員會順利進行宮內物品的清查。
然而孫中山先生病逝後,復辟勢力重又抬頭。善後委員會委員長李石曾召開會議,磋商應對辦法。委員一致同意,儘快成立博物院,使溥儀不能回宮,保護國寶安全。會上正式議定博物院的名稱為“故宮博物院”,因院址在故宮,保藏的又是故宮的文物。會上草擬了《故宮博物院臨時董事會章程》,遴選了21名董事,都是軍政要人與社會名流,如鹿鐘麟、張學良、蔡元培、熊希齡、于右任等,並決定博物院于10月10日正式開院。
1925年10月10日午後,故宮博物院開院典禮在乾清門內進行,應邀出席的有各界貴賓3500名。當時報刊稱,北京城內萬人空巷,趁此以一窺數千年神秘之蘊藏。
■毛澤東的老師易培基任故宮博物院首任院長
開院後的故宮博物院仍步履艱難。1926年“三一八”慘案中,段祺瑞以“共黨嫌疑”罪名,緝拿故宮博物院理事長李石曾和博物院古物館館長易培基,兩人只得離京南下避難,故宮博物院失去首領。
1928年,南京政府的某委員提議,將故宮改稱廢宮,並廢除故宮博物院,拍賣故宮及藏品,輿論一片譁然。後在易培基、張繼等奔走呼籲、據理力爭下,南京政府否決了這一提議,故宮博物院得以保留,並任命易培基為故宮博物院首任院長。
易培基是毛澤東母校湖南第一師範學校的校長,他曾教過毛澤東3年國文,十分欣賞毛的才華,兩人過從甚密。毛澤東畢業後,易培基聘請他任一師附小主事,全面主持附小工作。這一安排不僅為毛澤東解決了生計問題,還為他提供了一塊進行早期革命活動的沃土。正像毛澤東在20世紀50年代對他的同窗好友周世釗所講的那樣:“……我那時能在一師範搞教育,還能在軍閥惡勢力下宣傳馬列、組建黨團,多虧易培基先生這個後臺老闆硬喲!”
易培基來京後曾任北平女子師範大學校長、教育總長等。他任故宮博物院院長期間對博物院的發展做出了貢獻。1933年他被誣告盜竊故宮寶物,後辭職,晚年生活處境淒苦。1937年9月病故,終年57歲。毛澤東得知校長去世十分悲傷,他與斯諾談話時,還多次提到易培基,對他唸唸不忘。
在日軍侵華的囂張氣焰下,民國政府決定將故宮文物南遷。1933年2月5日中午開始南遷,上百輛板車進入故宮,受雇的板車夫們同時兼任搬運工。
第一批南遷文物,在車夫的討價還價聲中裝上板車,經過在太和門前的集合與等待,天黑後從天安門運往前門外火車西站,把民族寶藏搬遷到遠離戰爭的地方。國民黨發動內戰後,1948年初將2972箱文物精品又運往台灣。
故宮博物院成立後,曾數次動議將古物陳列所與之合併。1948年3月古物陳列所正式併入故宮博物院。
■故宮博物院經過數次修繕,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綜合性博物館之一
新中國成立後,國家投入鉅資對這座古建築群進行數次修繕和日常維護保養,使年久失修、破敗不堪的故宮,逐漸恢復了雄渾古樸、華貴典雅的皇家建築氣派。故宮博物院通過多種渠道,廣泛收集各類文物。1951年,在周恩來總理關懷下,國家花重金買回我國早期書法珍品、“三希堂”中曾一度下落不明的《伯遠帖》和《中秋帖》。毛澤東主席將友人贈送的《王船山手跡》等送給故宮博物院保管。著名收藏家張伯駒捐獻了隋朝展子虔《遊春圖》、西晉陸機《平復帖》等書畫珍品。
今日的故宮博物院收藏文物150余萬件(套),開闢有宮廷生活原狀陳列和珍寶館、鐘錶館、繪畫館、陶瓷館等歷代藝術品陳列,成為一座集古代宮殿建築群、宮廷收藏與歷代藝術品收藏為一體的世界上最大的綜合性博物館之一。故宮1961年被列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78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産名錄。